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故事
大别山上不老松——桂月峰烈士传略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鲍劲夫

  五年不见鬓先斑 忧国情怀火一团

  闭户但闻勤课读 出门从不礼衙官

  家贫心苦能常乐 道梗时危岂畏难

  皖山淮水荆棘满 愿君从些种芝兰

  这是朱蕴山同志一九一八年秋写的题为《喜见老友桂月峰赠句》的一首七律,她真实地反映了桂月峰同志当时的志向和情操。

  桂月峰同志原名桂月见,字树丹,一八七二年正月二十日生于安徽省六安县金家寨桂家湾(现属金寨县古碑区双石乡响山寺村)。他的父亲桂光德,在金家寨镇经营盐店,乡下还有田产;他的母亲胡氏。月峰是长子。

  月峰幼读私塾,勤学上进,十六岁时考中秀才。中日甲午战后,他怀着济世利民的志向,考入两江优级师范学堂。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卢梭的《民约论》以及近代自然科学的教育,使他视野在为开阔。为了探索富国强兵之道,于师范学堂毕业后,又东渡日本,考入东京弘文书院。当时他认为,清政府的腐败,在于官吏昏庸;国家的衰弱,在于黎民愚昧。要救民,必先醒民;要醒民,必先启迪民智。因此赞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变法维新的主张。后随康、梁保皇党面目的暴露,他接受同盟会提出的资产阶段革命纲领,参加同盟会,成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段民主革命的积极追随者。

  辛亥革命后,月峰由日归国,一度加入中国国民党,与皖籍民主人士柏烈武、常藩候、朱蕴山、沈子修、刘希平、卢仲农、李光炯等交往甚密。后见国民党内派系林立,各怀私见,不久即退出,专心从事教育工作。当时,他的叔父、金家寨大商贾桂光宗,专门派人催他回家乡做官,他回信说:“晚辈志不在为官,而在为民。当前政治无道,为官虽能光宗,但必卑躬于上,愚民于下,是两者,皆为晚之所不欲也……”。

  一九一八年夏,月峰回乡度假,其叔再次劝他出仕,又遭断然拒绝。他对其叔父说:做官不过为民之温饱,现在贫民嗷嗷待哺,叔父何不拿些米粮赈济,这难道不比为官好吗!气得其叔拂袖而去。金家寨粮行老板朱鼎元囤积粮食,高价牟利。月峰一面鼓动群众联名上告,一面要求朱鼎元按市价出售。朱不肯,他邀青邦头领桂海舟,带领部分徒众和数百名饥民,到朱鼎元粮行强行购粮,并要扭送朱到县署讲理,朱央求他出面疏通,他乘势示意桂海舟鼓动农民抢了朱的几百石存粮。

  抢粮事件后,月峰的父亲深恐他再生事端,遂以向佃户增加租田押金的办法,筹积资本,打算另设商店,让他从事商业经营。他对此极为不满,说向佃户增加押金是为富不仁。一九一八年九月,朱蕴山到达金家寨,邀他到六安筹办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简称三农),他欣然应允,并把其父增加的租田押金全部捐赠“三农”,作为建校基金。经过艰苦的努力,得到六安县知事等人的支持,决定由县劝学所垫借三千元,各界捐助两千元,作为开办经费,作拨借赓飏书院为临时校舍,另在北门外勘建新校址。是年底,一切筹备告竣,随即与六安地方知名人士刘希平、高一涵、朱蕴山、沈子修等联名报经省教职员联合会,报经省教育厅委任沈子修为“三农”校长,桂月峰任学监(相当于后来的训育主任),朱蕴山任文牍(相当于后来的秘书)兼修身课教员。经过多次争议,省教育厅确定将“三农”校址设在六安。

