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红色六安加快融入步伐推进绿色发展——老区振兴“搭乘”智能汽车 “提速”新能源开发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9月1日,《求是》杂志刊发中共安徽省委署名文章《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文章指出,安徽既是长三角的一员,又是中部省份,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加快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

  新时代振兴发展的新征程上,作为革命老区要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振兴发展新路,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显著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6月10日,是革命老区六安市工业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当天上午,市政府与蔚来正式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标志着一系列代表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项目即将落户我市。携手“蔚来”,是我市近年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大举措,也是抢占新兴产业高地,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抉择。迎接未来,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坚定不移沿着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布局方向,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的过程中开创更大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安徽、亲临合肥。省委书记郑栅洁、省长王清宪作出批示“六安市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合肥都市圈、加快推进合六同城化”。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为合肥、六安两地的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东向“链接”,老区六安风帆劲满

  6月30日清晨,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下塘产业园,在一眼几乎望不到头的现代化厂房中央,悬挂着一块偌大红布,红布后面藏着一辆崭新的比亚迪油电混合轿车。7时许,随着启动按钮开启,这款“待字闺中”的“新娘”掀起“红盖头”。这标志比亚迪合肥基地一期项目整车正式下线,也预示合肥加速迈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更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布局。2021年,省委、省政府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制订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坚持自主创新、瞄准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合肥立足“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产业布局,实施延链、补链和强链工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

  六安,与合肥地缘相近,山水相依。“推进合肥都市圈提质升级”“加快推进合六同城化发展”,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适时作出合六同城化这一重大战略部署。

  在鼎力赋能中,目前安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和汽车电子、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紧密结合,初步形成安徽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在六安这片红色热土上,我市积极“链”上合肥,目前已组建蔚来、比亚迪、大众(安徽)、江淮4个招商专班,编制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图谱,梳理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潜在供应商、合作伙伴等产业谱系,主动对接整车企业、核心配套企业,开展针对性拜访对接、精准性招引洽谈,加速推动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100亿元的国轩高科20GWH动力电池、50亿元的科大国创10GWH动力电池研发与产业化建设等一批项目签约落户、开工建设。我市坚持挖掘存量,提升配套能力,精准掌握全市40户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企业配套能力及下游供应商情况,引导企业深度融入合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支持产业基础较好的齿轮、电机、磁性材料、基础结构件等骨干企业,通过“四化”改造,稳步增加产能、提升配套能力。

  在保障项目落地方面,我市充分挖掘能耗、环境容量、铸造产能指标,为承接智能电动汽车配套项目预留空间。今年以来,重点推进铸造产能相关工作,按照“一个报数、两个完善”的工作思路,逐县区“一企一策”指导,最大限度挖掘、盘活和利用我市铸造产能,对各县区退出的铸造产能按照统分结合的原则,县区优先使用,市级统一调剂、有偿协商,全力保障重大项目产能需求。通过辅导挖潜,预计全市合规铸造产能基数可增加80余万吨,为下一步产能置换提供更大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六安作为后起之秀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找准定位,东向对接,积极推动实施“合六经济走廊”“合六同城化”,融入“合肥都市圈”“长三角一体化”,全面承接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合肥产业辐射,走出了一条具有六安特色的绿色振兴赶超发展之路。

  “智能”配套,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9月之初,在金安经济开发区各项目工地上,建设者们铆足干劲抓工程赶进度,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画面。在园区产业布局的背后,是我市围绕合肥产业特别是合肥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总投资6亿元的至信汽车零部件项目,将建设汽车零部件冲压线、自动化焊接线和热成型生产线,是长安汽车核心供应商;总投资1.2亿元的泰宇汽车零部件项目,从事智能化内饰生产,为合肥江淮大众、蔚来等行业龙头提供配套。

  移步换景,来到六安经开区。在这里,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区是我市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的重要承接平台,定位为高端铝压铸低碳循环产业园区,一期规划占地约900亩,引入整车精细化拆解、铝及其他材料回收、铝材料熔炼、铝压铸及轮毂制造等零部件配套企业,打造铝压铸低碳循环全产业链。园区一期计划2023年上半年投产,建成后将具备年产30万吨铝压铸产能,预计年产值达100亿元。

  今年以来,我市抢抓合肥市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和辐射周边万亿级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集群的重大机遇,重点围绕合肥蔚来、比亚迪、大众(安徽)、江淮等整车企业,全力打造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截至8月底,全市已签约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招商引资项目85个,总投资457.76亿元,其中落地开工项目54个,总投资318.75亿元。

  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六安在打造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方面,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指挥长的市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指挥部,高位推动配套基地建设。同时,建立常态化调度机制,定期召开指挥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坚持市县(区)联动,实时调度市智能电动汽车签约、在谈、开工项目库,动态更新项目进展情况。组建六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智库”,为产业发展提供相关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编印《智能电动汽车专报》,及时反映基地建设工作动态,营造加快配套基地建设的强大共识和浓厚氛围。

  在打造项目承接平台方面,选定距离合肥50公里最佳配套半径范围内的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安开发区、六安高新区、舒城(杭埠)开发区作为主平台,分别规划建设高标准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园区。目前,金安区已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一核三区”总体布局,总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出台了《金安区促进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等一系列“真金白银”支持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专项支持政策;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蔚来(六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规划,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围绕蔚来招引优质配套项目;舒城县分别在城关园区、杭埠园区选定总占地3.14平方公里区域,用于优先保障智能电动汽车配套产业项目落地;裕安区在高新区规划4.18平方公里配套园区,已启动核心区2平方公里建设。同时,鼓励其他县区结合产业基础建设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配套园区,与四大重点园区联动推进。

  老区振兴,新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

  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安徽省促进大别山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条例》,突出了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特别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足革命老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布局未来产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

  我市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也是工业发展后进地区,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是我市工业经济的现实状况,想要在业已成熟的产业领域迎头赶上、实现突破的难度较大。当前,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以整车制造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在全国、全省正在加快形成布局之势。我市积极推进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方面的建设,在更广大领域接触和承接相关高新技术产业配套项目落户,在扩大有效投资的同时,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带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助推工业强市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的强劲引擎。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耕细作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储备了一批创新驱动、前景良好的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企业。“十四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明确支持合肥市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作为距离合肥最近的地级市,六安不仅在客观上具备了承接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转移的必要条件,更在主观上做好了加入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的充分准备,打造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时机已经成熟。

  当前,我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全面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智能电动汽车配套产业体系,在加强共建、行业交流、人才互动等方面开展多方位合作,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模式,把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千方百计做大工业骨架、做强工业骨骼。全市上下以合肥市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为契机,抢抓合肥市周边万亿级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集群的重大机遇,围绕合肥蔚来、比亚迪、大众(安徽)、江淮等整车企业,迅速行动、精准招商。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从规划到实施,从设想到链接,一个个“绿色通道”相继打通,一个个产业项目纷纷落地,六安“链接”合肥、融入“长三角”,找到了新的发展“引擎”和“密码”。我市加快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的集结号已吹响,老区人民将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优质的服务,加快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奋力展现新时代老区人民不甘落后、创先争优、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时不我待的使命感,推进我市在绿色振兴赶超发展上走向更为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 瑞 通讯员 郑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