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蒿子粑粑以野生蒿子、石磨米粉和自家土猪腊肉等为原料精制而成。可煎可炸、味道独特,一口便能让你吃出乡愁……”“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距离舒城县城16公里、位于南港镇公义村的钱元玲生态农场,这里每隔几天就会有一场农家土产品直播活动,生态农场农产品积累的好口碑,让这个“乡愁”产品很快关联并吸纳了一批一二线城市的铁粉,一包包带着皖西乡韵的蒿子粑粑就这样走进了城市餐桌,成了家庭聚会的一道“硬菜”。
“别看它土啊,它现在可是咱家乡的‘大明星’!”舒城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就在前不久,该家庭农场生产的“咸肉蒿子粑粑”分别荣获合肥、上海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一个小小的家庭农场,将一个昔日难登大雅之堂的农家土味道打造成了精品,获得了金奖,更将自己的品牌打入了省会城市和大上海,为当下家庭农场的经营和未来发展拓宽了发展路径与思路,而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成长轨迹呢?
(一)
“除了蒿子粑粑,我们家的香肠、咸肉、米粉肉在安徽名优农产品展销会上也荣获了产品金奖。我们的家庭农场先后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全国典型案例农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在当地经营家庭农场的同行眼中,钱元玲生态农场的农场主钱元玲是一位“风一样”的传奇女子,但凡是农展会、农民丰收节等涉农交易展示盛会,总能看到她风风火火的身影,一口铁锅、一份黑毛土猪肉,加上她的巧手就能让山里的农特产品香飘大都市。
“这几年,我特别喜欢参加一些农展会和农民丰收节,敢于闯荡大上海,主要是我对自家的产品有信心和底气,这都是山里产的,精心做的,我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吃到咱山里的美味。”在爽朗的笑声中,今年已经51岁的钱元玲向记者讲述她闯荡农业市场的心路历程。2006年创办家庭农场后,钱元玲主要从事果蔬、黑毛猪、土鸡、山羊等特色种植养殖及农副产品加工制作。因为够“土”,她的农场产品在当地渐渐树立了好口碑,农场也初具规模。钱元玲勤劳好学,经常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班,向老养殖户请教经验。2019年直播经济兴起,她开始试水直播带货。直播中,她发现网友对原生态的农村生活很感兴趣。钱元玲很快找到了“流量密码”,那段时间她在直播间“带着”网友下田间地头,进鸡圈羊舍,小小的直播间常常有数千人观看,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农场主”,2020年,农场的线上销售收入占比近一半。
(二)
但在做线上生意的时候,钱元玲总感到有些美中不足:亮点有了,但是没有爆款产品,迫切需要一款产品引流。这时候她突然想起农场小规模生产的蒿子粑粑。这是一道大别山地区民俗风味小吃,但融入了她自己的研发成果,采用山里的野生蒿子和农场里自己养的土猪腊肉为原材料,再配上农家石磨米粉和菜籽油,经煎炸之后的味道特别香脆,凡是尝过她家蒿子粑粑的客户,都成了回头客。
2023年1月,在舒城县农业农村局的推荐下,钱元玲再一次出远门参加上海农产品交易会,激动得整宿没睡。“当时没经验,我带上半扇土猪,还有桌子、砧板和一口铁锅。在农交会上,除了宣传我家的土猪、土鸡等产品,我还在现场油煎蒿子粑粑。”钱元玲说,当时油煎蒿子粑粑的香味很快吸引了前来参展观展的商客,一时间她的展位成了最热闹的地方,一些上海市民尝过之后纷纷要了回购方式,一些客商留意并记住了钱元玲农场。火爆的现场,成为她许久不能忘怀的意外惊喜。
在一片称赞声中,钱元玲对自己的产品有了更足的信心,也让她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展会上,她看到了千奇百怪的农家产品,也见识到了一些新颖农产品的销售思路,破解了一直以来她经营中的困惑与烦恼。
(三)
上海农交会结束后,钱元玲挎着竹篮子走进了当地一些酒店,在大堂经理的指引下,她又走进了酒店后厨,将竹篮里的腊肠、米粉肉和蒿子粑粑等产品一一介绍给主厨,并详细讲解农家土味的烹饪方式。
“我害怕他们蒸的时间太短,又害怕他们的火候太猛烈,我就一直守在后厨不走,手把手教他们。”钱元玲说,为了呈现最原始的农家味道,烹饪火候和时间特别重要,最终,尝过她家地道“土味”产品后,酒店负责人很果断地签下了订单协议。
“这次农交会,让我思路打开,眼界拓宽,那几天我脑海里都是关于下一步农场经营的主意。”有了这次愉快的参展体验后,钱元玲开始留意全国各地农产品展销类活动。这两年,她前前后后参加的农产品类交流展示活动几十场次,每一次出门参展,对她来说都是一次提升和跨越。通过交流学习,她很快将这些心得成果运用到自家农场的经营中去。
为了打造更多的引流产品,打响自己的品牌,她还推出了春夏秋冬应季网红产品,春天的板栗烧公鸡、夏天的果蔬、秋天的香肠、冬天的酱肉腊肉,这些产品经推出后在当季都能很快成为爆款。
(四)
“除了应季产品,我们还推出应季活动,最近我们就推出了钓龙虾大赛和抓土鸡大赛,头天发布活动,第二天农场就能吸引来几百人,通过这些趣味比赛,让更多人认识了我们的农场和产品!”钱元玲说起这些显得有些兴奋,仿佛在未来的经营中,她拥有了使不完的“锦囊妙计”。
“今年,我们的咸肉蒿子粑粑分别荣获合肥、上海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让我备受鼓舞,也给了我更多的启发。”钱元玲说,这么小众的蒿子粑粑都可以“出圈”,足以证明每个优质农产品都有“网红”体质和潜能,只要在乡村舞台上精耕细作,假以时日,走上舞台,它们都是闪亮的新星。(记者 谢菊莲 宋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