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两会新闻
坚持高质量发展扩大向好态势——计划报告解读
[2024-01-17 10:44:51]  浏览次数:482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2024年,六安如何在坚持高质量发展基础上,持续扩大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在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交大会审议的《六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透露出六安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报告中指出,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市主要指标增速快于全省、位居前列,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向上走、向前走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从数据上看,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98.5亿元,增长6.6%,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4。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100亿元,增长7%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5.7%、8.5%。639个纳入省调度的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920亿元,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35个。全市“四上”企业达3961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净增161户、达到1400户。

  产业发展方面,工业动能稳步增强,全市落地建设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65个、完成投资307.2亿元。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累计建成标准化规模高效种养基地283个,预计优势农业特色产业实现综合产值650亿元以上。开发区创新升级步伐加快,全市开发区预计实现经营(销售)收入2366.3亿元、增长6%。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来,我市融长入圈成果显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新引进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96个、总投资510.5亿元。与上海对口合作不断深化,全市新签约上海加工制造业项目40个、总投资175.8亿元。全市建立长期对沪销售渠道152个,销往上海地区农产品92.46万吨,销售额172.44亿元。合六同城化步伐加快。我市与合肥市已形成10条快速互联通道。抢抓合肥市建设新能源汽车之都机遇,加快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氢燃料电池自主创新和氢能产业高地建设,取得明显的工作实效。

  持续扩大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新的一年,六安如何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奋力走出一条新时代六安高质量发展新路?报告中明确了今年的发展目标。2024年,我市将在坚持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立足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积极可行原则,争取在实际中做到更好,兼顾年度计划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全面夯实经济增长的实物工作量支撑,持续扩大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今年,产业发展的重点落实到“提质扩量”上。报告中明确,我市将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抢抓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机遇,通过存量企业培育和增量企业引进相结合,不断做大产业规模、推动集群发展。

  经济发展最终落在一个个具体项目上,2024年,我市将聚焦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加大招引力度,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加力项目调度推进,加速项目落地见效,力争落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以上、新招引亿元以上加工制造业项目30个以上。

  六安作为农业大市,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粮食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紧抓在手上。报告中提出,将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着力提升耕地质量,深入挖掘粮食生产潜能,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72亿斤以上。

  融长入圈深化区域合作

  区域合作仍是2024年的重要关键词之一。

  报告中提到,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主动融入长三角协同创新体系,积极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和干部职工疗休养基地建设。围绕异地就医、养老等需求,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围绕国家方案明确的五大重点任务,在工业园区、农产品生产加工、文旅康养、人才科创、服务业、金融等多方面持续深化与上海对口合作。

  伴随《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公布,六安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大礼包”。报告中明确,将围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支持方向,谋划储备一批强基础、补短板、促升级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和省支持范围,努力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只有高质高效办好民生实事,才能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4年,我市将高质量实施50项民生实事,突出做好公办幼儿园、公共医疗服务、社区养老、老年食堂、小区断头路畅通、家门口就业、口袋公园、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文明菜市等重点民生实事,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记者 汪娟)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新闻热线:0564-3936627 3284422 纠错热线电话:0564-3936625 3284022
广告服务热线:0564-3936626 3936627 QQ:414971765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3936626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01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皖B1.B2-2006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