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驻村更“助村” 实干促振兴——全市第八批选派干部工作综述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更加牢固。紧扣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力推动党员队伍扩容提质和党内制度规范落实。

  ——农村产业就业发展更加高效。聚焦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和农民就业互融互促。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突出矛盾化解和效能提升,着力推动群众急难愁盼快速解决和村级办事服务优化提升。

  2021年6月,我市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目标,组织673个帮扶单位向479个重点村集中选派了第八批1407名帮扶干部。3年来,他们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老区六安的“发展指数”和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建强“红色引擎”,激发发展动能

  为全市23.4万户脱贫户安排帮扶措施158.6万余条、为3027户监测对象安排帮扶措施2.4万余条,确保“应帮尽帮”;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对象10334户28228人,稳定消除风险;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争取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各类捐款7165万元……

  有力的举措和具体的数字,见证了选派干部们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努力和成效。

  既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更要将脱贫攻坚中积累的经验和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市委高度重视选派工作,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各方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选准用好第八批选派干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有困难找‘红马甲’,没事到村部唠唠嗑”,如今成了金安区淠东乡徐郢村群众的“共识”。选派驻村的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龚剑到村后,首要任务就是抓基层党建。他鼓励村“两委”担当作为、培育村后备干部、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同时成立帮扶单位、徐郢村党建联盟,提升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赢得了党员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霍山县与儿街镇凡冲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忠亮,通过党员大会、主题党日、党建联盟、第一书记上党课、谈心谈话等方式,深化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纪律意识,不仅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好党建指导员和政策宣讲员,选派干部们不仅在推动选派村加强基层党建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也在建强堡垒、带好队伍上主动作为。发展1434名年轻党员,吸引各类人才回村发展创业2375人;着眼于村“两委”后备力量建设,476个选派村完成“三个一”配备;严抓“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加强党员群众宣传教育……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明显增强。

  培育特色产业,助力强村富民

  大湾村,曾是金寨县重点贫困村之一,通过发展“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特色产业,一跃成为脱贫攻坚的示范样本,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新的奋斗起点。三年来,第八批选派干部驻村后,与村“两委”一道积极谋划,先后引进建成携程度假农庄、大湾游客接待中心,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势能,又发展蜜蜂、小香薯种养等产业,大湾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近100万元。

  产业发展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

  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抓手,裕安区韩摆渡镇韩摆渡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陈超推进完成红色村史馆、军事文化园和基础设施建设,以红色产业带动村“游”效益。同时盘活村集体资产、推行流转经营模式,发展推广韩摆渡手工挂面、虾酱、麻油和无花果等特色农业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助力“红色名村”发展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金安区黄墩村打造出油茶、大闸蟹、稻鸭香米等“一村六品”特色产业布局,实现村集体增收与村民致富同频共振的联动发展,这得益于运行了“一社三会+N公司”集体经济新发展机制。

  通过全面推行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核心,村集体成立或入股公司为支撑的“一社三会+N公司”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选派干部们全力提升各村特色主导农业产业外,还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了一批可看可学的强村和富村典范。

  资产盘活、农事服务、乡村旅游……三年来,全市第八批选派干部通过领办项目、争取资金、招引人才等方式,支持村“两委”创办领办各类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291个,带动8.4万户群众增收致富,户均增收2700余元。479个选派村中,村集体经济强村数量由2021年度134个增长至2023年底389个,占比由27.97%跃升至81.21%。

  聚焦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选派干部们还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和农民就业互融互促,吸引2375名各类人才回村创业,通过送工、用工等多种方式推动1.7万余名群众稳定就业,真正实现了产业增效益、集体增收益、群众得利益。

  办好民生实事,增进人民福祉

  选派干部既要“驻村”更要“助村”。我市持续实施以“双百创评、擂台比武、红色引领”等为内容的六项行动,推动选派干部发挥“先锋队”“生力军”作用。

  立足村情实际,全市选派干部汇集资源力量,聚焦群众最关心、最需求的问题,在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开展帮扶活动。先后联系各级帮扶单位直接投入资金3.45亿元、帮助引进资金15.2亿元、消费帮扶1.71亿元,落实各类为民服务项目9104个,新建或维修的道路1012条,实现所有选派村通4.5米宽水泥路、城乡公交一体化、光纤到村和无线网络全覆盖。

  选派干部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光荣使命。通过构建“四重管理”模式和落实相关待遇等举措,我市选派干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霍邱县河口镇柏树林村完善“积分制”文明考核激励和常态化乡村环境治理管理机制,获评为省第六届文明村。在舒城县南港镇金星村,村民们通过“爱心积分超市”实现了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双重增长,“小积分”激发了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

  “积分超市”的实践并非个例。选派干部们积极推广运用积分制,将群众行为同信用积分挂钩,将信用价值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累计发放信用积分券628万分,引导广大群众摒弃陈规陋习、遵守公序良俗。

  叶集区洪集镇会馆村在2022年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这一荣誉的背后,离不开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姚刚看来,化解各类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的“法宝”是运用村组板凳会、“乡里乡亲”党员调解工作室,极大地提升了村级治理质效和村内和谐稳定。

  广泛运用“三个三分之一”党群议事、“乡里乡亲”党员调解室、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等工作方法,选派干部们帮助群众解决41074件就业、就学、就医等实际困难,开展36758次人居环境整治,完善15335件村民自治和村级议事决策,群众满意度达到99%以上,有效推动了乡村治理。(记者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