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烈日炙烤着霍山的大街小巷。清晨5点,环卫工人已挥动扫帚开始作业;正午时分,智慧环卫系统实时监控着每辆环卫作业车的运行轨迹;傍晚的工会驿站里,刚收工的工人正捧着冰镇西瓜解暑……这一幕幕,是霍山县环卫部门用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为高温下的城市美容师筑起安全防线的生动写照。
“滴——洗扫车水温正常,液压系统压力稳定。”在霍山县智慧环卫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实时监测70余辆环卫作业车的运行数据。这套投入100余万元建成的智能系统,不仅能远程监管作业质量、统计分析数据,更能自动识别超速、违规变道等不安全驾驶行为,为高温下的机械作业上了“双保险”。
“过去夏天开洒水车,得时刻盯着仪表盘,生怕水温过高出故障。现在系统实时预警,还能远程诊断,心里踏实多了。”有着10年驾龄的环卫司机刘师傅说。为保障高温天气下的车辆性能,安徽国衡劲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组织了“理论+实操”专项培训,通过三维动态演示解析冷却系统维护等核心技能,建立“一车一档”数字化档案,确保每辆车“健康上岗”。
不断强化的机械作业,把环卫工人从烈日下解放出来。“以前人工清扫主干道,一趟下来浑身湿透。现在洗扫车每天跑3趟,我们只需负责边角保洁,露天作业时间减少近一半。”环卫工人黄成擦着汗笑道。
下午2点,衡山镇垃圾中转站旁的工会驿站里凉意十足。几位刚结束作业的环卫工人正坐在空调下喝水休息,桌上的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摆放整齐。“累了能歇脚,渴了有凉水,这驿站就是我们的‘避暑港湾’。”环卫工人王大姐拿起一块冰镇西瓜,脸上露出笑容。
“请大家模拟高温中暑场景,演示应急处置流程。”在霍山县近期开展的实战演练中,环卫工人两两一组,熟练完成降温、补水、服药等急救步骤。
为应对持续高温,安徽国衡劲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打出“组合拳”:将上午下班时间提前至11点,下午开工时间推迟到14点,避开正午高温;为一线工人足额发放高温补贴,定时送上西瓜等防暑物资;依托中转站建起2处工会驿站,配备应急药品、热饭区和储物柜,全方位解决环卫工人休息难题。
从智能系统实时监控到“错峰作业+机械为主”的模式创新,从工会驿站全覆盖到应急技能常态化培训,霍山县通过“科技+人文”双轮驱动,构建起覆盖人、机、环境的“三维”安全防护网。正如安徽国衡劲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耿志强所说:“我们既要用智能化提升作业效率,更要用实打实的举措,让每一位环卫工人在高温天里都能感受到清凉与关怀。”(记者 汪娟 通讯员 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