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文艺“星火”点亮幸福生活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夕阳晚照乡曲奏,轻歌曼舞好热闹。晚上7时,舒城县城关镇飞霞广场上像往常一样热闹起来,鬼步舞﹑拉丁舞﹑交谊舞﹑庐剧﹑黄梅戏﹑抖音直播……自该县实施开展文化暖心惠民活动以来,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

  流动的舞台,流动的演员,让文艺走出舞台,走出城区,走到百姓身边。今年以来,该县文化馆积极打造“舒”字号文化活动品牌,开展文艺活动100余场,惠及群众20万余人次。

  “在策划今年的文化暖心惠民活动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更加鞭策我们文化馆立足职能,发挥优势,搭建平台,让群众跟着文化馆唱起来、跳起来、画起来、乐起来。”舒城县文化馆馆长潘伟介绍说,例如近期举办的“比才艺、强技能、展风采”岗位大练兵暨文艺交流展演活动,全县17家文艺团队近130名文艺爱好者参加了交流演出,充分感受到了大家对文艺活动的热情与喜爱。

  4月份的“龙舒艺苑”戏曲讲座邀请到了安徽省黄梅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夏承平老师,夏老师以二胡伴奏、戏迷齐唱《春风送暖》《家住丹阳》的独特方式来开场, 整场讲座不仅推动黄梅戏传播传承,而且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以来,该县开展的类似活动营造了全县浓厚的文化氛围,加速了“舒”字号文化活动品牌的影响力。

  近年来,舒城县借助少儿书画大赛、广场舞大赛、器乐大赛、戏剧选拔赛等专业演出,全员参与逐步形成具有舒城辨识度的“舒”字号文化活动品牌。通过调查研究,让文化活动穿过街道、社区、乡村、公园﹑景区,将群众语言和群众生活作为文化活动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挖掘身边的人,讲好身边的故事,努力打造群众生活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的“舒”字号群文活动样板。

  由该县文化馆创作获得长三角网络文学大赛奖的小说《老榆树村》以舒城当地土生土长一位某村普通的群众为原型, 通过“插秧、晒稻、串村看电影、办楼板预制厂、留守老人、农家乐”等情节串起村庄几代人几十年人事变迁,反映新时代背景下,群众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截至目前,该县文化馆挖掘建立人才库人数达200余人,精品文艺库150多个节目,创作了《一家亲》《椿苗留香》《南湖的船》《老榆树村》《凤还巢》《你好,堰南》等多个原创作品,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文艺志愿者队伍初具规模。

  全员共享拓宽了舒城文旅融合的宽度与广度,擦亮了“舒”字号文化活动品牌。自今年3月份以来,由该县文化馆组织的文艺演出、培训讲座、美术写生、非遗展览及文艺辅导等各种类型的文艺活动轮番进行。探索培育“演出+非遗+展览+旅游”的新模式,让文艺和生活充分融合起来,从而实现文化暖心惠民活动的破圈出彩。

  5月21日“国际茶日”,该县文化馆结合520安徽文旅消费季活动,推荐省级非遗项目小兰花制作技艺走进“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六安茶访谈直播间。7月份的“诗画皖中 高铁畅游”肥舒庐桐四城旅游推介上,将精彩的文艺演出、国家级非遗项目——舒席制作技艺的展示与百里画廊的优美风光完美融合,让“舒”字号文化活动品牌大放异彩。

  下一步,该县将继续通过模式创新、举措创新,用好用活舒城的文化资源,用文艺“星火”点亮群众的幸福生活,充分展示魅力舒城风采。(记者 黄雪彦 通讯员 卫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