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上下同心 砥砺前行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积力所举,则无不胜。”“十三五”时期,衡山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干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建设生态宜居特色镇 争当绿色发展排头兵”目标要求,谱写了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新篇章,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喜人。

  坚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

  经济运行稳步提升

  综合实力稳步增长。牢牢把握全省经济发达试点镇行政管理体制政策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不断壮大融资平台,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和财政奖励等调控手段。加强镇国有资产、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优化整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积极开展内引外联,加强招商引资力量,“十三五”期间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个,5亿元以上项目8个,到位资金54.04亿元。集中培育特色产业、高科技企业落户,先后获得中国产业集群经济示范镇、全国和全省铸造产业集群专业镇、中国县域产业经济集群竞争力100强、安徽省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聚焦产业体系,推行产业链“链长制”,依托龙头企业,聚集高端要素,引进配套企业,拉长产业链条,促进新材料和产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积极搭建科技、金融、信息等专业化服务创新平台,把创新赋能体现到产业上、项目上、人才上、平台上,形成高端人才青睐衡山、科创项目集聚衡山的崭新局面。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围绕优化政务环境,牢固树立“企业为尊”理念,当好企业发展的“店小二”,当好营商环境的“代言人”。围绕增进银企互信、优化金融环境,加快推进金融生态回归。

  聚力创新驱动,改革攻坚全面铺开

  有力激活创新创业、转型发展的“一江春水”

  改革发展深入推进。坚持按照既定目标任务、行动方案,一项一项抓推进,一件一件抓落地。围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按照创出衡山经验、打造六安标杆的定位,紧紧围绕服务城市建设的总目标,强势起跳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新基建项目建设,以镇综合治理联动中心为基础,结合公安、城管、住建等单位合成作战、数据联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让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直抵基层末梢。

  重点工程硕果累累。全力实施各项重点工程,棚户区改造、项目征迁闯出霍山经验。全面完成城东小学、新体育馆征地459亩;安徽应流集团老厂区“退城进园”征迁面积约7万平方米、175户;南环城东路南侧、淠河景观带二期改造地块622户征迁工作;迎驾厂香料厂及其周边地块638户征迁工作。同步协调县域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外环路,西部路网、南岳湾安置点等重点工程建设。

  政务服务便民利民。“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一网通办”改革进展顺利,全部实现“全程网办零见面”范围不断扩大。以更大力度简政放权、流程再造,打通数据“壁垒”、突破“门槛”限制、破除部门利益,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着力拉长长板、补齐短板、筑牢底板

  办好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好事

  脱贫攻坚提速发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关键指标,科学绘制“施工图”。全镇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56户2525人,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贫困发生率从“十三五”初期的5.76%下降到0.16%,实现了同全省、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对33项民生工程先后投入资金8.9亿元,惠及6.9万城乡居民,人均累计受益12898元。卫生健康工作均达到或超过既定目标,稳步推进医改工作,积极进行医疗改革。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扎实开展河道堤防违法耕种、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大棚房”专项整治等工作。司法、工会、团妇、残疾人、劳动保障、统计、科技、科协、关心下一代工作全面进步。

  社会治理高效有力。广泛宣传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创建,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干部大走访等广泛征集平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全镇发放“一封信”5万余份,收集社情民意160余件,群众平安建设率大幅提升。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摸排和收集重点领域(行业)违法线索55条,立案查处12起。认真做好七五“普法”验收准备工作,开展普法宣传1000余场次,受教育6万多人次。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加快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规划引领下优化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布局。拉开衡山发展新框架,城市建设不断提速,梦想多年的铁路交通破土开工,高快一体的快速路网建设加快推进。常态化开展全国文明村镇建设,提升城市商业街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积极培育和发现最美衡山人,弘扬最美现象,打造城市最美风景线,让我们的城市更富颜值、更有活力、更加文明和谐、更加温情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