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是我居家隔离的第七天,也是我成为志愿者的第七天。
这七天里,我的工作就是当个“小跟班”,一边拎着样本保存液试管、棉棒、消毒酒精、消毒凝胶,一边用手机“皖事通”核酸采集功能为居民扫码登记,协助医护人员进行入户核酸检测。
这七天里,我们迎来小华山街道、金寨、霍山的医护人员,又送走来自铜陵、芜湖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每天都在变化,我也从一个新手小白逐渐成为一个熟练的大白,熟练地敲门、扫码登记、消毒,医护人员说他们每天都要进行800多人次的核酸检测,我只能尽量迎合每个医护人员的习惯,减轻他们的负担。
这七天里,我也大致摸清了小区居民的“底细”,21楼的阿姨防护意识特别到位,消毒酒精几乎不离手;16楼的叔叔会拿手机记录每一次入户核酸过程;15楼的阿姨是业主群群主,每次做核酸她都会在群里吆喝一声;4楼的小朋友听到敲门声总是欢呼雀跃地来开门并张大嘴巴等待做核酸……
每当听到他们说“这么早就做核酸,真是辛苦你们了”“谢谢宝贝们送的菜,爬楼累了吧”的时候,我的内心很复杂,一方面因为他们的话而动容,为自己而骄傲,一方面又觉得受之有愧,小华山街道的李主任从3号起就驻守在本小区,志愿者李叔总是骑着他那红色的“小电驴”帮忙买菜送菜,6个保安大叔每天24小时值班,还有“夫妻档”“父子兵”等等,比起他们,比起不分昼夜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们,我这实在算不上辛苦。我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隔离不隔爱,防疫不防情,我也很感谢每一位居民,感谢他们的理解与配合,其实我们都在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报记者 崔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