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故事
周恩来与许继慎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蒋二明

  周恩来是中共党内最早懂得武装斗争重要性的马克思主义者,亦是最早负责军事工作的中央领导人,许继慎则是我党早期开展军事斗争的重要骨干,红军的杰出将领。他们在中国革命史上特别是在人民军队的创建中立下不朽的功勋。长期的革命斗争使他们两位结下了真挚的同志之间和深厚的师生之情。

  大将·干将

  1924年9月,被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称为“共产党大将”的周恩来受任为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主讲《政治经济学》和《中国革命问题》。此时的周恩来27岁,刚从欧洲回国,风华正茂。他豪爽正真的为人,灵活干练的作风,加上讲课深入浅出,活泼生动,深受师生欢迎和钦敬。正是在这所著名的军事学校里,周恩来与许继慎得以相识。许继慎这位来自大别山麓的年轻人,因为对进步的追求,光明的向往,很早就卷进了革命的大潮,六安、安庆、上海都留下了他斗争的足迹。1923年冬许继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春,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以优秀成绩考取黄埔一期生。进校后不久,因口才出众,组织能力强而与蒋先云等五人被推荐为中共黄埔军校直属支部成员。此时,周恩来继戴季陶后接任军政治部主任,全面指导军校内党的工作。他将中共黄埔军校直属支部改为特别支部,强化党小组活动和政治教育,并经常在夜间召集党支部或小组会议,布置党的工作,与黄埔一期的每个学生单独谈话。作为优秀学生和党的活动分子,许继慎与周恩来更多了一层接触,经常向周恩来请示汇报或讨论工作与学习,成为周恩来身边的难得人才。由于周恩来及广东区委的直接指导,由于许继慎、蒋先云等人的组织发动,共产党员在军校内学习、训练等方面都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使我党在前几期黄埔生中享有很高威望,凡是优秀学生都以加入共产党组织为荣。

  黄埔军事斗争史上,以师生相处的周恩来、许继慎无役不与,从平商团、驱杨刘、到两次东征,都屡立战功。1925年10月广东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周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在第一次东征中以作战勇敢出名、时任黄埔三期学生队队长的许继慎奉召归队,再次参加广东政府的东征讨陈(炯明)。

  第2次东征的决定性战役是夺取东江要塞惠州。陈炯明集精锐兵力守卫此城,东征军强攻两天未克,伤亡惨重。总指挥蒋介石坐着人抬的圈椅在阵地前转了一回,打算放弃攻城。周恩来则坚决主张打,拟出新攻城方案,提议组织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敢死队。与此同时,许继慎、陈赓、陈明仁等首先响应,冒着枪林弹雨,勇攀云梯冲进城区。惠州城终于拿下。

  一年后的北伐,许继慎再次受周恩来的委派,率30多名营、连、排干部去叶挺独立团工作,这是大革命时期我党所掌握的第一支正规武装。在独立团他始任团参谋长,很快改任第2营营长,后调任72团团长。在平江、汀泗桥、咸宁,贺胜桥等战役中,作出显著贡献,成为大革命时期我党领导的重要军事骨干。

  名师·高徒

  周恩来认为:许继慎很能打仗,政治上亦很强。这句话表明了周对许的充分了解。

  从小就立下救国拯民之志的许继慎,在1917年《军阀乱政》的作文中提出“削平军阀,一统山河”的主张,先后领导了安徽一系列反对军阀统治的群众运动。激烈的斗争,严酷的现实,逐步提高了许继慎的政治觉悟,而最终使许成为“政治上亦很强”的人,是与周恩来的教诲培养分不开的。

  周恩来早在1916年就撰文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辛亥革命“敷衍姑息”的不彻底性。1922年进一步指出:“中国革命必须经过流血的长期武装斗争,必须建立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而四年的旅欧生活,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故乡的薰陶,更使周恩来的思想进一步升华,回国时他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理论修养,较为成熟的职业革命家。

  周恩来在政治课中精辟分析了军队的性质、宗旨和素质,论述了创建革命军队的途径。特别指出:军队是实现理论的先锋,军队要为被压迫人民的利益冲锋陷阵。许继慎深受教益,懂得了军队与救国拯民的本质关系。在理论水平提高的同时,许政治斗争能力也得到锤炼。1924年许继慎协助蒋先云酝酿成立“青年军人代表会”。刚来军校的周恩来及时指出:这个群众性组织要扩大,要尽量吸收会员,但要以中共黄埔特别支部为核心。在周恩来直接指导下,于1925年2月成立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无疑是以蒋先云、许继慎等共产党员为骨干的。

