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沐浴习习春风 再赴振兴征程——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周年纪实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2021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授予我市5个单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6名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6月5日,六安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一年来,580多万革命老区人民化荣誉为力量,认真践行“两山”理念,把“绿水青山”的六安品牌擦得更亮,持续绘就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六安样板”。

24日二三连版2222.JPG

叶集区三元镇王店村举行首届乡村村晚。记者 袁洁 摄

24日二三连版5555.JPG

霍邱县三流乡龙虾加工。记者 岳阳 摄

24日二三连版11111.jpg

裕安区独山镇竹编特色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记者 岳阳 摄

24日二三连版6666.JPG

霍山县太平畈乡农民在加工霍山米斛。记者 陈力 摄

24日二三连版7777.jpg

金安区张店镇江淮果岭桃花开。李学梅 摄

24日二三连版3333.jpg

裕安区江家店镇林寨村种植的“林寨雪稻”,成为乡村一道靓丽“丰”景。记者 陈力 摄

24日二三连版4444.JPG

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纪道明在介绍黄牛养殖情况。记者 陈力 摄

  业态丰产业兴,源头活水来

  “以前,在外地打工辛苦不说,还照顾不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现在家门口的厂子里绕条做枫斗,收入不低活不累,关键是还能照看家。”日前,在霍山县太平畈乡天下泽雨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石斛枫斗加工车间里,女工万小玲乐呵呵地说道。在享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称号的太平畈乡,如同万小玲一样的许多村民,搭上了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快车。一根根石斛条,串起了长长的产业链,霍山石斛成了炙手可热的养生草、广大山区群众的致富草。

  一只小龙虾,激活一池春水。进入四月中旬,霍邱县大片的稻田中,小龙虾急不可耐地“窜”上了岸,纷纷“爬”上合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武汉等地的市民餐桌。以三流乡等沿淮沿湖乡镇为主要战场,霍邱县做大一产、做深二产、做活三产,群众种稻养虾,乐此不疲。目前,该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超过100万亩,数十万群众通过稻虾种养,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霍邱龙虾”商标等纷纷印上“国字号”,养龙虾、销龙虾、吃龙虾、话龙虾的氛围已然形成,小龙虾“闯”出了一条特色富民路。

  江淮果岭万物吐翠,挂满枝头的脆桃,个头一圈圈变大,眼下正是脆桃快速生长期。近年来,金安区紧紧围绕“绿色发展”主题主线,让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紧盯三产融合发展,通过突出优势产业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围绕全域旅游创建,谋划精品路线等方式把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带动沿线群众受益,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非常时期,我们确保基地范围内的农户茶叶鲜叶应收尽收。加大贮存量,尽最大努力让茶农少受损失,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近日,六安百家冲茶场负责人马斌在朋友圈中这样写道。好山好水出好茶,裕安区把六安瓜片茶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首选产业,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逐年提高,品牌形象及美誉度持续提升,六安瓜片已成我市一张靓丽名片。据统计,2021年,全市茶园面积78.78万亩,茶叶产量3.78万吨,一产产值41.49亿元,综合产值151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从霍山石斛条到霍邱小龙虾的产业样板,金安大脆桃到裕安瓜片茶的鲜活实践,从农业高端化到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的战略远景,各县区、乡镇的特色主导产业已然成为推动我市乡村经济繁荣发展的强劲引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我市将大力实施“138+N”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八大特色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90亿元,6个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食品加工值达到242亿元,新增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如今的六安,源头活水连续不断,特色产业生机勃勃,传统的农业大市正向现代化农业强市稳步迈进。

  颜值美内涵实,美如画中来

  白墙灰瓦的村居,穿村而过的小溪,绿意盎然的茶园。眼下,茶农们正忙碌地赶摘春茶……走进春日的霍山县磨子潭镇宋家河村,处处是村美人和的画卷。这里,不仅可以欣赏乡村美景,品尝地道的乡村美食,还能感受风格独特的乡村民宿,更是游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自2016年底,大别山快速旅游通道全线贯通后,原先地处偏僻的交通瓶颈打破,同时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宋家河村迎来了发展机遇期。如今的宋家河村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还建起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餐饮服务为一体的茶旅观光带,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宋家河村的“美丽嬗变”是我市大力实施生态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霍山、金寨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金寨、舒城跻身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金安、裕安成功创建第四届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

  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只有同时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风貌,才可能让更多人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才能使村庄形态、自然环境、人文风情和产业发展相得益彰,助力乡村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金寨县斑竹园镇曾走出徐立清、滕海清等15位开国将军,周维炯、漆德玮等2000多名革命烈士载入史册,现有红色遗址30多处,经国家、省市县列为文保单位的有23处。近年来,依托境内优美的自然风景,遍布乡村的红色人文景观、丰富的革命遗址资源,斑竹园镇精心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在讲好六安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村容村貌是“面子”,乡风文明是“里子”。我市坚持把乡村振兴与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推行“振风超市”和“文明超市”积分运用为抓手,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深化乡村振兴内涵,让生态乡村“颜值”和“内涵”同步提升。2021年末,全市完成99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省级中心村达869个,四县三区共创建县级文明村镇1269个。

  口袋鼓精神足,日子火起来

  乡村振兴,农民生活富裕是根本。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2021年,纪道明养殖20多头黄牛、1000多只白鹅、300多只麻鸭。当年年底,纯收入就达到了7万多元。“几年前,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能有这样的产业。今天的好日子,全靠党的扶贫好政策。有这么好的政策,我怎么能不好好干呢!”朴实的纪道明说起这些年的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竖起了大拇指。

  一家富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乡村振兴,既要立足于富农户,又要立足于壮集体。“从零开始……2019年达67万元,2020年达101.58万元、2021年达139.45万元。”这是舒城县棠树乡窑墩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蝶变。该县持续发力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县集体经济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了年度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目标任务,拨付800万元扶持资金,重点扶持16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2021年度新增14个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经济强村总数达53个,完全消除了20个10万元以下村集体经济收入村。

  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8393元增长到2021年的16003元,年均增速10.8%。口袋“鼓”起来,脑袋如何富起来?过去的一年,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叶集区交出了优秀答卷。

  咚咚锵、咚咚锵.......在叶集区三元镇综合文化站大院,传出阵阵欢快锣鼓声,这是百姓宣讲艺术团在排练文艺节目。该镇现有各类文艺队伍22支,他们利用乡村大舞台、文体广场等场地,经常性开展文体活动。仅叶集区沣河情文化艺术中心专业院团这一支队伍,共自编自演舞蹈、戏曲、小品、快板书等原创艺术作品达200余个,年均演出场次达50余次;先后培养出“安徽省级优秀文化辅导员”1人,“六安市优秀群众文化带头人”1人、安徽省首批“乡村文化带头人”2人,六安市“乡村名嘴”1人。“现在全镇10个村社要组织自编自演的晚会一点问题都没有,文艺演出、广场舞、运动会、戏曲联唱、歌曲联唱等形式多种多样,就怕时间不够轮不到自己上台。”该镇文化艺术中心负责人夏太祥说道。

  叶集区三元镇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仅仅是全市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缩影。过去的一年,我市围绕打造文化强市,通过出台一系列举措,稳步推进文化惠民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21年,全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共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916个,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925场。“送戏进万村”1931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3683场次。如今,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精神面貌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笑容也越来越灿烂。(记者 储著坤 黄雪彦 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