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纵情山水间 俯仰天地阔 ——记金安区毛坦厂镇民间艺人方于中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5de9b42fd232474f801f801a70f93266.jpg

雨中(方于中)近影

bfb026e225af4996a70d4def33535db3.jpg

“跟着非遗去旅行”2023年度全国百强榜单证书及《旅游与摄影》样刊; 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盆景艺术银奖

378ab9d582d74cee85c0bd51d994d81c.jpg

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盆景艺术铜奖证书

  近日,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毛坦厂传来捷报,老街民间艺人方于中(雨中)跻身“跟着非遗去旅行”年度风云榜全国百强榜单,其山水盆景艺术创作事迹刊载于《旅游与摄影》“跟着非遗去旅行”年度风云榜全国百强榜单特刊。

  其实,早就想写写雨中老师,根本用不着三番五次采访,同是老街人,记者几乎每周都回毛坦厂,每次回去都要经过他的工作室,有时候走进去欣赏欣赏他的新作品,遇到他在工作室的时候,就坐下来陪他喝杯茶,聊聊天,因此,对于他的过去和近况,记者是了解的。但当得此喜讯后,记者还是禁不住拨通了他的电话,提出周六回去采访他的请求。“全国百强”,能获此殊荣,采访当然要有仪式感。

  “既然你那么喜欢石头,那就跟它们过日子去吧”

  1951年出生的雨中老师,九岁那年父亲去世,他辍学回到家中,上山捡过柴禾,下河摸过鱼虾,小小年纪,只要能补贴家用的事儿他都做过。老街自此多了个乖巧的苦孩子,多了个爱玩石头的穷少年,那些捡回来的石头堆在一个旮旯里,没事的时候他就拿出来反复把玩,甚至在家中为数不多的菜盘和瓦罐上堆砌。毕竟还是个孩子,为娘的母亲也就听之任之随他去了。

  成家以后,雨中老师开始学做生意,贩过毛竹,摆过自行车修理摊,还是镇办企业红光综合厂的创始人之一,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种种原因,红光综合厂最终还是停了产。虽然他心灵手巧,但一家四口,没田没地,日子过得还是捉襟见肘。

  在雨中老师家的储藏室里,至今还保存着一套“货郎挑”的老物件,一根扁担,两只木箱,一个拨浪鼓。说起它们,他的眼里闪动着一种奇异的复杂的亮光:“那些日子苦啊,粮食不够吃,孩子要上学,油盐酱醋茶,样样都要钱,我只好批些针头线脑小百货,一天要跑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地的山路,一路吆喝,赚些差价,虽不多,但总有收入。”说到这里,他的老伴刘圣华老人却笑着插话:“哪个货郎像他呢?按说早出晚归,担子应该是越来越轻的,相反,他回来时扁担都压弯了,猜都不用猜,木箱下的箩筐里全部是石头。一趟趟积少成多,屋后堆了一大堆。那时孩子们小,他是家里的顶梁柱,累倒了那可怎么办呀?所以我总少不了说些气话跟他吵,既然你那么喜欢石头,那就跟它们过日子去吧……”说是这样说,老人的语气和神情却还是流露出对老伴执着精神的赏识和钦佩。

  “老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有什么好惋惜的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雨中老师开始以家乡东石笋的锰石为主要材料从事假山盆景制作,大者两三吨重,多置于庭院,气势雄伟;小者规格繁多,多置于厅堂或书案,玲珑小巧,不论大小,都透着自然风光之秀丽和浓淡相宜之灵气。

  他的作品造型奇崛,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又辅以植物、舟楫、楼台亭阁以及喷泉雾化等设施点缀,不起眼的一块块石头在他的手里,变成一幅幅立体的、鲜活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山水景观。九十年代,雨中山水盆景享誉六安周边一带,在他的影响下,古镇一下子冒出了十几家盆景艺术从业者。

  2008年,两个孩子都成家了,并且相继有了宝宝,雨中老师升任为爷爷,他暂停了盆景业务,专心带孙子,这一带就是十多年。“老方成了娃娃司令,盆景也不搞了,早年的假山也被拆毁的差不多了,真可惜了……”街坊人的一句逗趣话,一下子实到了他的心里去。

  那时周边的很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大院里都有雨中老师的作品,原材料很好,造型虽稚嫩但朴拙,只可惜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消失殆尽,那时没有拍照的条件,更没有智能手机。

  谈到他的早期作品,雨中老师说:“这有什么好惋惜的呢?老的不去,新的不来嘛……”

  “有热爱,生命才有价值。肿瘤没了,盆景多了几十盆,真好”

  孩子们大了,经济条件逐渐好转,日子好过了,雨中老师开始重新捡拾起制作山水盆景的爱好,不过,本质发生了变化,他不再以经济为目的,而是有了更高的艺术追求,以及修身养性,愉悦自己。

