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多,天空飘着毛毛细雨,丝丝缕缕的雨线轻柔地划过城市的天际线。在六安城区中央公园内的六安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里,一个年轻的身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地温场、雨量桶、日照仪、辐射监测仪、风塔……她脚步轻快而稳健,穿梭在各种气象设备之间,动作精准而娴熟。这个身影,就是市气象局的“95后”气象人王春燕。从初出茅庐的气象“小白”,到勇夺第八届六安市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的业务尖兵,她用八年的时光,在风云变幻的气象领域,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绚丽青春答卷。
跨界逐梦,扎根气象热土
2018年,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的王春燕成为一名气象观测员。当她第一次走进观测场,面对密密麻麻的气象数据和精密复杂的观测仪器时,内心满是忐忑不安。“第一次看到自动气象站的运行系统,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和复杂的界面,让我完全摸不着头脑,尤其是那些气象专业术语,感觉自己像是‘门外汉’。”回忆起初入职场的场景,王春燕笑着摇了摇头。
气象观测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依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这些,对于初来乍到的王春燕来说,都是亟待填补的空白。为了尽快适应岗位,王春燕开启了“疯狂学习”模式:白天,她就像一块不知疲倦的海绵,紧紧跟随着前辈们的脚步,穿梭在观测场和值班室之间。前辈们操作仪器时的每一个细微动作、讲解要点时的每一句话,她都认真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晚上,当城市渐渐归于宁静,王春燕的学习才刚刚开始。一夜又一夜,她抱着厚厚的气象业务手册,反复钻研《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大气科学概论》《天气学原理》等专业书籍。遇到不懂的问题,她从不轻易放过,哪怕已经是深夜,只要同事还“在线”,王春燕都会追着请教,直到把每个原理、每个步骤都彻底吃透。“那时候,连做梦都在想着天气现象的电码。”她常常调侃道,言语间满是对那段奋斗时光的怀念。
严谨细致,筑牢数据根基
地面观测工作看似单调重复,实则容不得半点马虎。王春燕深知,自己采集的每一个数据,都可能影响着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更与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雨量、日照辐射……这些基本的气象要素,每一项数据的采集都需要分毫不差。
作为国家基本气象站,这里采集的数据不仅要服务于六安本地,还将用于全球数据交换,是六安市区唯一承担此项重任的气象站。“我们对气象观测数据小数点后面的0.1都要准确地去判断,每项数据都要作为历史数据保存下来,这对业务的把控能力要求非常高。”六安国家基本气象站副站长朱长乐说。王春燕将“严谨”二字深深地刻进了骨子里,每一次数据采集、每一次仪器巡检,都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确保万无一失。
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后,装备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王春燕和同事们不仅肩负着城区100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日常运行检查任务,还承担着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的重任。这些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自动气象站,就像一个个静默的哨兵,而王春燕和同事们就是它们的守护者,定期前往检查、维护,确保它们时刻“健康上岗”。
在气象观测工作中,挑战也总是不期而至。“最怕仪器突然出故障,尤其是遇到一些复杂天气,急需数据的时候,我们必须马上把它修复好,保证数据能及时传输。”王春燕说。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区无人值守的自动气象站越来越多,这对保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复杂天气来临之前,王春燕和同事们需要对所有自动气象站进行巡检,仔细检查每一个设备的运行状态,不放过任何一个潜在的隐患;而在复杂天气过去后,他们又要马不停蹄地再次巡查,查看每个自动气象站是否在恶劣天气中出现问题。
匠心闪耀,传承气象薪火
在王春燕看来,自己和同事们就像是天气的“守望者”,肩负着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重要气象信息的使命。从过去传统的人工观测,到如今高度自动化的观测方式,虽然工作模式发生了变化,但她内心的责任感始终没有改变。她对气象事业的热爱,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愈发深厚。
可喜的是,这份辛勤付出和不懈的业务学习终于得到认可。在第八届六安市气象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她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精湛的实操技能和沉稳的临场发挥,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站在领奖台上,王春燕的内心充满了喜悦,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她多年来坚守和奋斗的褒奖。
荣誉背后,是王春燕对气象事业的热爱。“当看到自己采集的数据能够助力天气预报更加精准,帮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心里就特别踏实。”她朴实地说。如今,作为业务骨干,王春燕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每当有新同事加入,她都会耐心地向他们讲解观测工作的要点和技巧,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在她的帮助下,新同事都能快速适应工作,成长为业务能手。
这个在风云间追逐梦想的“95后”姑娘,正以青春之名,在气象事业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谈及未来,王春燕眼神坚定而明亮:“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我就是想脚踏实地地在气象观测这一领域多下功夫,把数据测得更准、更精细,为天气预报提供更可靠的依据。”(记者 桑宏 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