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一米的安全距离”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编者按:突如其来的奥密克戎,让我们的皋城进入“静态”模式,“居家不外出”成了皋城市民对抗疫的最大支持。在封闭管理的小区里,在居家隔离的生活中,不乏爱与感动,不缺温暖和互助。本报特开设《抗疫,居家日记》专栏,与大家分享记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下的所见、所闻、所感,见证居家日子里的日常生活,记录皋城人民的责任担当、智慧风采和感人瞬间。

  “一米的安全距离”

  4月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虽然最近鸡蛋不是太好买,但与往年一样,今天家里依旧做了一道“韭菜炒鸡蛋”。据说,这道菜在清明这一天吃,有“明目”的功效。下午的时候,小区里不时传来了“请大家前往小广场做核酸检测”的声音,这是自疫情开始的第二轮核酸检测,家里人也熟悉了流程,带着身份证陆续下楼去做核酸检测。

  我来到小区小广场的时候,人不太多,两条队伍稀稀拉拉大概十几个人。大约是医护人员做核酸所用的棉签还没到,所以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我注意到,站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头发浓密的小姑娘。正在我内心感叹她有如此令人羡慕的长发时,小姑娘突然转头对着我说了一句:“阿姨,麻烦您退后一点可以吗?我们之间的安全距离是一米。”

  听了这句话,第一感觉当然是有点不好意思。随后,我低头一看,自己的脚果然“越线”了。随即,我心里又觉得有几分欣慰。毕竟,孩子们如果都能有这样的意识是件好事。再联想起今天在同事群里看到的一则信息,更觉得振奋。这则信息里,说的是一位17岁的少年,主动来到社区核酸检测点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不仅协助维持现场秩序,还在采集结束后帮忙收集医疗垃圾。在采访中,他声称,希望自己能像党员叔叔阿姨们学习,冲锋在前,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想,在这样的特殊时刻,不管是在安全意识,还是在志愿意识上,孩子们能有这样的表现,都是值得称赞的。未来的一段时间,他们还将开展线上学习,这也是对他们学习能力的考验。的确,就像有的人说的那样,每一代人,所遇到的考验,都是不同的。希望孩子们都能在疫情中经受住考验,得到锻炼和成长。(本报记者 汪娟)


上一篇:静盼疫散花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