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安徽省粮食生产10强县”区位优势,霍邱县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巩固提升粮食仓储设施能力,不断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为加快推动“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贡献霍邱力量。
为实现粮食储存质量良好、存储安全,近年来,霍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各类资金累计达3.2亿元,用于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建设。2021年在吴阳等4个粮站建成7.4万吨高大平房仓,2023年在军台等5个粮站建成9.6万吨高大平房仓,2024年建成冯井智能化粮库一期11.8万吨高大平房仓,2024年在建冯井智能化粮库二期4万吨浅圆仓。四年来,新建仓容达32.8万吨,是过去三十年仓容建设之和,到2025年4月,全县国有粮食企业符合现代储粮条件的高大平房仓将达55万吨。
冯井智能化粮库总占地面积160余亩,规划建设具备绿色储粮技术的标准化粮仓总仓容20.6万吨及附属配套设施,其中拱板顶型高大平房仓14.6万吨、浅圆仓6万吨。目前,一期11.8万吨粮仓及附属配套设施已全部建成,具备储粮条件。二期在建4万吨浅圆仓,预计明年3月竣工。一、二期累计投入财政资金9936万元左右;三期谋划建设2.8万吨高大平房仓和2万吨浅圆仓,力争明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冯井智能化粮库全部应用粮情测控、机械通风、氮气气调、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空调控温等绿色储粮技术;运用机械化、自动化及环保型接发工艺装备;配套包含智能出入库、智能仓储管理、智能仓储业务管理等功能的信息化系统,高质量实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管理,确保储粮保质保鲜、储粮安全。冯井粮库一期、二期15.8万吨仓库建成后,全县国有企业常态化使用仓容将达55万吨,全社会常态化使用仓容将达90.84万吨;全社会高大平房仓总量将达77.56万吨,浅圆仓将达4万吨。
粮食仓储设施不断完善后,国有粮食企业将转变经营机制,探索市场化经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认真开展政策性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经营性业务,学会“两条腿”走路,做到“两分离、四分开”,切实发挥国有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国有粮食企业资金、技术和人员等方面优势,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霍邱县充分使用超级产粮大县奖补资金,实现所有政策性粮食的购销和储备管理均通过信息化系统开展,业务数据和所有仓房视频监控实时上传,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此外,全力推进信息化系统应用培训和规范化操作工作,持续完善和提升数据上传质量,为数据关系合理、线上业务全覆盖、监控100%在线等各项要求提供保障。
紧密结合粮食流通行业发展需求,霍邱县围绕绿色仓储智能化升级项目建设重点,以互联互通、业务协同、资源共享为目标,提高粮库储粮和管理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建立一套“实用、可靠、先进、高效”的管理系统,推动粮食仓储行业由传统转向现代、由粗放转向集约的产业升级,总体达到“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储粮损耗、降低管理成本、降低能耗,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提升绿色储粮水平、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目标。围绕粮库管理可视化、粮库作业标准化、粮食仓储现代化、粮食流通信息化和决策分析智能化等目标实施,最终达到可视、可感、可控、可防、可联的效果。
霍邱县以粮库周边乡镇为辐射区,以国有粮食企业为主体对民营企业、农户等提供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积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建立“国企+民企+农户”“国企+农户”的联动格局,确保农民群众手中“余粮卖得出”,保障民营粮食企业“有钱收粮”,带动全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张正武 方起华 记者 徐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