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硬举措”赢得“软实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六安市全面推进创优营商环境工作侧记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当初签约时,我们地块里面还有16户农户没有搬迁。开发区从丈量、谈判到最后的拆迁再到平整土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非常快。”据六安中财管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伟回忆,2014年初,企业落户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7月份建厂,2015年元月份第一根产品正式下线。建设投产速度让企业也没想到。这得益于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大厅创新设置的“帮代办”窗口,实施企业“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事项帮代办工作机制。

  “在帮代办过程当中涉及到市场主体,我们需要它授权,群众需要它认可,我们尽量满足一些特殊群体,让群众和市场主体感到更方便,更快捷。”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杨林说道。

  “帮代办”是我市创优营商环境工作的“缩影”。走进我市各地政务服务中心,专人办、异地办、网上办、无接触办等服务承诺挂在墙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免申即享”“最多跑一次”……我市为企服务工作不断加强,从“少跑腿”到“代跑腿”,企业办事越来越便利的背后,浓缩了我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探索历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实施了15项国家级改革试点、推出1300余项改革举措,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双随机监管“六安模式”获国务院表彰激励,在全省率先开展“三员一官”工作机制,创优营商环境工作全省考评多年来保持第一方阵。我市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强劲、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太方便了。以前办证都要跑很多部门而且手续非常繁琐,现在只要拿身份证和相关材料到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就会立刻办理。”2022年,位于解放北路明月港湾的“阿贵餐饮”经营者李文申在金安区三里桥市场监管所拿到了首张行业综合许可证。

  李文申的行业综合许可证,是金安区当年开展“一业一证一码”改革试点工作结出的“果实”。金安区围绕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将一个行业设计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综合许可证,将市场主体跑多个部门、办多样事整合为只跑一个综合窗口,办一件事,实现一窗受理,一表填报,一证准营。目的只有一个——让企业在办证问题上,“少跑”,“不跑”。

  为企服务,我市创新举措不断。聚焦企业、群众需求的“小切口”,通过创新实施“容缺办”、率先开展“零材料办”、全面推动“上门办”、扎实推进“异地办”,延伸服务场景,提升服务质效,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通过推行全程网办、设置综合窗口,实现线上线下并联审批,将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3个环节耗时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完成。全市范围内为新设立企业提供免费刻制公章及邮寄营业执照服务。

  土地要素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扎实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工作,将规划用地审批行政许可事项减少到2个,办结时限压缩到8个工作日。全力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开辟重点工程项目“绿色通道”,创新“村企联营”机制等,保障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重点产业用地。不动产登记便利度逐步提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县、区相继成立不动产登记中心,压缩不动产登记流程和步骤,全市不动产登记全业务类型压缩到1个工作日,查封、注销、异议登记即时办结。持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对小微企业价格评审优惠幅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货物和服务项目预付比例由6%-10%提高至10%-20%,工程项目预付比例由3%-5%提高至6%-10%。

  “我创业多年了,真是没想到现在能让我们审查一次性通过,给企业减少了时间上的浪费。”位于裕安区苏埠镇的六安市益美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食品加工销售企业,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是企业正式生产的必备条件。由于企业负责人周显迟不懂申办程序,市市场监管局委派生产监管和食品检验骨干,深入企业开展食品生产许可“证前指导”服务。

  2023年,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卫健、城管、消防等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行“证前指导”服务更好便利市场主体准入准营的通知》,在企业开业前涉及的食品、药品、卫生、门头店招、消防等许可、备案事项,四部门联合推行“证前指导”服务,在证前服务、企业开办、企业变更、企业注销等领域,整合各部门办事流程,积极推动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体验感、获得感。“我们对生产功能区设置、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检验能力等进行精准的指导,使企业尽快地达到符合生产许可的必备条件。”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科科长吴全胜告诉记者。

  营商环境的优化关键在机制,生命力在于执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通过不断优化机制建设和工作方式,从“管理好”向“服务好”转变,寻找企业诉求、解决企业困难、增强企业信心。

  为了扛牢“管”职责,提升“服”成效,我市将“主动服务”送到企业“门前”。创建安徽省首个问办一体的“云窗口”智能平台;实行“干部包联+实体窗口”联动,政企协同、精准聚焦,有的放矢地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问题转办,建立了由企业“吹哨”、部门“接招”、专窗“销号”的反馈处理机制,着力破解企业运行遇到的“痛点”“堵点”,形成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的完整“责任链条”。

  2023年3月,陈进在月亮岛社区内开办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门前的充电桩和停放的车辆影响来此学习培训的学员出入。社区网格员在走访中得知企业诉求后,及时向城管等部门进行反映,裕安区鼓楼街道办事处研究决定移走充电桩,结合小巷综合治理一并实施。

  据了解,2023年,我市创新建立“三员一官一平台”工作机制,裕安区鼓楼街道围绕机制创新建立“即时+在线”服务模式,网格员与辖区市场监管所、社保所、城管大队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点对点、即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

  我市“三员一官”工作机制创建以来,先后组成干部联络员4563名,设置网格员6700余名,确定市、县区行业首席服务员100余人,公开招募选聘体验官100名,提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优质服务,第一时间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截至目前累计解决各类市场主体反映诉求8104个。

  金寨县中海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机制砂生产的企业,2020年因买货方未能及时给付230万元货款,在多年催要未果的情况下,企业只能委托代理人来到金寨县人民法院涉企诉讼“绿色通道”窗口申请立案处理。

  据承办法官张雷介绍,由于买货方拖欠的货款已经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考虑到诉讼时间过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企业的经营困难,立案人员向企业负责人讲解诉前调解的优势,在征得当事人同意调解后,立案庭及时将案件委派至诉讼服务中心的商会调解组织。

  “调解员采用线上调解的方式,与当事人仔细核对每一笔货款,通过耐心的引导,双方当事人从长久以来的合作信用和今后的长远合作出发,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同时还达成了长期合作的意向。”张雷说。

  据了解,涉企诉讼“绿色通道”服务窗口引导企业选择以调解、和解等多种方式解决民商事纠纷。同时“一站式”服务平台还能为企业提供跨域立案、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网上调解等智能化服务,形成集约高效、便民利民、多元解纷、智慧精准的诉讼服务模式。

  为了持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我市制定出台了《六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规政策性文件。积极开展护航行动,追赃挽损694.52万元。监管效能全面提升。建立“院长接访企业家、走访企业”制度;组建企业专项法律服务团队33个,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法治体检”次数28次。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了监管对象库和执法人员库。

  哪里有瓶颈制约,哪里就是改革的主攻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种优质生产要素在我市汇涓成海,创业者的梦想拔节生长,经营主体“铺天盖地”的期盼变成现实。截至6月底,我市实有各类经营主体50万户,较2012年底增长266.5%;实有外资企业374户,较2012年底增长133.75%。(记者 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