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霍山:青山绿水间 阔步振兴路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在应对乡村振兴这场“大考”中,作为安徽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的霍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铆足干劲,众志成城,谋振兴、促振兴、话振兴,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做出了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霍山2043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乡村振兴的巨幅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谋振兴,干群同心齐发力

  为写好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答卷”,各地各有关部门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油茶产业不仅能让荒山变金山、资源变资产,还能够让农民变工人、前景变‘钱景’,带动大量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弱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让群众获得更多实惠。”4月20日,在但家庙镇油茶基地项目建设现场,该镇党委书记高阳说。该镇现有6306亩集中连片油茶基地,农户分散自发种植油茶约2000亩,野生油茶约2000亩。今年,通过前期调研,计划再实施5000亩高标准油茶基地建设。为抢抓工期,尽快让茶苗落地,该镇倒排时间表,画出作战图,科学规划,责任到人,每天调度,压茬推进。目前,新增基地已初具规模。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黑石渡镇土壤富含硒等微量元素,346国道穿境而过,发展绿色农业优势明显、条件优越。该镇以建设“蔬菜小镇”为目标,在已发展5000亩蔬菜的基础上,今年再从大黑路沿线5个村(社区)流转土地5000余亩,进一步做优壮强绿色蔬菜产业,着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该镇采用“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龙头企业提供种苗,种植取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的农产品,种植户从中分红。引进创新型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拓展长三角高端农产品产业集群效应。“计划用2-3年时间,实施农旅融合,打造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销售订单化的绿色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基地,构建文化、旅游、康养一二三产全面发展的田园综合体。”镇党委书记储著时说。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在陕西考察时强调,“电商不仅可以帮助群众脱贫,而且还能助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霍山县积极抢抓电商直播经济新风口,在全市率先成立乡村振兴直播联盟。投资200余万元,在大别山电商产业园建设1500平方米的乡村振兴直播基地,设立10个不同主题的直播间,配有可容纳200余人的直播培训中心,年直播销售额有望超2亿元,解决创业就业人员超100人。另有8个乡镇也建设了乡村振兴直播间,充分挖掘县内天然生态资源,擦亮“国家级生态县”和“中国天然氧吧”等金色招牌,大力宣传推介“云上霍山”。“目前,直播基地与北京快手公司全面合作,以直播发现推广‘宝藏霍山’,打造‘网红霍山’,直播经济正成为霍山绿色发展的新动能、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石爱武说。

  促振兴,紧抓人才“牛鼻子”

  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亟待广大人才大施所能、大显身手、大展其才。乡村,也始终是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发挥才干、实现作为的广阔天地。

  “我在乡镇工作了20多年,后来调到县科技局,又驻村帮扶4年,既熟悉基层工作,又了解政策,留在乡镇干乡村振兴专员,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今年57岁的何祥国是霍山县科技经信局三级调研员,2021年10月,他被选派到佛子岭镇担任乡村振兴专员,一下乡,他就卷起裤腿,扑下身子,忙起了调研走访。

  何祥国发挥自身人脉和资源优势,积极对接农技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帮助企业申请专利,用活用足相关政策,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努力做好乡村振兴的桥梁和纽带。

  为壮大乡村治理人才队伍,霍山县创新开展选派乡村振兴专员工作,从县直单位选拔了一批有“一技之长”、热爱“三农”工作、退出领导岗位的职级干部到乡镇担任乡村振兴专员,以“有余”补“不足”,探索出一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目前,该县第一批选派的16名乡村振兴专员以及前期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均已全部到岗到位,在乡村振兴最前沿紧锣密鼓地忙碌着。

  “乡村振兴,组织是第一保障,人才是第一资源。关键是加强基层组织与干部队伍建设。”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翁金成说。

  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讲究的是谋篇布局、观局谋势。霍山县注重通盘考量,始终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来抓,拓宽村干部选配渠道,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注重从中青年致富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和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村干部,为乡村振兴基层组织“强筋健骨”、补充新鲜血液。

  话振兴,群众更有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霍山县诸佛庵镇三河村的一处山坡上,两幢二层小洋楼并肩而立,门对竹海茶园,前后都有干净整洁的庭院,院门口的墙上,写有“美丽庭院”的金色牌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69岁的张德青老人正在大儿子张友发家的后院清扫垃圾,妻子汪德云则在小儿子张友权的院子里收拾菜地。

  “我家总共有10口人,大儿子在县城打工,小儿子在吉林做家具生意,孙子们都在父母身边,家里就我们老两口。儿子儿媳都孝顺,逢年过节都会带孩子回来团聚。村里路修好了,漂流旅游发展起来了。村里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也过上了跟城里一样的生活,搁在几十年前,简直是不敢想的事。”暖阳照在院子里,老张夫妻俩笑得很惬意。

  过去脏乱差,如今绿富美。人居环境的改善,改变的不仅是像张德青老两口这样祖祖辈辈农民的生活方式,更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通过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完善河堤护岸、实施民生工程、农网整改等工程,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观。村里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抓手,督促各家各户把环境捯饬好。如今,美丽三河、魅力三河建设已经深入人心。这不,就连来自江浙沪长三角一带的客商们过年都留在这里,舍不得离开三河。”村委会副主任杨瑞自豪地说。

  离张德青家不远的极石石斛产业基地里,回乡创业青年张超带着十几个村民给新扩建的70亩石斛园加装隔离钢丝网。他原先在上海做设计和销售,2018年回到三河村,加盟同村两位青年创办的极石石斛公司。依托当地丰富的山石资源,在省级非遗传承人何祥林的指导下,基地已经由创业初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亩。

  “青山绘美景,绿水做文章。我们将紧盯重点指标和重点任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深做实‘138+N’和‘6969’工程,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奋力打造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霍山样板’,把霍山乡村环境变得靓靓的、产业变得棒棒的、民生变得旺旺的!”霍山县委书记张守锐信心满满地说。(张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