  青年会的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右派的恐慌,在蒋介石、戴季陶的支持下,国民党右派成立“孙文主义学会”。两派间的斗争愈演愈烈。开始,许继慎他们不懂得斗争的策略,采取对吵对骂对打甚至动枪的方式。周恩来得知后立即指出:要注意策略,在斗争时以说理为主,争取群众,团结多数。其后蒋先云、许继慎领导的青年会在斗争中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周恩来很注意这些未来党的骨干的成长。1925年11月在召集第一军少校以上共产党员会议上特别表扬了蒋、许等人不仅作战勇敢,而且善于进行政治说理斗争的表现。

  1926年后国民党右派加紧了对统一战线的攻击,周恩来主张坚决反击:“如果这时党中央的政策是给蒋介石以有力的回击,毫无疑问是有办法的。”许继慎也主张反击,据张治中回忆:当时许继慎、陈赓对中山舰事件很不服气。但由于中央主要领导采取退让政策,最后以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和黄埔军校、退出国民党为结局。

  退出国民党的许继慎根据周恩来关于回乡建立党组织的指示,1926年4月回六安土门店、组建了中共土门店小组,这个小组在皖西土地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恩来是中国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开创者,在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和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时,按照列宁创建红军的经验开展政治工作,建立政治工作制度,编写政治训练计划,并健全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组织。

  1924年12月周恩来挑选蒋先云、许继慎、曹渊等30多名品学兼优的一期毕业生举办政治训练班,亲自讲课,着重介绍苏联红军中政治工作的经验和作用。

  当许继慎等共产党员从第一军被排挤出来之后,周恩来再次把他们召集起来,在广州大佛寺举办一个高级政治训练班,许继慎任该班的中队长。周恩来亲任班主任,他首先安定大家的情绪,统一学员的思想,要求学员好好学习革命理论。坚定革命信念,树立必胜信心,并指出,中国革命只要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就一定能成功。

  大革命失败后,中央在上海秘密举办军政干部训练班,主持中央实际工作的周恩来又有意安排许继慎等参加。 在这里许继慎系统地学习了中国革命和各地工作的经验教训。这样,长期受到周恩来薰陶和指点的许继慎政治素质,军事理论上得到了长足的提高,为他以后成为我党一名杰出的军事指挥人才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元戎 ·军魂

  真正的军人总是把自己的才华施展在战场上。早在东征、北伐中就开始崭露头角的许继慎对自己因重伤而未能参加周恩来领导的南昌起义及随后的广州暴动一直引为憾事。

  1927年冬到1930年3月初,许继慎一直在周恩来的身边,一面养伤,一面为党开展地下工作。

  1928年夏,周恩来得知中共六安县委对皖西地区民团帮会分化瓦解很有成效,便派许继慎到皖西,执行收编任务,图建革命武装。许到六安时,因身份暴露被迫离开。

  在上海的两年多时间里,面对燎原而起的各地革命烽火,许继慎多次提议到根据在去。但周恩来要求他一定要养好伤,同时亦可以利用关系多交朋友,争取更多的知名人士来支持革命。许继慎通过同乡前辈朱蕴山的关系,打入安徽留沪的名流,争取他们脱离蒋介石反革命阵营,并鼓动第三党、改组派部分成员进行反蒋。在革命处于低潮而党内深受关门主义影响时期,许继慎为党的统战工作作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多次得到周恩来的肯定和赞扬。

  1930年2月,随着革命的发展,各地苏区亟需军事领导人才。周恩来对许继慎说:“不能老呆在上海了,要下去,要到红军中去。”当时,周恩来主持统一整编全国红军的番号,决定由许继慎担任第一军军长。这一决定足见中央军委尤其是周恩来对许继慎的信任、器重。周恩来在赴莫斯科前夕,再一次找许继慎谈话,没想到这是许继慎最后一次亲聆周恩来的教诲。

  许继慎到鄂豫皖后,在地方党委的支持与曹大骏、徐向前等人共同努力,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边区三支主力红军的统一、整编工作。在治军打仗,建设根据地方面,他采取声东击西,长途奔袭,迂回包抄,围点打援,埋伏隐蔽及夜战近战、突击战等战术,指挥部队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使红一军、地方游击队和革命根据地都获得迅速发展。

  然而就是这位能征善战文武兼备的红军高级将领,在1931年秋被党内野心家张国焘所害,死时年仅30岁。许继慎被害,周恩来一直深为痛惜和怀念。在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下,中央于1945年春为许平反昭雪,恢复了他的党籍和名誉,追认他为革命烈士。数十年后的1972年,周在一次讲话中还深情地回忆:“鄂豫皖张国焘他们去了,曾中生、许继慎同志也就被批为路线错误,后被诬为敌人而被杀害了。……许继慎这个同志我了解,政治上很强,很能打仗,红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与他有很大关系,他把叶挺独立团的战斗作风带到了红四方面军。”

  1976年1月8日,人民的好总理、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周恩来与世长辞。

  1988年10月,中央军委确定周恩来、许继慎同为无产阶级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