  “三农”于一九一九年春季始业,分设农、林二科,各为预科一年,本科三年。除设置国文、修身、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外,还有改良土壤、改良种子等专业课程,并有农、林实验场地。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三农”聘请思想开明,品学兼优的新派人物担任教员,在教学中传播科学和民主思想,并废除体罚陋规,提供尊师爱生。“三农”创办之初,课堂、宿舍和操场分在三处,相距甚远,但无论阴晴雨雪,他总是坚持与学生同来同往,终年先学生而起,后学生而眠,晨查早操、晚查自习、夜查寝室,不允许学生有晏起、废学和狎邪行为。平时农事实习,他常与学生一同扶犁把锄,播种施肥。表现了诲人不倦、正直无私的学者风度。

  “五·四”运动消息传来,月峰等率“三农”师生积极响应,举行游行示威,并支持学生组织“三农”学生会,深入六安城区工人、商民、城郊农民中进行宣传,同时成立“仇货纠察队”,在六安城区逐户检查、没收日货,全部集中于老衙门台子焚毁,他仅有一只洋瓷盆,也亲自送去烧掉。他还和沈子修、朱蕴山等共同编写《朝鲜亡国惨史》,教师钱杏邨(阿英)编写《不平鸣》等剧,指导师生演出,以激发群众反帝爱国热情。

  经过“五·四”运动的战斗洗礼,“三农”学生的思想更为活跃。在他和进步教师倡导下,出现了在政治上以列强为敌,科学上以欧美为师的新气象。学生由阅读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卢梭的《民约论》和拜论、裴多菲的文学作品,进而阅读列宁、陈独秀、李大钊的著述、十月革命的历史。阅览室并订有《新青年》、《小说月报》、《北京晨报》、《东方杂志》等刊物。朱蕴山和翟其善、黄人祥等进步师生一九一九年在校内发起组织了“中国革命小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他积极参加。一九二一年,他和沈子修共同发起,组织了“六安县农会”,建立“管理六安县农会事务所”,在六安城关、城郊和“三农”学生中发展农会会员,启发农民争取实现“耕者有其田”和“永佃权”。他在六安北门创办平民夜校,义务教学,向工人、市民、农民传授文化知识,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

  一九二一年,安庆发生军阀署杀学生的“六·二”惨案,以及三届省议员贿选。他和进步教师组织六安学生代表团赴安庆,慰问死难者的家属,愤怒声讨军阀马联甲、倪道烺的罪反对三届省议会贿选斗争中,他和进步教师领导学生组织“澄清选举监视团”,监视议员选举,揭露和控告大劣绅史野芹等人的贿选丑行。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迫使六安地方议员随选被宣布无效,促进了全省反对第三届省议会贿选的胜利。

  直系军阀的鹰犬骆通在六安县知事任内,勾结豪绅,横暴征敛,六安人民切齿痛恨。他与“三农”进步师联络六安旅省人士,发起“驱骆运动”,得到六安城关工人和商民的支持,终于将骆通赶走。此后,六安的民主势力不断增长,在不长的时间里,边疆驱走了五任县知事,并挫败了以清末朝翰林、六安守旧派代表人物王秋仕(又名王畹香、王逋、王半亭)为道的所谓“十三公团”封建势力,使县劝学所、师范讲习所、县视学、县教育会等机构的领导权掌握在进步分子的手中。

  在月峰等精心培育下,“三农”成了皖西革命的摇篮,先后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其中如黄人祥、刘淠西、吴干才、翟其善等,后来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光荣献身。

  他在“三农”任职期间,反对妇女缠足、束胸、穿耳,反对包办婚姻,提倡男女平等和女子入学读书。他与朱蕴山在六安组织“天足会”,鼓励女子放足。他的女儿桂吟雪、小儿媳林英宽名字都是他题的,也是在他的督促下,不缠足,不束胸,并且都受到中等教育。这对当时封建势力极其严重的金家寨山区,是一个很大的震动。

