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以下简称红四军),是1931年期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部队,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源头之一。红四军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六安是红四军的重要发源地。
一、红四军的成立
1931年1月中旬,按照中央的决定,1.1万人的红一军与1100人的红十五军在麻城福田河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余笃三,参谋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曹大骏。初辖两个师和一个独立团:原红一军第一师与红十五军第一团合编为第十师,师长蔡申熙,政治委员陈奇,副师长刘英;原红一军第二师(主要由立夏节起义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与六霍起义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改编而来,约5000人)与红十五军第三团合编为第十一师,师长许继慎,政治委员庞永俊,副师长周维炯。原红一军第三师第七团改为军属独立第一团。此时红四军共1.25万人,由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直接领导。1931年4月,由中央教导第二师和鄂东警卫第二团合编为第十二师,师长许继慎,政治委员庞永俊,周维炯升任十一师师长。由军委警卫团和光山、罗山、黄安3县独立团合编的警卫师改编为红四军第十三师。至此,红四军已有4个师,各师均辖3个团,总人数近2万,战斗力进一步提高。
二、粉碎国民党军对皖西的第二次“围剿”
红四军成立后,鉴于进攻鄂豫皖苏区的敌人处于守势,遂决定转入进攻作战。从1931年1月下旬到3月上旬,集中主力先后攻占了麻城县磨角楼、光山县新集和平汉线的李家集、柳林两车站,并取得了双桥镇大捷。
1931年3月中旬,国民党开始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先后调集10余个师十二三万人的兵力,以3个师组成“追剿”部队,寻红军主力作战,以7个师分别在鄂东北、豫东南和皖西实施堵击。4月上旬,各部敌人分别行动,其中皖西之敌第四十六师、警备第一旅和保安团共7个团的兵力,向皖西根据地进犯。4月13日至15日,敌连续侵占独山、诸佛庵、麻埠等地,企图摧毁皖西根据地,并配合“追剿”部队进行堵击。红四军主力得知敌人新的“围剿”已经开始,决定对敌人采取各个击破战术,先集中主力打击入侵皖西苏区之敌,然后打击入侵鄂豫边苏区之敌。4月23日,红四军在金家寨附近会合。25日,红四军在当地赤卫队的配合下,以第十二师进占东、西香火岭牵制麻埠第四十六师主力,集中第十师、第十一师各两个团进攻独山镇,全歼守军一个团2000余人。独山战斗打破了敌在皖西的堵击,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关键胜利。
敌“追剿”部队趁红四军主力在皖西作战之际,趁机侵占河南新集、湖北红安七里坪。敌进入鄂豫边苏区后,处于人民游击战争袭扰包围之中,因此不敢久留。5月上旬,敌准备实施第二步计划,转向皖西寻找红军主力作战时,红四军趁机迅速西进,在符湾歼敌近千人,5月底围攻湖北黄安、宋埠之间敌人供应线上的据点桃花店,先后歼敌4个营。敌“追剿”部队到处扑空,各线堵击部队处处挨打,第二次“围剿”被打破,鄂豫皖苏区得到巩固和扩大。
三、张国焘制造红四军“肃反”冤案
1931年春,张国焘来到鄂豫皖苏区担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他忠实执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为实现个人野心,控制军事指挥权,在未做深入调查研究的情况下,对红四军做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指挥,打乱了红四军作战方案,造成了军事上的被动局面。面对红四军将领提出的不同意见,张国焘怀恨在心,不仅不予接受,反而指责红四军将领对革命不忠诚。红四军进驻光山县白雀园地区后,张国焘以“改组派”“AB团”“第三党”等莫须有的罪名开展“肃反”,大肆逮捕并杀害红四军指战员。其中师以上干部就有许继慎、周维炯、姜镜堂、熊受暄、李荣桂、王培吾、廖业祺、肖方、庞永俊、漆禹源等。徐向前后来悲痛地说:“将近三个月的‘肃反’,肃掉了2500名以上的红军指战员,十之六七的团以上干部被逮捕、杀害”。张国焘一手制造的红四军“肃反”冤案,大大削弱了红军队伍,给皖西北苏区革命事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直接造成了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1年11月上旬,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来源:市委史志室编辑《红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