  然而,就在他创作热情高涨时,“肺癌中晚期”一纸诊断书像一盆冷水浇得他透心凉。那个冬天很冷,这个饱尝疾苦的老人,在沉默中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其中有绝望,有不舍,更有不甘。“绝症”唤起了他对生的渴望,更加激发了他对盆景艺术的创作热情,据他的孩子方文玮和方文娟回忆,他当时是这样说的,“我要争取在有限的生命里,多创作出几盆像样的作品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中西医结合治疗,孩子们陪同他去江西寻医。配合治疗的闲暇时间,只要条件允许,他都沉浸在盆景艺术的创作中。所幸的是,一次次复查,肿瘤在逐渐缩小,且周边组织情况向好,临近手术,全家人权衡再三,尊重他的意愿,最终放弃了化疗和手术,孩子们更多想到的是,要让父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有质量有尊严地活着。

  2022年5月16日,事态有了反转,雨中老师第五次入院检查,奇迹出现了!肿瘤消失了!!并且,他的身体各项指标都恢复了正常。反复检查,结果一样。女儿方文娟认为是中西医同时起了作用,老伴却认为统统取决于他风轻云淡的好心态。儿子方文玮说:“老头子一辈子都在‘做山’,活的也像一座山,哪有那么轻易就倒下的呢?”而雨中老师却说:“有热爱,生命才有价值。肿瘤没了,你看盆景却多出来几十盆,一点都没耽误,真好!”

  “一石一世界,美梦成真,我的幸福指数老街第一”

  经历了一场生命的洗礼,雨中老师更加懂得了珍惜,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盆景艺术学习和创作。在创作中,他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爱融入每一件作品,融入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溪流和每一片绿地。他经常一坐就是半天,对着一堆石头思考,有时候拿起一块石头反复比划,那一块块粗糙的石头,在他的构思中,后来都变成一幅幅绝美的山水画。

  雨中老师的最大心愿,就是能拥有一间像模像样的工作室,能够一个人坐在里面发呆,或者冥想,周围是他营造的高峡飞瀑和小桥流水人家。一梦三十年,2022年国庆这天,“雨中盆景艺术工作室”在毛坦厂镇明清老街11号正式挂牌成立,那一天,雨中老师喜形于色,他开玩笑地对亲人们说:“感谢老伴,感谢孩子们,感谢街坊四邻,感谢亲朋好友,让我的美梦成真,现在我的幸福指数老街第一!”

  现今,“雨中盆景艺术工作室”内藏“景”百余盆,风格多样,每一盆都是一幅风姿卓越的水墨画,每一盆都是一首情韵清逸的抒情诗。

  对于一味追求盆景经济,不惜上山滥采乱挖,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行为,雨中老师深恶痛绝。今年年初,他突发奇想,开始尝试用木炭制作盆景,这一尝试,让他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有欣赏者说,木炭盆景好,吸收霉湿之浊气,能净化空间,并且构图简洁,线条也硬朗,具有某些山川地貌特征性。雨中老师说:“景愈藏则境界愈大,景愈露则境界愈小”,景物太真实、太具体,深层次的内容就没有了。山水盆景的创新和发展,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还要懂得“一石一世界”的道理。

  “雨中的盆景,御物造境,就是无声的诗,就是立体的画”

  匠人之道,始于用心。

  雨中老师很乐意与书画家交朋友,常与书画家孙崇炯及燕山书画协会的老师们交流联谊,善于从他们的书画作品中吸收营养。为了提高盆景制作的艺术水平,他还经常到山水景点实地观察,熟悉各地的自然风貌特征,近几年,皖南、江西、杭州、黄山、泰山、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等地,都曾留下他的足迹。

  一路求索,不曾懈怠;苦心孤诣,终有所成。2021年,雨中老师的《渔舟唱晚》和《峰奇景幽》分别荣获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盆景艺术的银奖和铜奖,2022年,《锦绣江山》再获大会盆景艺术的铜奖,今年又跻身“跟着非遗去旅行”年度风云榜全国百强榜单,此外,他的盆景作品还被网友们翻拍成许多图片,见诸报刊和网络。

  雨中老师说:可别小瞧了小小的盆景,它包罗了雕刻艺术、绘画艺术、园艺艺术、工艺造型艺术、陈设环境艺术等等,涵盖了浓厚诗情画意的人文情怀,对当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及多元化审美需求都起到了促进和丰富的作用。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爱山爱石者众多,石性因坚韧不移长存天地之间,而被视为长寿、永恒、坚毅和力量的象征。它表现的场景更是内容庞大,几千里江山浓缩于一盆。雨中老师的近期作品多为木炭盆景,轻盈、随意了许多,几片山石、三两丛绿植、一片湿地,就可将自然田园风光移置到小小盆盎中。

  毛坦厂镇燕山书画协会会员戴勇说:“雨中老师的盆景,御物造境,就是无声的诗,就是立体的画。”

  今年七十三岁的雨中老师头发全白了,但身体硬朗,每天喜笑颜开的,人也比之前更加精神。他说,病愈后的这几年是他最舒心快乐的日子,因为可以无忧无虑地从事盆景创作。在他心中,毛坦厂盆景始终是皖西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如果说每一个开心的日子都是一朵春花,每一件盆景作品都是一捧秋实,那么,雨中盆景艺术工作室内一定是花开千万朵,满园春色。

  有人说他是个老顽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朗朗有声——

  纵情山水间,俯仰天地阔。(记者 流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