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春走基层 > 【文字报道
【新春走基层】一朵小菊花 开出大产业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菊花茶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已开始有喝菊花茶的习惯。“你看这杯金丝皇菊花茶,茶汤澄澈透亮,花朵久泡不散,口味一点不输其他产地菊花。”舒城县春秋乡文冲村村民文见胜所说的菊花,产自当地且远销全国各地。

  眼下虽是冬闲时节,文见胜和那些在菊花基地帮工的村民们并未闲着,已经把土地平整好,不时查看下地里存留的菊花老桩情况,待开春萌发嫩芽时繁育新苗。文见胜是枫香树菊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带领村民种植菊花400多亩。

  位于春秋乡南部的文冲村,偏居深山一隅。多年来,文冲村村民祖祖辈辈从土里刨食,可地少活忙,产量低收入也低,是远近出名的贫困村。村中不少青壮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1975年出生的文见胜也曾是其中一员。“前几年父母患病,孩子还在读书,家中开支较大,而靠我在外务工收入难以维持生活。”文见胜感叹,为了照顾父母,他从外地返乡后,生活更是陷入困顿中,还欠了几万元的债。2014年,文见胜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通过发展种植菊花,文见胜一家于2016年脱贫。

  “投入少,见效快,产值高。”文冲村党支部书记李允松介绍,菊花种植可谓一项“短平快”特色产业,干燥后的菊花有着广阔市场。经过考察后,村集体于2014年引进菊花苗试种,安排文见胜前往全国菊花产业发展先进县——黄山市休宁县学习种植技术,初试喜获丰收。“我带着2000多斤烘干的七月菊,前往黄山市场,因形状和口感原因只能卖到九元一斤。”让文见胜失落的是,当时市场上优质七月菊可卖到35元/斤。“提高菊花品质后,一定能卖上好价钱。”文见胜又前往浙江学习烘干技术。2016年,村集体把菊花生产承包给文见胜发展,激发了他大干一场的决心,当年便还完欠债。

  “2017年,我拉到市场上的七月菊干花卖到了30多元一斤,金丝皇菊更是卖到了200多元一斤。”文见胜尝到了甜头,想着要带领村民们更大规模地种植菊花。春育苗夏养护,菊花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栽苗、管护、除草尤其盛开采摘时,都需要劳动力,能带动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锄草、种插、采摘,这些农家活不累,我还有时间顾家烧饭,去年挣了18000多块呢。”村民方从凤常年在菊花基地务工,既能顾家又稳定增收。到了菊花盛开季,为了赶在花期结束前采摘完菊花,每天更是需要大量人手采摘鲜花,让村中乃至周边更多村民有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每株菊花要摘六七茬,每天采摘用工多达百余人。”文见胜介绍,采摘用工采取灵活方式,有空闲有劳动力的村民参与采摘每天可挣到百余元。

  菊花“开”成了大产业,深加工是必不可少的。在烘干房里,从田间地头采摘的新鲜菊花,经过分拣、铺排、杀青、烘干等步骤,形成色泽金黄、气味芬芳的生态干菊花。70岁出头的陈爱武、陈爱生两兄弟都在烘干房负责上花、出花的工作,每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在2017年实现脱贫。“因年龄问题没法在外打零工了,没有收入来源生活困难成了贫困户。村里发展菊花产业,让我们又有了生活奔头。”陈爱生欣喜地说,他不仅有了固定工资还成了男工组组长,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和信心。“这两年,我们采用新一代空气能烘干机取代传统烘干设备工艺,对菊花进行干燥处理,既高效环保也提高了菊干花品质,得到市场认可。”文见胜表示,菊花销量压根不愁,不仅有长期固定的线下老客户,通过电商平台的线上销量也很可观。

  经过几年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文见胜带领村民们打造了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菊花产业,成立了枫香树菊花专业合作社,逐渐走出了就业脱贫与合作社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合作社在用工方面向贫困户倾斜,带动他们通过劳动增收脱贫,过上好日子。”文见胜感叹,通过带动示范,全面提高了当地村民发展种植菊花的积极性和信心。作为春秋乡首批就业扶贫基地,枫香树菊花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运营模式,让贫困户通过就业、资金入股、产业发展等方式,走“造血式扶贫”的路子,形成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这两年深秋时节,菊花盛开期,文冲村金黄一片,美不胜收,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赏花摄影。对此,文冲村还依托公学始祖文翁故里的文化底蕴,结合山村风景优美的地域特色,把旅游要素充分植入菊花产业基地,探索发展特色观光农业旅游项目,这也让合作社有了新的方向,朝着集特色种植、加工生产、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融合发展方向而努力。去年,合作社又扩大了烘干厂房,投资了400多万元建起菊花、葛根、石斛三个标准化种植基地,又吸纳了50多个贫困户就业。文见胜算了一笔账:每年4—6月份种植菊花,7月下旬—9月下旬采摘、加工七月菊,10月下旬—11月底采摘、加工金丝皇菊,烘干房则会有几个月闲置期。“我们考察了中药材市场,选择种植葛根、石斛,可以将原先闲置期的烘干房利用起来加工葛根、石斛。”文见胜表示,在整合资源发展的同时,又可以为更多村民提供了脱贫致富的平台。正如村民们所说的那样,有了菊花产业支撑,文冲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有了根基,群众的幸福生活有了保障。(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静 黄雪彦 见习记者 吴静雅)


六安新闻网主办|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