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漫过皋城的楼宇,将温柔的笔触洒向街巷里弄,裕安区周谷堆农贸市场的喧嚣率先响起,商贩的吆喝与居民的谈笑声缠绕着升腾的烟火气,在晨光里酿成生活的甘醇;午后的叶集区南海路,暖阳吻过新铺的沥青,轮椅滑过缓坡时发出轻柔的声响,老人眼角的皱纹里盛着舒展的笑意;暮色渐浓时,金安区碧桂园小区的泳池泛起粼粼波光,孩童的嬉闹声搅碎水面的余晖,溅起一夏的清凉……
在六安,文明创建的成果从不是高悬的标语,而是悄然融入柴米油盐的温度,化作千家万户推门可见的幸福,落笔成卷,写满“人民满意”的生动注脚。
这座城市的文明步履,始终踏在民生的鼓点上。每一步深耕都紧贴大地的脉搏,每一份收获都浸润百姓的笑意。当公共服务的暖流漫过街巷肌理,当文明风尚的光芒照亮寻常日子,当基层治理的活力催开共建之花,六安正以最质朴的笔触,将“人民满意”四个字,写进城市的每一道褶皱里,让文明的根系在民心深处愈发茁壮。
公共服务提质:
让便捷生活融入日常“肌理”
在很多“老城南”的印象里,裕安区城南镇的周谷堆市场可是出了名的“老大难”。游商占道经营,摊位杂乱无章,车辆随意停放,行人通行困难,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也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以前来这儿买菜,简直像打仗一样,到处乱糟糟的。”居民张周远回忆起过去的场景,仍忍不住摇头。
然而,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让这个“老大难”市场实现了华丽转身。2022年中心城区社区优化设置后,方小河社区从凤凰河社区拆分独立,将市场整治列为重点工作。社区党总支书记徐海涛带领社区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耐心向商户宣传城市管理规定,引导他们规范经营。同时,联合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市场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清理。乱搭乱建的摊位被拆除,占道的游商被劝导入市,杂乱的线缆被重新梳理。如今的周谷堆市场,摊位整齐划一,商品琳琅满目,车辆停放规范,居民购物更加舒心。“现在市场环境好了,买菜都成了一种享受。”张周远笑着说。
公共服务的暖流也涌遍叶集区的街头巷尾。近日,叶集区南海路进行的“白改黑”工程,不仅让道路更加平坦美观,更贴心地为轮椅出行降坡翻修,24盏新路灯照亮了夜行的路,42个车位让停车不再难。“以前残疾人来助餐点得人抬,现在轮椅能直接开进屋!”友恒餐饮负责人孟凡军的话里道出欣慰。正如叶集区城管局党组成员龚永杨所说,这些民生工程既是“安全线”也是“活力源”,让群众出行更安心,生活更舒心。
近年来,我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织密公共服务网络:打通“断头路”、完善公交网,让出行更顺畅;升级农贸市场、改造老旧小区,让生活更惬意;新建改建公厕、优化医疗资源,让便利更可及。安置房“两补一化”、65条新建道路贯通城市脉络、59个老旧小区改造、28个农贸市场升级……一连串民生实事,让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更让99.64%的群众满意度成为最有力的点赞。
文明风尚培育:
让道德光芒照亮皋城街巷
“感谢政府记挂着我们,这份体检太暖心了!”2024年底,裕安区中医医院里,“六安好人”高道如握着医生的手连声道谢。在“礼遇模范好人 致敬裕安榜样”免费健康体检活动中,像高道如这样的模范好人都收到了专属的健康礼包。
体检队伍里,既有坚持义务打扫小区卫生的残疾老人李跃发,也有捐款捐物数百万元、解决300余人就业的企业家李业胜,还有十九年深耕儿童阅读公益的教师王燕。他们用凡人善举诠释着美德的力量,而城市也以温情礼遇回应这份坚守。医院开辟的绿色通道、专人引导的贴心服务,让好人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尊崇。正如王燕所说:“这份礼遇是激励,让我们更有动力把温暖传递下去。”
镜头也在捕捉这些平凡英雄的闪光瞬间。今年4月,在解放路龙摄影影楼,身残志坚的朱永侠与爱人依偎在镜头前,笑容里写满对生活的热爱。2018年意外致瘫后,她坐着轮椅照料卧病的婆婆,用坚韧撑起家庭。为了让这对夫妇留下美好回忆,爱心车队志愿者小心翼翼将轮椅抬上二楼,全程协助拍摄。“用镜头定格平凡英雄,让正能量流淌”,这是“照见最美”公益摄影项目的初心。自2022年启动以来,该项目已为近20期模范人物拍摄艺术照,让全国道德模范朱恒银、“安徽好人”王倩等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传遍皋城。
从免费体检到公益摄影,六安以多样化的“礼遇”让好人有好报,更通过这些暖心举措,在全社会播撒崇德向善的种子。当模范事迹被广泛传颂,当凡人善举被真诚礼遇,文明便如春风化雨,融入城市血脉,成为照亮街巷的温暖光芒。
基层治理创新:
让共建共享汇聚幸福合力
盛夏傍晚,金安区清水河街道李台社区碧桂园小区的泳池里,孩子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没想到废弃泳池能变得这么好!”带着孩子来上课的陈女士感慨道。这个600平方米的户外泳池曾因年久失修沦为积水坑、蚊虫窝,去年5月,居民的期盼传到社区后,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健立刻组织协商,对接第三方运营,两个月的改造就让泳池“蝶变重生”——新添的太阳能热水器、24小时水循环过滤器,让居民享受到更舒适的服务。
这样的“微幸福”,在李台社区并非个例。社区通过“微改造”激活闲置资源,以“微实事”回应群众期盼,让居民从身边变化中感受到治理温度。
而在裕安区平桥乡恒大社区,“邻里话室”里的故事同样动人。“对门堆杂物影响出行,咋开口说好呢?”居民王女士的难题,在话室里迎刃而解。调解员们围坐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出主意,最终促成邻里和解。
这个摆着原木桌椅、挂着“让他三尺又何妨”书法作品的话室,是社区化解矛盾的“终点站”。针对1.8万常住人口的大型社区矛盾纠纷多发的特点,社区借鉴“六尺巷”智慧,组建了由专职人员、退休党员、热心居民组成的调解团队。“和事佬”梁慧说:“看着邻里从红脸到笑脸,比啥都开心。”全链条服务机制让诉求快速响应,法律顾问、民警协同介入则让难题有效破解。成立以来,170余件纠纷高达98%的化解率,彰显着治理效能。
从“废池重生”到“话室解纷”,六安的基层治理创新正焕发出蓬勃活力。碧桂园小区泳池边的清凉、恒大社区邻里间的笑脸,都是共建共享的生动注脚。在这里,居民既是治理的参与者,更是成果的受益者,大家齐心绘就的,正是文明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当夜幕降临,皋城的灯光次第亮起,照亮整洁的街巷、温馨的家园、幸福的脸庞。六安以公共服务的“实”、文明风尚的“暖”、基层治理的“活”,回答着“创建为了谁”的根本命题。这座城市的文明答卷上,写满了人民满意的答案,而更动人的篇章,正在每一个六安人的手中续写。(记者 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