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心里打小算盘,总是害怕吃亏,反正就是不相信他们合作社。这不,分钱了,手头上又多了3680元。”近日,在裕安区韩摆渡镇韩摆渡居委会,居民彭良楼拿到现金后,跟周边邻居分享着坐在家里收钱的喜悦之情。
像彭良楼一样,共有20多个农户,都高兴地拿到了一两千块钱,最多的领了6205元。而这些都是韩摆渡居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麦子收割后给村民的租金和分红。
韩摆渡居委会位于淠河东岸,六苏公路之西,合武铁路从东向西穿越而过,属于典型的沿淠湾区,人多地少,分割零散。“目前,农村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家的都是老弱病残人员。虽然这边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但是部分旱地不是栽上树木,就是闲置荒芜,有的长达十几年没有收入,让人觉得十分可惜。”2021年,市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来到韩摆渡居委会,在深入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种现象。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帮农户拓宽增收渠道,让大家的钱包鼓起来。说干就干,市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首先到农户家中促膝谈心,了解农民承包地的实际利用情况,做通农户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把零散的承包地流转给合作社,由合作社整合起来专业种植。
“土地让合作社去种植,要是他们跑路了,我们什么好处都得不到。”“万一合作社亏钱了,我们的土地不是白搭进去了吗?”刚开始,一些农户抛出了各种疑问,他们对合作社的种植模式持怀疑态度,怕吃亏,更怕上当。驻村工作队不分白天晚上,冒着炎热一户一户交谈,然后悉心去丈量,签下协议明确土地承包权不变,并承诺农户:“不论合作社经营好坏,都按当地土地流转价格,确保农户只赚不亏,当年经营好了还要增加分红标准。”在吃了“定心丸”后,20多户居民终于同意把自己的承包地让了出来。
市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前期整合平整了近30亩土地,根据当地耕作条件,发展粮食和胡萝卜专业化生产和加工产业,走“合作社+N公司”的模式,成立“六安香卜卜食品有限公司”。由于2021年土地流转后错过种植胡萝卜季节,公司采用机械化种植20多亩小麦,令大家欣喜的是,在十几年荒芜的土地上,竟然收获了7500多公斤小麦,亩产超过当地种麦子的历史记录。收割机现场收割脱粒,现场就卖了16000多元。
在田间地头观看收割的农户很有触动,过去一家一户握着几分地,你种这个,他种那个,相互干扰,都干不好。现在村里的合作社把土地整合起来,大面积专业化生产,便于机械化生产和田间管理,更主要的是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种粮食更划算了。
农户不要下地干活,靠土地分红就能有收入。“跟着工作队干,错不了!”“你们看,我现钱都拿到手了。”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高声地对前来观看机械收麦子的农户说道。小麦丰收了,20多户农户得到实惠的事传开没几天时间,附近居民组的农户就纷纷找驻村工作队,要求把自己承包地流转出来,交给合作社集体经营。
目前,在市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韩摆渡居委会已建成了胡萝卜加工厂、农产品冷藏库等,为秋季大面积种植胡萝卜提供了保障。合作社流转来的成片土地,可确保一年种两季,农户不仅可以拿到租金和分红,还可以到合作社和胡萝卜加工厂务工增加收入,广大农户的收入可翻番。合作社的流转经营每年也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0多万元。(陈超
彭伟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