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告别“苦水”相伴 奔向幸福彼岸——霍邱县淮河行蓄洪区万户居民喜分新房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01_01_13433.jpg


选到自己心仪的房子,霍邱县王截流乡下楼村村民刘先菊笑容满面。

  “分新房啦!分新房啦!”6月16日,阳光热烈,霍邱县王截流乡下楼村新村部热闹非凡,村民们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分房时刻。早上8点不到,大批村民已经从老房子赶到了新的居民点。“你什么时候来的?”“早到了呢,把这一片都转了一遍,真不错。”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前来选房的村民们满怀期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日,霍邱县淮河行蓄洪区新建王截流、陈郢保庄圩居民迁入安置工程建成完工,正式进入分房阶段。这一民生工程的顺利完成,意味着长期饱受洪水威胁的行蓄洪区居民,从此将彻底告别“与水纠缠”的日子,迎来安全、舒适的新生活。

  王截流乡地处沿淮行蓄洪区,与阜阳市颍上县隔河相望,地势低洼平坦。根据安徽省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建设工程要求,全乡16个行政村村民全部或部分需要统一迁入保庄圩内安置。

  “我是今天第一个拿到房子钥匙的,真的非常开心。”核验身份登记、摇号抓阄、现场公示、办理相关手续……经过一系列手续,村民曹展侠顺利拿到新房钥匙,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我们祖辈都住在淮河岸边,以前一到汛期下大雨时就担心家里被淹,不知道搬过多少次家,以后搬到新家再也不用过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了,我们真是遇到了好政策,赶上了好时代。”

  在分房现场,工作人员耐心地为村民讲解分房流程、解答疑问,引导村民有序完成选房。

  “快看,这边是卫生间,这是马桶的位置,这面墙可以安个热水器,冬天洗澡也不会冷了。”村民屠恩富用钥匙打开了新房的门,这看看,那瞧瞧,脑海中已经开始谋划着新房的装修和布置了。“这里是厨房,搭个案板就可以烧菜了,正好有个窗户,通风去油烟。你瞧,人家盖的时候格局都安排得好好的,这房子盖得俏巴。”

  一边是一层老年房,一边是各种房型的两层房,还有多层楼房,一排排崭新整齐的安置房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漂亮,环境干净整洁,还有规划整齐的停车位,绿草坪、高大的树木,宽敞的广场供孩子嬉戏、老人锻炼……“后期这里再有个大超市,买卖都方便,等把房子装修起来,一家人住新家,那可得劲了。”屠恩富说。

  新建王截流、陈郢保庄圩居民迁入安置工程旨在保障行蓄洪区居民的基本住房防洪安全,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实现行蓄洪区长治久安。该工程涉及王截流乡16个村,其中东湾、老圩、张岭、王楼、下楼、三桥等6个村整体搬迁,王截流、韩台、茶西、李郢、陈郢、分水闸、长马、南滩、曾王、朱张等10个村部分搬迁,将居住在王截流、陈郢保庄圩外安全高程26.4米以下的不安全人口统一迁入保庄圩内安置,合计搬迁安置10397户31069人,其中1003户2991人异地安置,9394户28078人通过新建王截流、陈郢、南滩三个安置点统建安置。

  “今天现场分房的下楼村位于南滩安置点,该安置点占地602亩,安置南滩、下楼、长马、陈郢、曾王、朱张6个村1936户,建设安置房1402套,有一层房(老年房)、两层房和多层房。”王截流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俊告诉记者,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安置历经两年多的时间,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再到如今达到交付条件,看到群众选择新房、安居乐业,彻底告别“水来搬家、水退修房”的窘境,大家打心眼里替他们高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后续的服务和配套工作,包括物业管理、社区建设等,确保居民顺利入住,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采访札记

  “底牌”有底 幸福抵心

  这个夏天,最灿烂的笑脸莫过于霍邱县王截流乡16个行政村的百姓们,期盼已久的新房终于拿到了钥匙,无论是布满皱纹的笑脸,还是纯真孩童的笑颜,那都是快乐和幸福的洋溢,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人们的印象中,沿淮地区总是与频繁的水灾联系在一起。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全长约1000公里的淮河,本是一条通畅的河流。但是,历史上黄河多次溃决夺淮,使淮河丧失了入海口,这条河流也就变得泛滥成灾。

  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拉开了大规模治淮的序幕,在持续推进水系治理的基础上,还在沿淮开辟了城东湖、城西湖和姜唐湖三大行蓄洪区,蓄洪量占淮河流域的67.4%。如果说,水库调度在防汛上是一张“王牌”,那么行蓄洪区就是一张“底牌”。为了让“底牌”更有底,多年来,我市打好“组合拳”,规划建设保庄圩,在行蓄洪区内划定安全区域,对需搬迁的群众进行迁建安置,通过实施沿淮洼地治理、渠系恢复、交通供水等配套建设,保障行蓄洪区内居民生产、生活安全,实现行蓄洪区启用时“动荡少、撤得出、保安全”。昔日水患频发的“水口袋”正变成“大粮仓”,淮河安澜,成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共同期盼。

  从汛期担惊受怕到安居乐业,从被迫搬迁到主动规划新家,那些在新房里这看看、那瞧瞧的村民,眼里闪烁的光芒,正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最真实写照。钥匙交付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当村民们开始规划热水器安装位置、厨房案板摆设时,仿佛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眼前徐徐展开。(记者 杨秀玲 宋金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