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红军邮局和皖西发行的邮票邮品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在炮火硝烟中诞生的中华苏维埃赤色邮政——六安红军邮局,历经枪林弹雨的考验,90多年血雨腥风的侵蚀,依然挺立在大别山中,它向人们诉说着红军的风采,印证着红军的足迹,在皖西这片血染的红土地上,修缮一新的内3间外3间,中间一个长方形院子——赤城县邮政局,是目前中国仅存两处红军邮局之一。在中国邮政史上,它是丰碑、是国宝、是不可替代的国家文物。

  金寨县汤家汇——六安红军邮局的诞生地。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就建立了中华苏维埃鄂豫皖苏区赤色邮政。1929年5月,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在金寨西部地区(当时属河南省商城县南乡)领导的立夏节起义胜利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2师,开始创建豫东南革命根据地。1930年初,商南集镇汤家汇成为商城苏区的领导中心,商城县赤色邮政局应运而生,开启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赤色邮政的历史。(见配图1)

  商城县赤色邮政局成立后,发行邮票,刻制木质邮政日戳(见配图2)。邮寄信件平信为2分,挂号为4分,公务人员相互寄信不收费,对现役红军指战员及其家属无论寄信、包裹等均予以免费优待,信件分别由部队直属机关和当地政府盖章,即予寄出,体现了苏区政府拥军优属。

  赤城县赤色邮政局建立后,虽然建在苏区,但对外仍以开药店为名,秘密进行邮递工作,所有红军指战员到邮局寄递家书,都要先“买药”,对暗号。对上暗号(暗语)寄信,对不上暗号卖药。红军邮局从局长到工作人员都是红军战士、地下党,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面对残酷的对敌斗争,恪尽职守,冒着生命的危险,千方百计完成任务,展现了赤色邮政人员的高贵品质和英雄风采。

  商城县赤色邮政局诞生后,克服各种困难,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邮政工作。1932年2月,红四方面军在第三次反“围剿”中取得了商(城)黄(川)战役胜利,改商城为赤城,商城县赤色邮政局更名为赤城县赤色邮政局(即称鄂豫皖苏维埃赤城邮政局),随着根据地建设的发展,赤色邮政局的工作任务更为繁重,服务区域不断扩大。汤家汇,1930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的中共鄂豫皖边特别区委员会所在地。同年3月,中央又决定将红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任命许继慎为军长,这位喝淮河水长大的红军第一军创始人,六安籍首任军长,在大革命中被张国焘杀害。2002年8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人民军队早期将领》,纪念邮票一套五枚,其中第二枚为许继慎着戎装像(见配图3)。军部所在地也在汤家汇。这里不仅有“红军邮局”,还有“红军医院”、“红军保卫局”、中共鄂豫皖道委。“红军邮局”,全国仅存两处(另一处尚存的红军邮局在江西省)。汤家汇红军邮局为总局,下设7处支局,清代建筑,前3间后3间,砖木瓦结构,前廊4根木柱子左右排开。在炮火硝烟中诞生的中华苏维埃赤色邮政——六安红军邮局,历经90多年血雨腥风的侵蚀,屹然挺立在大别山。

  皖西邮政的红色血脉

  皖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是将军的摇篮、红军的故里。1929年,六安相继爆发商南立夏节起义,成立红军三十二师;六霍起义,成立红军三十三师。1932年,徐向前组织指挥苏家埠48天战役,共歼敌19个团及两个警备旅3万多人,取得鄂豫皖区空前的胜利。苏家埠大捷后,在皖西建立红色政权,创建赤色邮政,发行赤色邮票。至今,在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里,参观者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中华苏维埃发行的赤色邮票实寄封,邮票上“苏埠大捷”字样清晰可见(此邮票发行的历史背景尚待研究)。

  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收藏展出的革命历史文物——正是革命烈士卢炳银1932年从红四方面军寄给父亲卢宜章的两封家书。信封上盖有苏区县、区一级赤色邮政的邮戳。其中第一枚实寄封在1985年10月13日—2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展览会上获得《立夏烽火与赤色邮政》奖旗一面,引起集邮界对皖西地方红色邮品的重视和轰动。

  这两封信,不仅有信封,还有信,为我们提供了翔实的写信背景和皖西赤色邮政等情况。

  第一封信是卢炳银参加红军一个多月后于1932年5月28日寄出的。收信地址是“赤城县政府转六安四区十三乡二村交”,寄信单位是“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一连”。封面盖有两枚双圈圆形邮戳:一枚是“赤城县第七区赤色邮政支局”,黑色;另一枚是“赤城县第一区赤色邮政支局”,红色。信中所说的“红四军东征得到空前伟大胜利,”是指1932年3月21日至5月8日历时48天的苏家埠大捷。赤城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为现今金寨县汤家汇,属赤城第一区,信封上“第一区邮政支局”戳是信到达第一区时加盖的。赤色邮政就是“红军邮局”。

