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委员之声
发挥“西山药库”资源优势 推进“中医药+文旅”融合发展——徐茂红委员代表市知联会的发言
[2025-01-11 09:17:21]  浏览次数:264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3.jpg

  

  六安“西山药库”中医药资源丰富,共有1866种野生药用植物,35种珍稀名贵药材和道地药材,“霍山石斛”“金寨灵芝”“金寨茯苓”“金寨天麻”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医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调研发现,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着特色产品开发不多、文化体验感不强、品牌影响力不大、融合创新推广不够等问题。在普遍重视健康、追求生活品质、旅游市场旺盛的大趋势下,推行“中医药+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市中医药产业和文旅产业相互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建议:

  一、加强“中医药+文旅”产业融合。打造中医药特色小镇,以中医药文化为核心,打造集文化体验、健康服务、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建立中医药养生度假村,提供定制化的养生度假套餐,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体验中医药的养生智慧。建立中医药文化长廊,在旅游景区嵌入式打造中医药文化长廊,通过壁画等形式讲述中医药故事,展示大别山中医药文化内涵。

  二、加强“中医药+文旅”产品附加值的多元转化。依托现代科技和科研院所,研发符合现代人健康需求的中医药健康产品。重视中医药特色商品的销售,在文旅项目中设立“霍山石斛”“金寨灵芝”“漫水河百合”等中药材及其制品等特色商品销售区,丰富游客“后备箱”。

  三、加强“中医药+文旅”文化传承与创新。精心设计系列中医药主题旅游线路,串联起市域相关中医药展示场馆、名胜古迹、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等,形成畅游中医药的闭环路径。打造中医药研学旅行基地,提供专业的中医药研学课程和中药材识别等实践活动,丰富红绿文旅研学内容,增强大别山研学品牌吸引力。

  四、加强“中医药+文旅”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发挥皖西学院、皖西卫生职业学院等高教资源,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定制化培养“中医药+文旅”专业人才。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新闻热线:0564-3936627 纠错热线电话:0564-3936625
广告服务热线:0564-3936626 3936627 QQ:414971765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3936626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6002640号-1 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0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9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