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六安开发区:壮大“工业树” 繁茂“产业林”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2014年签约落户园区,2015年一期项目即顺利投产、2017年二期投产、2019年三期投产;2015年投产当年即实现产值3.68亿元,2016年产值8.6亿元,2017年11.5亿元,2018年15.3亿元,2019年达到20亿元……到2021年底,前三期项目累计产值超过110亿元。

  落户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8年时间里,六安中财管道科技有限公司不断刷新着所属集团的“中财速度”。如果说,2014年刚落户园区时它仅是一株幼小的新苗,那么毫无疑问,扎根于这片生机勃勃的发展沃土,它如今已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而且日益挺拔耸立、枝繁叶茂,因为很快它的新一期项目又要投产了。

  作为企业落户园区后建设的第四期项目,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占地约320亩,新项目在扩张管道产能的同时,将发力竹木纤维产品等新材料创新,着力打造集生产、研发、物流及相关配套产业链项目为一体的新型建材产业园。据了解,第四期项目投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15亿元,届时六安中财管道的整体年产值将超35亿元。

  中财管道的快速成长是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赶超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区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考察六安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做好工作的最大动力、根本遵循,紧紧围绕打造全市“工业强市主阵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目标,强力实施经济发展“1234”倍增计划和工业强区“2312”工程,奋力推进“双招双引”,大力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栽工业项目之树、收“积树成林”之效初步显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在园区铺展开来。

  发力“双招双引”,汇聚发展澎湃动能

  该区坚持“投资为纲、项目为王,产业投资是纲中之纲、产业项目是王中之王”的发展理念,把“双招双引”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一方面,坚持对外引新,全力集聚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与深创投、省创谷、市产投等开展合作,加快推动“131+2”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去年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3个,其中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个,成功吸引了上市公司立方数科迁址落户,引进了宁波激智科技、雷利电机、晖煌新材料、弘名电子等一批5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实现境内到位资金70亿元,同比增长22.6%;境外到位资金10467万美元。同时,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与松江经开区建立战略合作,举办长三角上市公司企业家座谈会,积极谋划和推进“合六产业一体化”发展。去年全年共引进长三角地区项目25个,总投资额达108.45亿元。

  另一方面,坚持对内挖潜,大力开展“老树新干”工程,深挖企业发展潜力,推动实施技改项目90个,全年技改投资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长;五粮泰二期、华润怡宝纯净水、瀚海二期等技改扩建项目先后落地,长江精工20万吨钢结构、中财管道四期、索伊智能烹饪机器人、安凯华夏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

  深耕“创新沃土”,持续激发产业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该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研发投入等,加快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提层次、强实力,推动新动能快成长、早成势。

  “十三五”该区成功获批首批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居全市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4.39件,持续保持全市第一;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两家、市级13家;五粮泰生物获省专利金奖,实现全市省专利金奖“零”的突破;建成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36家,博微长安电子获得全市第一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2021年,园区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2.9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4.63件、居全市第一;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两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两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高企总数达到65家,总量居全市第一;新增省、市级产权优势企业6家、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6家,博微长安电子获批新型元器件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实现全区省重大专项零的突破;索伊电器中央厨房项目成为全省首个5G+智慧餐厨项目;5家企业获批“安徽工业精品”称号。6家企业新建续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园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量达到15个。

  擦亮“环境名片”,助力企业加速奔跑

  好的营商环境是重要软实力,是集聚各类要素的“磁场”。近年来,该区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强力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建设、“放管服”改革、“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突出成效。政务大厅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政务服务“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基本建成,实现企业注册1日办结、工程建设审批30日内完成、权属证书当日领取。智慧园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入选全省十大创新型智慧园区试点,为发展插上了“智慧”翅膀。

  全面推开“标准地”改革,去年全年供地16宗1562亩,其中“标准地”供地占比达36%,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落地。积极落实“多测整合、多验合一”,推行工业项目“交地即发证”,五粮泰生物、弘名电子等项目实现土地和不动产权证“零时差”交付。

  创新推出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审批、帮办代办等特色服务,持之以恒抓好“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去年全年破解企业发展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744个。加快推动平台公司转型发展,增资3.4亿元做大公司规模,与深创投合作开展市场化投资,同时成立资产运营管理全资子公司,努力实现多元化发展。

  清理“历史包袱”,破难攻坚开创新局

  该区上下统一思想,不躲不推,不等不靠,全方位、多举措推进解决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遗留问题,化解了一些困扰创新发展的“疑难杂症”。

  备受关注的原金领欢乐世界项目13.4万平方米烂尾地块全部收回拆除并成功挂牌出让,国际汽车城二期、大众二手车市场等“问题”地块得到彻底解决,宝利嘉纺织、美雅达铝业、澳得利纺织等“僵尸企业”涅槃重生、焕发生机。

  同时,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树牢经营园区理念,推动“亩均论英雄”观念落地生根。组织编制园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概念性规划,修编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环卫等专项规划,科学布局全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坚持产城融合,强化配套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各项基础设施,水、电、路、气、通讯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园区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

  “十三五”期间,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亿元,开工建设道路20条、建成道路20条,总里程达到24.67公里,皋陶大桥、一体化泵站、污水管网等一批基础设施投入使用;现代科技产业园、联东U谷(六安)智造产业园、金桥返乡创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加快建设,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29万㎡。传化信实公路港、六安大观街、金太阳国际汽车城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30周年。该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考察六安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聚焦市委、市政府打造全市“工业强市主阵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总要求,持续实施经济发展“1234”倍增计划和工业强区“2312”工程,扎实开展“五争攻坚”行动,在招商上争先,在项目上争速,在转型上争新,在规划上争优,在党建上争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再提速,全力争做全市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排头兵,努力在全国、全省开发区中争先进位。(记者 储勇 通讯员 江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