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风暖,群山披绿。在我市茶产业发展重镇金寨县青山镇,茶农们格外忙碌,他们正在茶园忙着对茶树进行修枝。修剪下来的“粗枝大叶”过去无人问津,如今却成为春茶采摘后茶农们的又一增收来源。经过匠心打造,它们华丽蜕变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黄大茶产业,为茶乡产业振兴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青山镇以发展黄大茶产业为核心,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走进金寨金叶子茶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在安徽农业大学技术指导下建成的连续化、自动化黄茶原料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以往春茶采摘后被舍弃的一筐筐“粗枝大叶”,经过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被制成成品黄大茶,即将销往全国各地。
据公司所在地的茅坪村党支部书记汪志铁介绍,这条生产线采用“三焖三烘”制茶技艺,不仅实现了茶叶生产降本增效,将单位制作成本从以前的5元左右下降至现在的3元,更保证了茶叶品质的稳定性。
该公司成立于今年3月21日,以茶叶种植、(深)加工、销售及茶产品研发等为核心业务,致力于为茶叶精深加工企业、新式茶饮市场提供品质安全、质量稳定、性价比高的茶叶原料。公司已投入资金2000万元,建有标准化生产厂房3栋,面积达3500平方米,配备连续化自动化烘青生产线、连续化袋泡茶原料生产线、自动化黄大茶生产线各1条。春季精制茶叶生产加工能力达2000吨,预计年产值5000万元。
“今年计划从周边茶农手上收购180万斤鲜叶,生产200多吨干茶,主要供应霸王茶姬、古茗等新式茶饮企业,预计产值可达800万元。”该公司负责人李学传介绍,公司通过与安徽农业大学深化合作,已建立茶叶研发中心,持续推动茶叶深加工技术革新,积极开发茶食品、茶保健品等多元化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黄大茶产业提质增效。
如今,青山镇黄大茶产业焕发蓬勃生机。产业振兴一头助力企业发展,一头充实茶农“钱袋子”。金寨金叶子茶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已与周边2400户茶农签订了原料保供协议,形成了茶农与企业紧密相连、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茶农们只需专注于茶叶种植,公司负责收购、加工和销售,解决了茶农销售“粗叶”的后顾之忧。
从过去无人问津的“粗枝大叶”到如今的增收“金叶”,从以往单一零散种植到现在的产业集群发展,青山镇黄大茶产业展现出强劲活力与发展前景,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近年来,该镇通过精准招商、新建标准化初制厂等措施,推动茶产业从“散弱小”迈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据青山镇镇长黄文新介绍,全镇现有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主体56家,其中规上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2024年,全镇茶叶产量突破1900吨,综合产值1.2亿元。
“我们镇依托优良生态资源优势,建设了1000亩省级高标准茶园和5000亩有机茶园,通过创新‘龙头企业+销售商+镇级平台公司’模式,实现茶产业提质增效。尤其是通过夏秋茶的鲜叶收购,带动2400余户茶农增收。”该镇党委书记施海军表示,在下一步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将持续践行“两个替代”,建设标准化示范车间,推行“订单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完善原料保供体系,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
春茶过后续新篇,黄大茶产业加速跑。青山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余忠武也对发展黄大茶产业信心倍增。他坚信,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这片“金叶”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让青山镇的茶香飘得更远,茶农的生活更加富足甜美。(程传军 记者 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