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抓好“关键小事” 办好“民生大事” ——叶集区积极探索乡村社会治理新路径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课题,群众是乡村治理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最终受益者。那么乡村治理如何创新抓、有序推、务实干?叶集区以织好联系群众一张网、打造一个心理咨询中心、建好一个乡风文明超市、组成四支志愿队伍为切入点,在洪集镇会馆回民村、姚李镇鲁大庄回民村、平岗街道和平村做实“1114”工程,办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努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叶集样板。

  多看群众脸色,不给群众脸色看

  “姚书记,接到村里电话,我做完核酸检测就赶过来了。”1月20日早晨,在叶集区洪集镇会馆回民村党群服务中心,从江苏省无锡市打工返家的曹德连,仔细清点土地流转款之后,手里攥着3160元现金,乐呵呵地与省信访局驻会馆回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姚刚搭话。看到老曹满脸笑容,姚刚也打趣地回应:“在外打工肯定挣了不少钱,这点小钱你拿回去赶紧买年货吧。”

  在村里,姚刚经常会看到像老曹一样的笑脸,偶尔也能看到村民的苦脸。“姚书记,我家亲戚患了白血病,他妻子没工作,上面有两位老人,下有13岁的孩子上学,还有一对3岁的双胞胎。”原来,姚刚将自己照片、姓名、电话印成了一张张小卡片,“书记热线”十分醒目,上门走访时逐户散发。有困难、有诉求,拨打“书记热线”,深深印在了村民心里。姚刚接到村民求助电话后,迅速与村党支部书记王连军上门查看,只见留在家的两位老人愁眉苦脸,哭诉着:“全家靠儿子撑着,他病倒,一家人快生活不下去了。”“老人家,你别急,我们来想办法。”姚刚、王连军两人迅速向镇里、区民政等部门汇报,办好低保、争取各项帮扶7万元,后续的帮扶也一直在持续。看着大家的帮扶,两位老人十分感动,脸上的愁容慢慢舒展开了。

  “群众反映的大多是些小事,他们愿意跟村‘两委’说,是对村里信任,相信我们能解决好,如果不看群众脸色,不把群众的信任放在心中,对问题漠不关心,给群众脸色看,那么小事就会拖成大事,损害干群关系。”姚刚颇有感触地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想方设法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会馆回民村换来连续多年无群众到区级以上信访的良好氛围,更是被省委授予“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去年,一户村民失去独子,整天以泪洗面,夫妻二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为了防止因心理问题引发其他事件,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区司法局组织专业心理疏导人员入户,几个月后,夫妻二人走出了阴影。”平岗街道和平村党支部书记张舰说,为群众办事到底实不实,从脸色就能看出来。如果村民笑容满面,那就挺好,如果村民脸色难看,那就是工作没做到位。

  方便留给群众,麻烦留给自己

  如何把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一张网织密织牢织好?会馆回民村组成11支“小事大情”服务队,每支服务队由一名村干部带头,吸纳“五老”人员、退休村干、优秀党员、村医等,分片入户走访摸排,搜集群众身边的问题和诉求,然后分门别类进行帮助、疏导、化解,真正做到服务送上门,把方便留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

  “村干部经常上门,总是想办法帮我们老百姓。”会馆回民村黄大庄居民组村民杨之平是一位脱贫户,妻子白庆芳是回族群众,两人栽有250多公斤葱蒜,眼看天气逐渐变冷,如果不及时收割出售,很快会烂在地里,一年的辛苦就泡汤了。前段时间,村民兵营长杜玉兵、村医罗仁宝带领“小事大情”服务队,在入户摸排得知情况后,迅速上报,村‘两委’积极联系爱心企业、镇食堂等解决了杨之平的燃眉之急。会馆回民村下辖24个村民组,总人口3602人,其中回族群众1175人,回汉村民互帮互助,多年从未发生一起民族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自农村改厕后,村民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提升,但一些烦心事接踵而来,粪池满了咋办,改厕后的马桶损坏,去哪里找人修?在农村,许多青壮年外出,留守在家的老小一筹莫展。这不,在姚李镇鲁大庄回民村,前期收集村民诉求后,在区和镇里支持下,迅速成立农厕清掏、维修管护志愿服务队,定期为周边村民无偿提供清掏服务。“家里没电,煮不了饭,快来帮我看看。”鲁大庄村60多岁的村民许大江反映情况后,党支部书记张玉宏做好登记,第一时间让志愿服务队水电维修能人谢青华赶到现场,帮老人排除故障。而谢青华的付出也得到了村里奖励的5积分,积分可在乡风文明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鲁大庄回民村下辖9个村民组,总人口1574人,其中回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1%,该村在“雪亮工程”建设基础上,为中心村常驻村民安装智能无线呼叫器、监控摄像头等,逐步建立“群众吹哨、党员报到、能人服务”的服务机制。

  帮村民跑腿,让“呼声”变“掌声”

  经营不善,土地流转大户跑路,部分村民无法讨回租金。平岗街道和平村党支部书记张舰坦言,该村由秦冲、龙岗、武昌三个村合并而成,土地面积达1万多亩,其中3000亩被大户流转。2021年10月份,村‘两委’换届后,张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村民与土地流转大户之间纠纷多,如何变“等群众上访”为“替群众跑腿”,成为当前面对的问题。

  元旦期间,两位村民反映,一家企业流转600多亩土地,用工费用和土地租金未支付。村“两委”了解后,迅速把涉及到的村民召集到一起,了解来龙去脉,摸清问题症结,街道随即成立工作专班。问题交给村,村“两委”出面帮跑腿,一次、两次……张舰和专班工作人员多次前往企业,并与区直部门沟通。一次次主动跑腿,换来了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如今,33户村民的欠款有了着落。帮群众维护利益的同时,村“两委”还帮村民提高土地效益。“以前村民独自将土地流转给大户,风险较大,也没有价格话语权。”张舰说,目前,村里大力推进“万亩基地”、“万户庭院”双万工程,探索实施“标准地”模式,村“两委”主动做群众工作,将土地流转至村集体,再对土地进行清表深翻整治,统一发包给大户,既能提高租金,又能节省大户沟通成本,还能保证群众及时得到租金,这些做法得到了村民大力支持。

  平岗街道地处江淮果岭核心区,种植有梨、桃、猕猴桃、山核桃、火龙果、葡萄、油茶等作物,土地流转面积大。平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闵星国表示:“我们基层最了解群众诉求,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时刻想着如何把群众的呼声,变成解决问题时的掌声。”

  采访札记

  创新创优推进乡村治理

  以文明和谐为目标,强化共建;以志愿服务为抓手,突出共治;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实现共享。叶集区在乡村做实“1114”工程,抓住身边“关键小事”、办好群众“民生大事”,努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是乡村治理创新创优的一个生动实践。

  当前,全市正在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党员干部的担当,更是检验效果的标尺。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学问、把岗位当阵地,“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切实做到目光所至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所作所为解决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储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