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产业,书写强村富民好答卷——来自金安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报告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9月4日,金安区翁墩乡翁墩村和平组温室蔬菜基地,机器轰鸣,村党支部书记秦成斌指挥5部沾满泥巴的农用货车拉着从外地运来的发酵后的畜禽粪便,在镀锌大棚内进进出出,七八台旋耕机在大棚内深翻土地,30多名当地民工加班加点整地、撒肥、埋管……

  9月8日,马头镇黄台村部旁一排平房内,村党支部书记张义国在两条加工生产粉皮的流水线旁,指导工人生产,快速运转的机器奏响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乐章”……

  9月20日,中秋节的前一天,孙岗镇黄小店村党支部书记朱烈华的办公桌案头上摆放一盒包装精美的菜籽油和一袋微包装的富硒米。朱烈华刚从南京回来,该村生产的菜籽油、富硒米的富营养和纯绿色已通过国家相关部门最严格的质量检测,该村生产的米、油进入江苏省体院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名录……

  金安区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该区299个村党支部、村委会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拼搏实干,领衔兴办、创办1000多个经济实体,壮大村集体经济,催生村民日新月异的新生活。

  兴产业 乡村振兴有了“支撑点”

  1962年出生的陈全保2011年9月出任椿树镇棚岗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初,为找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陈全保带领村两委先后去了山东潍坊,江苏常州市东南村、黄金村等地参观学习。回村后他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共同商讨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确立了党支部创办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整合各项资金与“老乡鸡”合作,在棚山脚下建成6000平方米的“老乡鸡”供应养殖基地。在养鸡场的建设过程中,陈全保坚持能不花钱的绝不乱花村里一分钱,自己能干的绝对不请施工队。仅仅用了10天的时间,就新建了宽4米,长400多米的水泥路,建成了10个养鸡大棚,一次性可养殖5万只鸡。为了亮化养鸡场,他直接去厂家采购路灯,从村内找一名技术员安装,60盏路灯,节约了15万元。2020年,185位在“老乡鸡”供应养殖基地务工的当地村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当年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30多万元。

  村集体经济“破壳”且纯收入远超基点数,为棚岗村乡村振兴找到了第一个“支撑点”,村两委班子决定乘势而上快速发展,当年冬季,村里又流转槽坊等6个村民组闲置500余亩土地,栽植40多万株桑苗,发展蚕桑养殖项目,去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又增收30多万元。9月4日记者在该村采访时,满脸笑容的陈全保乐观估计,今年养鸡、养蚕两项加在一起,村集体纯收入超100万元不成问题。

  金安区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金安区299个村都相应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基层组织依托合作社,拓展“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发展成果,每个村至少有两个年收入15万元以上的经济实体,不再是过去一提到村集体收入就只有来自光伏电站唯一渠道,现在85%的村集体年纯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提信心 源头活水惠及普通百姓

  村集体有钱了,老百姓得到什么实惠?“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每家每户难办理的事情,让所有村民享受普惠的利益,这是我们理解的共同富裕。”黄小店村党总支书记朱烈华说。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黄小店村激发了老百姓的内生动力,增强老百姓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该村70岁以上老人共计十几万元医保费征缴全部从村集体自有资金中划拨,300多位老人不用掏一分钱。村集体还给村里19户五保、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节日红包,修缮房屋等,改善他们生活条件,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此外,黄小店村前后共投入50多万元,用于改善村庄环境,对全村农房进行外立面改造、推进墙绘美化工程……

  朱烈华说,过去村里许多杂事没人干,现在,村部天天有村民进来打探有没有活做,村里有事,大家争着去,抢着做。该村有一位60多岁单身老人王明如,在脱贫攻坚那几年他袖手旁观,坐等救济帮扶。村里安排一个公益性岗位让他去做,他听到“公益”二字,认为没有收入,当场拒绝。朱烈华书记说工资由村里出,他不相信村集体有钱,“你从你工资里给我呀?”一句话把在场的人说笑了。朱书记说:“你先去干,只要把活干好了,村民认可了,月底找我结钱。”村里给他安排的是光伏电站养护、村公共设施维护的活,一年收入两万多元,王明如不但脱了贫,还成为村里劳动致富先进典型,在年终村民大会上披红挂彩接受表彰。“村集体像是一口当家塘,塘里水满,田地才能旱涝保收。”王明如在表彰大会上如此形象地比喻。

  黄小店村有一位患重度眼疾的村民,属半失能,他做什么活增加收入呢?村里鼓励他去捡拾村道上的垃圾,既帮助清洁乡村卫生环境,乡村可回收垃圾少,卖不了多少钱,村从集体收入中给予双倍奖励,他劲头可大了,提着筐几乎风雨无阻,乡道和村庄成了他每天必到的“打卡”地,有村民拍成抖音放到本民微信群里竟成了“网红”。

  “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村集体有钱就有实力为民办事,说话才会有人听,办事才会有人跟,才会引领贫困群众积极奋斗。”朱烈华感慨地说。在黄小店村,没有一处闲置资产、没有一亩闲荒地、没有一个闲散村民,人、土地、资产,都在发挥最大能量构画乡村振兴美景。

  聚民心 合力鼓起村级“钱袋子”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村富民的“金钥匙”,更是聚集民心的强力粘合剂。金安区依据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分类研究、分类施策、分类推进,引导和扶持各村走出各具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穷家难当,一直是制约村域经济发展的“瓶颈”,让群众包包鼓起来,就必须要以发展为核心。”马头镇黄台村党支部书记张义国说道。黄台村位于淠河东岸,自然条件差,村集体没有固定资产,也没有可以对外流转承包的水浇地,村集体经济收入微乎其微。村里“无钱办事”,导致基层村级党组织“有心无力”。该村80%以上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乡土的老人随着年龄一年年增大,体力不支,弃地或抛荒或栽速成杨,为使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相统一,村里以每亩400-600元的高价,从村民手中把弃耕的土地流转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继续做传统农业肯定亏本,村两委决定改种红薯、瓜蒌、香椿苗,上马农特产品深入加工项目,引进粉丝、粉皮4条生产线,去年村集体收入创历史性突破50万元大关,从村民手里流转过来的土地每亩增值1000元。现在村民们主动要求把弃耕的土地流转村里,一方面保证土地不再荒废,另一方面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利用集体经济兴办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企业,大大增强了群众的集体观念,提高了壮大集体经济的意识。”张义国说。

  翁墩乡翁墩村,一位54岁蒯姓单身汉游手好闲,过去整天在村里游荡,看村里任何事都不顺眼,大事小事都要发一通牢骚,村民称他“蒯乡长”。2018年,村里安排他做保洁员、秸秆禁烧巡视员,一年发给他1.3万元工资。如今的他到村里不再是发牢骚,而是汇报工作,顺便还给村里提出不少合理建议。该村另一位70多岁翁姓村民,当年因年龄原因,村民组长被免去,心里不服。现在看到村干部真切为村里办实事,他像变了一个样,兴望建筑劳务公司承接乡里一些基本建设的活,他主动要求去“监理”,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曾38天未回家。

  “通过几年的努力,金安299个村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已上升成为全体村民的集体意志,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凝聚了民心,合力鼓起村级“钱袋子”,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将越走越宽。”金安区组织部副部长张一功说。(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