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其他地区冬季采收芡实,霍邱县宋店镇六里村的芡实基地在秋季便完成了采收。眼下,村民曾庆山会每天到基地做好日常管护。
曾庆山,一位60多岁的村民,过去在冬季农闲时节常赋闲在家,面临临时工作难寻的困境,几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然而,自从村里建了芡实基地,曾庆山在家门口有了稳定工作,负责水田的日常管护,每月有1500元的工资。在芡实种植和采收的高峰期,他和其他村民就按日薪计算收入,月收入至少能达到3500元。“用工收入再加上我们家流转的2亩土地每年1200元租金,全年能增加2万多元。”曾庆山感慨道。
六里村位于城西湖畔,受地理位置影响,村内约有800亩的低洼地经常遭受水淹。这些低洼地的土壤条件和排水问题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仅能种植一季水稻,其他时间无法有效利用只能撂荒,收益很不理想。
为改变低洼地种植落后的局面,增加村民收入,六里村党总支带领部分党员、村民前往周边村实地走访,探寻适宜的农业产业。“或许可以试试在低洼地种植芡实?”六里村党总支积极寻找合作企业,最终与城关镇从事芡实种植的张洁签订合作协议。
在土地流转初期,部分村民担心种植芡实会造成土壤肥力流失、租金难收等问题。村“两委”成员便挨家挨户上门,讲解宣传好产业政策和“村党总支+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打消村民顾虑。
2019年试种就取得了效益,目前六里村芡实基地已经扩展到200多亩。“每年芡实的种植周期内可采9到11茬,单茬亩产达150多公斤,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六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良勤介绍,过去该村以传统水稻、小麦种植为主,村民收入单一、收入水平偏低。近年来充分发挥城西湖优质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芡实产业初见成效。“基地夏秋时节人工采收鲜嫩芡实,采摘、去果皮、清洗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用工。”
刘良勤算了一笔账:芡实基地每年支付群众土地流转租金13.6万元,另为全村20多人提供了固定就业机会,还带动50多名村民季节性就业,每年劳务用工费支出达到120余万元。
从低洼撂荒地到产出“金豆豆”,六里村发展芡实产业让企业获得可观效益,也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尝到芡实种植甜头的不止六里村村民,周边多个沿湖村也开始尝试芡实种植。“我们村将继续扩大芡实种植规模,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升芡实产量和品质。同时也与周边村抱团发展,开发芡实酒、芡实糕、芡实宴等,做好产业链经济,持续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刘良勤说。(李越 记者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