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创新服务提效能 ——我市人社部门为企业轻装上阵提供服务保障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我市积极践行“一改两为五做到五提升”要求,全市人社部门立足职能,“创新”二字打头,将政策落实作为保企业、稳就业的有力抓手,突出重点、精准施策,不断健全完善企业用工快速保障机制,畅通供需对接渠道,为企业“轻装上阵”提供有力保障。

  监测在前沿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

  “之前的劳动争议仲裁要到叶集城区应诉,没想到,如今叶集区开展了巡回仲裁庭,将庭审现场搬到企业,这也让我们企业处理与员工之间的劳动争议更加规范、高效了。”叶集区某板材制造公司负责人感叹地说。我市创新推行巡回仲裁进企业,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大大方便企业和劳动者调处劳动争议。去年,全市共开展巡回仲裁庭33次,涉及企业33个,1000余名劳动者接受了劳动人事争议的普法宣传。

  “为了避免、降低企业用工风险,我们去年11月创新建立‘早鸟监测站’。”市人社局劳动关系与调解仲裁科科长梁允让介绍,在全市建立了16个劳动关系风险监测点,也称“早鸟监测站”,劳动监察机构在接受劳动者和企业来访时,捕捉可能发生用工风险的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早鸟”监测台账,发挥“哨点”作用,提示企业风险成本,防范化解企业劳动关系隐患。“‘早鸟监测站’是我市防范化解劳动关系风险的创新举措,通过对企业区分监测登记,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第一时间与企业对接,加强劳动用工政策宣传,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梁允让说。同时,发布《新办企业劳动用工指引》,引导企业规范用工管理,防范用工风险。制定应对企业规模裁员风险工作预案,印制规范企业规模裁员宣传资料,深入重点企业进行宣传引导。将服务阵地前移,在全市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设立劳动人事争议派驻仲裁庭和调解中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筑得优质巢 引来鸿雁回归

  我市在全省创新推进“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促进企业用工信息精准对接。

  在全省率先开展成立乡村振兴博士后联合体,目前“硕果累累”——2020年,安徽德昌苗木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去年通过博联体平台与安徽农业大学开展合作,先后引进了3名博士进站工作,建站以来,大别山5号油茶良种通过省级认定,授权发明专利3件;舒城籍博士滕超与4名同乡共同创办六安屹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密涂布功能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返乡“鸿雁”,家乡的良好营商环境让他们对下一步发展充满了信心。据了解,今年屹城新材料又追加投资在开发区打造自己的标准化厂房,将更多的生产投入在家乡。目前通过博联体平台联合招引博士11名,创建“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12家企业15个项目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六安老区乡村振兴。

  今年2月8日,满载着数百人的“就业直通”巴士,从黑石渡镇政府出发,先后来到霍山源锦食品有限公司、安徽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招工现场。“没想到现在找工作这么方便,政府免费组织就业巴士、免费提供午餐,直接将我们送到企业门口,让我感觉政府真正的是在为民服务,让我们感受到政府的温暖。”“以前只是听别人介绍,企业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和岗位职责,现在能现场观摩、亲身体验,打消了我的很多顾虑。”黑石渡镇的求职居民纷纷表达了就业方便、理想的喜悦。

  据了解,”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开展以来,全市线上采集人力资源总数为372.8万人,发布就业创业及人才政策219条,采集各类市场主体47.53万家,发布岗位需求3.5万条,已促成2.3万人返乡。

  结合“鸿雁回归”就业创业系统,今年1月以来,全市摸排缺工企业180家,用工需求11513个,摸排有就业需求的退役军人、妇女、残疾人等重点群体3477人,开展“送工进企”活动293次,组织18526名求职者入企开展双向对接。

  破解融资难 “贷”动微企发展

  “年前趁着过年家家户户买年货水果可以多赚点,小本生意正愁没有余钱可以进货,没有想到,政府在这个时间还会考虑到我们小店的难处,送来这么优惠的政策,几张纸就申请来10万块钱,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叶集区每日鲜蔬果店经营者在成功申请到“惠商纾困贷”后说道。

  我市综合运用社会保险“降、缓、返、补”组合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稳岗扩岗。截至目前发放贷款12.09亿元。在积极落实组合政策的同时,还推进创业担保贷款“投贷结合”新模式,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和小微企业,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小微企业获得投、融资的基础上再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资金支持,不断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今年以来,针对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市场主体破解融资难题,推出贷款期限2年、总额10万元的“惠商纾困贷”,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已受理审核发放9.73亿元。

  记者从市人社局各相关部门了解到,上年度,我市申请缓缴养老保险单位共179家,缓缴金额3053.89万元;申请缓缴失业保险160家,缓缴金额96.51万元;申请缓缴工伤保险160家,缓缴金额162.02万元。全市减征工伤保险费2122.17万元,惠及10088户参保单位;减征失业保险费17273.15万元,惠及13198户参保单位。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5085.17万元,惠及全市7708家中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1674.65万元,惠及1110户中小微企业、3.35万名职工。(通讯员 黄欣 陶培培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