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叶集区三元镇桥元村,连片的稻田铺绿缀黄,丰收在望的景象跃然眼前。看着水稻的喜人长势,种粮大户老张逢人就说今年定是一个丰收年,并且他还强调:这得益于镇上对灌溉水渠的及时修复。
就在一个月前,老张还在为水稻灌溉用水犯愁。因入夏以来高温天气持续“控场”,加上引水渠年久失修、淤塞严重,老张及周边村民的200余亩稻田缺水现象日益严重。眼见正处于生长关键期的水稻直“喊渴”,而村里没有资金无力维修,老张只好选择“上访”。
不过,老张此次“上访”并未出村,在桥元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元”访室,他通过远程视频连线,“面对面”向镇综治中心反映了问题。很快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镇上及时协调资金,仅用时一周就将数十米损毁的水渠修缮完毕。
以数字赋能,打造“元”访室,让群众“足不出村”向上反映诉求,这是三元镇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创新之举。近年来,该镇打破传统固化思维,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推动信访工作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向前”转变,初步探索出了“无访镇”建设的“三元路径”。2022年以来,全镇无一起到市以上上访事件。
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防范”
“你的牛吃了我的秧苗,必须赔偿损失,一分都不能少!”
“是牛自己跑到田里的,又不是我故意的。”
5月底,新塘村村民明某与邵某因牛吃秧苗引发矛盾纠纷,双方因赔偿金额问题争执不休。在矛盾即将升级之时,网格员潘敬成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他旋即化身“调解员”,耐心疏导双方情绪。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原本“恶语相向”的两人现场握手言和,成功地消除了邻里纠纷升级的风险。
在三元镇,像潘敬成这样的网格员共有72名。他们分布在各村组,积极发挥“前端触角”作用,及时了解网格内的民情民意,及早化解网格内的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控制在初始、化解在前端。
与其事后被动处理,不如强化事前防范。近年来,三元镇主动改变信访工作节奏,推进信访工作重心前移。结合“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以10个村(社)的72个网格为基点,配齐72名网格员和197名网格协管员,并动员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基层力量参与,织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一张网”,让“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
与此同时,该镇充分利用“无事”找书记APP平台,对辖区各类矛盾纠纷线索进行常态化排查收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前介入,对问题根源、症结、风险加强研判,确保做到心中有数、手上有策,牢牢掌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据了解,今年该镇通过“无事”找书记APP平台,受理和办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诉求、意见及建议达到了18234件。
5月份,三元镇还创新推出“六元治理”,其中的“元”访室通过搭建与镇、区信访局视频连线端口,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架起了信访便民“连心桥”,进一步推动了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
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
“当时现场人很多,许多部门都来了,要不是他们出面,我一家与村民组20多年的矛盾,也许到现在都解决不了……”8月21日下午,三元镇龙元村村民陈某回忆起一年多前发生在村党员会议室内的调解场景,仍然记忆犹新。
陈某早年承包了沣西干渠的一段河坝种树,因种植越界、林木权属等争议与村民们积怨已久。去年3月,眼见先前砍伐的树木发芽生枝后,经10余年成长又已成材,陈某遂到村里申办林木采伐证,再一次引燃了村民们的“怒火”。大家认为,陈某并未续租,树木销售所得不能由其独占;而陈某认为,树木一直由其修剪维护,收益理应归其所有。双方僵持不下,村里多次调解未果后只好向上求助。
受理该起矛盾纠纷后,该镇随即成立了矛盾调解专班,由镇综治中心统筹协调驻村片长、点长、林业办、农业办及村“两委”参与其中,先后6次前往现场调查,摸清问题成因、争议焦点。在后来的调解现场,镇相关部门悉数到场,算上村民现场人数达到60多人。调解从下午一直进行到晚上,在多方合力调解下,持续20多年的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信访问题是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涉及方方面面,解决问题不能仅靠信访部门。打破以往综治中心单打独斗的局面,三元镇着力强化“一盘棋”意识,明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委书记抓全镇、包片领导抓驻村、相关部门齐配合”工作机制,建立完善“村民组——村——镇”联动的“三级对接”调解机制,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
此外,该镇还充分动员基层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广泛吸纳老党员、老教师等群体参与复杂矛盾调处,各村均建立了“乡里乡亲”调解室、组建了党员“智囊团”,成为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力量。据统计,今年以来,该镇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9起,化解成功率100%。
变“坐班等访”为“主动下访”
祖师庙村的吴某曾经是一名令乡村干部头疼的“老上访户”,但如今她息诉罢访了。遇到他人问及原因,她总会说:“领导亲自上门过问,想尽办法帮我解决问题,俺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以后我再也不会上访了。”
吴某之前上访的事因是这样的:2018年7月,她养殖的100多头山羊在一个多月内陆续死亡,其认为是羊吃了加工厂附近喷洒农药的草导致的。羊的死亡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因此踏上了上访道路。后经镇村多次调解,加工厂负责人表示愿意适当赔偿,但远达不到吴某的期望值。随后的近四年时间里,吴某成了各级信访部门的“常客”。
如何让吴某息诉罢访?2022年7月,三元镇相关负责人前后三次前往合肥、两次前往六安,与吴某及其家人和亲戚促膝长谈,摆事实、讲道理,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并反复沟通处理方案,同时帮助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融化了吴某心底的“坚冰”,这起长达四年多的上访案件也顺利画上了句号。
基层是群众信访的源头,也是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在认真执行接访制度的同时,三元镇坚持一线作战,推动关口前移,通过带案下访、重点约访、“板凳会”等多种形式,把镇村干部的“办公桌”搬到群众汇聚的地方,“零距离”听民声、察民意、消民怨、解民忧,推动信访突出问题化解在基层。
“群众有诉求,我们就现场处理。没有诉求,我们会宣传政策法规、收集社情民意。”三元社区党总支书记汪家艳说,如今,三元镇各村社每月至少要召开三四次“板凳会”。“过去社区宅基地、邻里纠纷较多,但现在,居民有大小事都习惯在‘板凳会’上和我们‘唠唠’,这有利于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处置得好。”
变“坐班等访”为“主动下访”,镇村干部下去多了,群众上访也减少了。据统计,今年以来,三元镇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达12.4%,全镇信访生态持续向好。(记者 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