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委员之声
深耕皖西文脉打造优质IP 激活文化强市建设新动力——张成伟委员的发言
[2024-01-16 09:57:10]  浏览次数:279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847ff853cb794dd5a7729b57cd38d5f5.jpg

  打造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文化强市建设是重要内容。建议立足六安历史文脉,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文化IP,生动、立体、全面地展示六安形象,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提升全市文化软实力和发展竞争力。

  一是推进文化探源。加强源头挖掘、依法保护、深度阐释等工作,确保全市文化遗产资源基础数据的全面准确。加强交流合作,对重点历史文化元素进一步梳理、挖掘、说透、推广。

  二是唱响外宣“主打歌”。需要立足历史文脉,选准角度,打磨特色,面向社会集思广益,提炼城市宣传用语,策划制作一批富有六安地标特色的融媒宣传品,全景展示六安新形象。

  三是鼓励高水平创作。鼓励文艺名家、文艺爱好者深耕本土文化,创作推出更多具有六安特色、六安风格、六安气派的文艺精品,提升六安辨识度。

  四是充分发挥新媒体力量。聚焦青年、新市民、各类具有消费及投资潜力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传统媒体+新媒体”“主流媒体+头部网红+素人打卡”全覆盖、矩阵式宣传,主动下沉至青年聚集的APP,通过一个个小切口讲好六安故事。

  五是扶持文化创意研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本土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建设,推出一批“皋字号”非遗、土特产、文旅品牌和节庆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嵌入时代发展、融入群众生活。

  六是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在城市建设中融入皋陶法治文化、“两源两地”红色文化、群舒青铜文化等特色历史文化元素,发挥公共文化场馆作用,结合商业街区,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建设六安城市文化会客厅,拓展公共文化空间功能,打造复合型文化消费场所,让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近距离感受皋城魅力。

  七是用心用情做好文化人才工作。建立健全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助推开发设计更多更好的文化、文艺产品,不断提升六安吸引力。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新闻热线:0564-3936627 3284422 纠错热线电话:0564-3936625 3284022
广告服务热线:0564-3936626 3936627 QQ:414971765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3936626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01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皖B1.B2-2006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