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春天悄然而至,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大地慢慢苏醒。眼下,在舒城县南港镇藕塘村的梅园里,朵朵梅花竞相绽放,红梅与白梅交相辉映,红梅热情似火,白梅洁白如雪,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拍照。3月2日,嗅着花香,记者来到了“网红梅园”,只见游客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拍照了。“我们就是周边乡镇的,今天天气好,我们几个姐妹过来赏赏花、拍拍抖音,纯属高兴。”一位游客说。
“快看,快看,我的风筝飞起来了……”循着声音望去,只见梅林深处的一处空地上,一大群学生在老师、家长的陪同下,正在春游。只见学生们三五成群蹲在地上,将手中的风筝涂上了各种各样的颜色,然后放飞,玩得开心极了。“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安排学生出去春游踏青,亲近大自然,这里风景好,人气旺,刚好带他们感受一下家门口的美景。”舒城县南港实验学校校长董知海告诉记者,这几天学校每天都组织一批学生来到梅园,高年级的步行,低年级的则安排家长陪同,车接车送,希望学生们在学习之余不忘欣赏路上的风景。
藕塘村党支部书记何光吕告诉记者,梅园所在的地方原先是一片残次林地,共计1200余亩,2009年承包给一家公司,经营苗木生意,梅林近200亩。2012年前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游客拍照后发到了网上成了“网红梅园”,这几年游客逐步增多,对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政府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对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新建了几处旅游公厕、平整了一大块土地用来停车。
美丽风景如何变身美丽经济?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也没闲着,梅园入口处,有的群众卖起了土特产品,还有的流动商贩摆起了小吃摊,炒板栗、爆米花、烤香肠等等,生意十分火爆。“我们这里的花期在一个月左右,周末人比较多,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买的人也多了,每天毛收入达2000多元。”藕塘村村民王朝强告诉记者,他平时在南港街道经营板栗生意,到了梅花盛开季,就在家门口干。
游客增多,生意火爆,处理好生活垃圾是关键。南港镇在年初便提前谋划,安排了四名公益岗负责清扫垃圾,另外安排了村民组长孙长荣负责总体协调和维护秩序。“我一天100元,其他几位村民一天50元,我们年龄都大了,基本都在70岁左右,能有这个收入已经很满足了,看到那么多游客四面八方往我们这里来,我们都高兴啊!”孙长荣说,虽然比较忙碌,但打心里眼里高兴,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现在,我们村民不仅通过土地流转得到一份收入,而且在家门口依托这片1000多亩的苗木园和梅园,实现了再就业。下一步,我们还会考虑发展农家乐、民宿,让更多的游客留下来,创造更多的岗位,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增收。”谈到发展规划,何光吕信心满满。(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雪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