  第二封信是1932年7月2日从湖北红安县境内寄出,封面加盖一枚黑色椭圆形“红安县赤色邮政局”。另一枚盖红色双圈圆形:“鄂豫皖苏维埃赤城邮政分局”。第二封信的收信地址是:“带转带交红安县七里坪转交新集市带交皖西北道区转交六安四区十三乡二村高岗寺”。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红四方面军驻在红安县七里坪,红安县赤色邮政就设在这里。新集市是鄂豫皖省府所在地。金家寨是皖西北道区所在地。六安四区现为南岳庙乡,十三乡现为徐集镇大岭。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出这封信的传递路线是:红安县七里坪——新集市——赤城金家寨——六安南岳庙——徐集大岭——高岗寺。

  鄂豫皖苏区的赤色邮政,机构健全,制度严格。下设赤色邮局,电报局、交通站等。在硝烟炮火中,革命战士的信件家书都是靠党的地下交通站秘密传递的,所以至今,六安市金寨县“红军邮局”,只有孤零零3间房子,找不到一件象样的物证。

  邮票成为六安解放历程的见证

  在六安,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授予“全国集邮先进个人”的已故警察集邮家张淑祥的邮册里,珍藏着两枚皖西解放区邮政发行的加盖邮票。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刘邓大军千里跃进挺进大别山。在战斗正激烈的最后一刻,由刘邓总部发出的急件,用的是《百城二版孙中山像邮票》加盖“皖西解放区”,面值由2分银改为5分钱。

  据《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目录》一书介绍,六安在解放前夕,共发行了3组地方(加盖)改值邮票。第一组为“六安加盖单位邮票”两枚。1949年2月10日由六安邮电局用木戳平盖,原票是中华民国邮政发行的中信版和大东版孙中山像金元改值邮票。一枚加盖红色“平”字,表示是平信;一枚加盖红色“挂”字,表示是挂号。同年2月25日,六安邮电局用木戳平盖,发行第二组“六安加盖改值邮票”一组5枚。原票是中华民国邮政发行的中信版和大东三版孙中山像加盖改值(金元卷)邮票,其中有4枚面值都是5分,有1枚面值是1角,当时用的是皖西流通卷,10角在市面上可兑换银元一枚(块)。第三组是“六安苏家埠(加盖)改值邮票”,一组6枚,是1949年2月苏家埠邮局用木戳平盖,原票是中华民国邮政发行的中信版,重庆大东版,重庆中华版孙中山像加盖金元改值邮票和上海二次大东版印花税票。这套邮票都是用黑色的铅字加盖,面值都是5分,以银元计值的。

  这13枚(加盖)邮票都是普票,票面图案并不特殊,清一色的孙中山像,但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新中国诞生前夕,新中国邮票还未设计出来之时,准确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还未成立,加盖是权宜之举,解决了当时临时公开通信上的实际问题,这种现象当时在全国各解放区几乎都有过——加盖暂作过渡时邮票。现在物换星移,一切皆为历史,这方寸之物在邮市上也算是稀有之品,十分珍贵。尤其是这13枚解放区邮票,见证了六安城三次解放的艰难历程。

  峥嵘岁月不该忘记

  六安集邮大有人在,六安集邮文化底蕴厚实博深。早在20世纪40年代,六安志士范拯就在老六安州草市街开设“六安皖光邮票社”。后因战乱,1947年范先生迁居南京,连同他的邮票社和邮事活动也移至京都。“文革”中红卫兵从他的老宅中抄出一些清朝、民国邮票,特别重要的是有很多皖西解放区发行的六安加盖邮票和实寄封,特别珍贵,可惜统统被当作封资修的坏东西毁之一炬。

  早在第一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六安就点燃了革命火种,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开创了革命根据地,建起红色革命政权,开设了赤色邮政。从1929年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1932年徐向前指挥的48天苏家埠战役大捷,到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全歼敌88师辉煌胜利,六安赤色邮政从设立之时,通过地下党交通站和地面解放区内部队中军邮局,为指战员传递邮件就没有停止过。赤城县赤色邮政局是人民邮政事业的起源,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设成熟和辉煌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学习革命前辈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继承先烈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李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