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乡村蝶变绽新颜——洪集镇会馆回民村以“双提升”书写和美新篇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洁净庭院错落排布,饱满石榴缀满枝头,微风拂过裹挟着草木清香……近日,走进叶集区洪集镇会馆回民村,一幅诗意与烟火交融的乡村画卷,生动铺展在眼前。

  这处坐落于洪集镇东北角的村落,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因明清时期山西会馆在此落地而得名。可早年间,因地处洼地、交通闭塞,水灾成了村民的“心头愁”,大家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为改写这一局面,近年来,会馆村一手抓人居环境整治,一手抓文明乡风培育,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提升”为笔,细细描摹乡村美丽“蝶变”,奋力书写和美乡村新篇章。

  “在这住了几十年,现在的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心!”57岁的村民许继宝谈及变迁,语气里满是欣喜。他记得,以前晚上出门“黑灯瞎火”,如今路灯亮到家门口;以前路边偶有垃圾堆积,现在走到哪儿都干干净净。“环境好了,心情也敞亮,村里还常组织广场舞、球赛、棋赛,老人孩子们在活动室下下棋、看看书,日子充实又热闹。”

  不仅有宜居的环境,红色记忆更在这里代代相传。走进会馆村红色纪念馆,讲解员正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洪集镇著名红色历史人物、开国中将杨国夫的相关史料。”一段段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深深融入村落的血脉。

  “2023年启动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以来,我们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干群同心、合力攻坚,全力打造‘诗书传承、红色会馆’品牌。”会馆回民村党支部书记王连军介绍,村里围绕“产业和兴、人才和聚、文化和盛、生态和居、治理和谐”五大方向,投入超3000万元实施22个重点项目,建成党校现场教学基地、乡村振兴实训基地、研学采风实践基地;同时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完善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让村容村貌实现“颜值”与“气质”的双重提升。

  文明新风,更让乡村有了“内在美”。会馆村充分发挥“一约四会”群众自治作用,推进移风易俗落地,村民婚丧事支出较以往下降50%;重新修订《会馆回民村村规民约》,将基层治理、民族团结、文明乡风等内容纳入其中;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用身边榜样带动文明新风,村民的获得感在点滴变化中持续升温。

  基层治理的“温度”,更是暖到了村民心坎里。2021年起,会馆村在叶集区委、区政府和洪集镇党委、政府指导下,探索“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为152名失能半失能老人安装“一键呼叫器”,实现“群众点单、后台派单、书记接单”;依托“互联网+政务”,推动97个小微事项“最多跑一次”。村里还推广“小事大情”志愿服务品牌,借乡风文明超市涵养文明乡风;建立“乡里乡亲”党员调解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不仅获评“无访村”,创下连续9年无越级上访的亮眼成绩,今年5月该村还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我们始终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用项目建设强基础、优环境,以文明创建树新风、聚民心,持续擦亮‘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洪集镇党委书记张彬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和美乡村图景更动人,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记者 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