  他在“三农”期间,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十分关心。他当时以月薪四十元维持全家十二口人的生活,经济并不宽裕,但对贫寒学生的生活困难,仍能慷慨解囊。当时,学生黄人祥、刘月舫等都得到他的接济。

  一九二四年,“三农”校长沈子修被排挤离职,改任芜湖“二农”校长,他随沈到芜,任“二农”学监。这时,全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二农”学生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得到他的大力支持。由于对马列主义的认真学习的实际斗争的锻炼,一九二六年,他在“二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为了接应北伐军光复东南各地,他与沈子修密返皖西,因策动兵变事泄,愤而返里,此后一直在家乡金家寨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

  一九二七年,蒋、汪相继叛变。八月,中共六安特区委成立后决定:共产党员各回农乡开展农民运动。十月,当其长子、六安特区委委员桂尊夏(伯炎)回金家寨开展地下工作时,他烧掉自己的房子,以表示革命的决心。从些,他即协同尊夏在金家寨、古碑冲、南庄畈、槐树湾、麻埠、独山等地发动农民、建立农会。同时,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改造反动武装和大刀会,争取六保联络自卫团和大刀会参加革命,基本上扫清了六区武装暴动的障碍,并协助尊夏在金家寨首次建立中共特别支部和六区红军游击大队。一九二九年冬,根据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关于响应独山起义的决定,他又协助尊夏领导古碑冲、七邻湾、南庄畈、金家寨等地农民武装暴动,推翻地方封建势力,消灭反动地主武装,为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一九三O年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派许继慎同志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统一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军。许继慎同志到达后,根据斗争需要,决定以金家寨为县治,划出附近几县边区,设“兴中县”,委任月峰为县长。此后,他肩负此职,为红军筹粮筹款,输送兵源,开展土地革命和苏区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不久,“兴中县”建制取消,恢复六安六区,另设一个五县边区(后叫五星县)。上级本拟调月峰到皖西北特苏工作,但他因年已花甲,不愿占此高位,要求仍留六区任宣教工作。

  月峰不但自己革命,还教育和鼓励自己的亲人参加革命,除他的长子尊夏外,还鼓励他的胞弟桂明田、三子尊农、四子尊林入农会,当红军,连他家的佃户胡家成,也在他的教育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了红军。后来,他和明田、尊夏、尊农、尊林,都先后为革命牺牲了,被称为“满门忠烈”、“五大义士”。

  月峰对子女要求很严,教育子女好学上进,不与反动派同流合污。一九二八年,他的次子尊秋高中毕业后在家赋闲,一度由友人介绍在国民党县党部当一名小职员。他一得知,立即写信批评尊秋,信末语重心长地说:“……吾爱汝,愿汝始终做一个清白有为的青年,不愿汝成为无意义的官僚、无意义的委员也。”

  月峰同志富于感情。一九二八年,其长子尊夏述及在六安进行党的地下工作时,得到一群众的关怀和照顾,他立即请猎手捕获山鸡、野兔等,送去酬谢。

  一九三一年秋,个人野心家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惨杀革命干部。他之长子尊夏被杀害于麻埠;接着,其弟明田又以“改组派”罪名被杀害。这两个打击,使他极为痛心,并因此一度成疾。但他仍以革命大局为重,坚信党、坚信马列、坚信革命,信念不动摇。一九三二年秋,在第四次反“围剿”中,不顾六十一岁的高龄多病之躯,拄着拐杖,随红四方面军日夜转战,鼓励战士奋勇杀敌,被战士称为“不老松”。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撤后,他带领一部分伤病员由英山回到家乡横溪山一带掩护治疗,一天夜晚,他带领战士张新柱回家筹粮,不料被汪润生、傅瑶舟反动民团包围逮捕。汪、傅极端仇恨月峰,遂在将他押送去国民党军师部审讯,途中行至桂家祠堂不远之“响篱笆”时,即将他杀害,时年六十一岁。战士张新柱同时遇害。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大别山上不老松——桂月峰烈士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