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裕安区罗集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主战场”,坚持系统谋划、需求导向、精准推动,深度打造“文明实践+”模式,在深化拓展文明实践工作中突出理论宣讲悟思想、文艺活动惠民生,志愿服务暖人心、评比激励育新风,助力提振乡风文明,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文明实践+理论宣讲,让群众“聚”起来。罗集乡坚持扑下身子下村入户,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宣讲模式,打造“沉浸式”、“云端式”、“实践式”三式宣讲,建立“领导带头学、支部专题学、党员示范学、基层宣讲学、干部自主学”五学模式,同时发挥新兴媒体作用,立足融合传播方式,搭建学习“云上课堂”。线下,动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深入基层、走进网络,以讲理论、析政策为主线,注重谈感受、强互动,用“板凳会”开设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现场课”,将“大道理”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故事”。
文明实践+文体活动,让群众“动”起来。为了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文体需求,罗集乡投资160万元严格参照“六有”标准对罗集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进行提质升级、提档增效,精心打造涵盖理论宣讲、文化教育、健康服务的“三大服务平台”,配足10种科普器材、8组健身器材。同时,投资550万元建立兴隆文化健身基地,篮球场、乒乓球、健身器械、活动广场一应俱全,并积极组织开展健走、送戏进万村等群众性文娱活动,把文化“送”到群众门口、“种”到群众心头,让群众乐享“文体大餐”,充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让群众“暖”起来。以实践促文明,以文明润乡风。通过盘活用好各类资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建的26支志愿者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按照年有计划、季有主题、月有活动的总要求,开展移风易俗、文明交通、扶危救困、法律服务、科技培训等群众性活动,以四季特点打造“春季积极普法、夏季帮扶夏种、秋季环境整治、冬季健康义诊”特色品牌项目,提供精准服务,送上暖心服务,通过品牌培育让文明之花“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蔡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