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证]
“幸好参加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否则我今年的损失就太大了。” 日前,裕安区石板冲乡种粮大户沈俊峰告诉记者,“今年灾后政策性农业保险赔付108960元,极大地减少了我的损失。”
沈俊峰是本地人,2014年在石板冲乡从农户手里流转了300亩土地,成为了当地的种植大户。今年春,沈俊峰种植了水稻,长势一直很好,本来期待着一个好收成,没想到7月份遭受了水灾。石板冲乡副乡长沈厚国告诉记者,受持续强降雨以及上游4大水库泄洪影响,乡里9个行政村部分农田受淹,房屋道路桥梁等不同程度受到损害,累计受灾23957人。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17041亩,成灾面积达11311亩,绝收面积4374亩,毁坏良田2172亩,水毁过境主干渠3条,新增山体滑坡地质隐患点43处。特别是赵湾村大圩决堤,陶冲村受淹时间较长,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几近绝收,全乡查灾经济损失达1.2亿元。
“我的土地就在赵湾大圩里面,当时这一片全是水,稻子在水里泡了20多天。”如今,站在赵湾大圩上,沈俊峰依然心绪难平,“受灾过后,我就立即联系了乡镇三农保险服务站,保险服务人员来得很及时,7月15日就定灾了,并进行了快速理赔。”
沈俊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基本保险是政府承担80%,农户承担20%,而自己是种粮大户,省里对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又增加了补充保险,补充保险自己和政府各自承担一半,两样加一起一亩地自己只要交12.752元,300亩地总共交了3800多元保费。自己因灾受损227亩水稻处于苗期,按照苗期的赔率,总共赔付了108960元。“如果是以前,遇到天灾我们只能自认倒霉。现在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生产有了保障,极大地解决了我们农户的后顾之忧。”沈俊峰说,“要是没有这钱,我家日子真不知道要怎样过,有了保险,心里不慌。”
记者从市民生办获悉,今年,我市该项民生工程项目目标任务为种植业承保面积不少于322.5万亩,养殖业保险承保数量不少于54513头,保险理赔兑现率不低于90%。截至8月底,种植业已参保681.3万亩,养殖业参保6.14万头,均100%完成参保任务。同时,我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县区开展了大棚蔬菜、育肥猪、茶叶、淡水养殖等不同种类的特色农产品保险。
针对前段时间受特大暴雨影响导致洪涝灾害,保险经办机构联合农业、林业等专家共组成22个查勘小组,积极主动开展防汛救灾工作,开通理赔绿色通道,坚持“不惜赔、不拖赔、不乱赔”的原则,快速高效支付理赔款。截至8月底,共支付理赔款6254.45万元,其中:午季作物小麦、油菜共支付赔款2151.08万元,是农户自缴保费的2.7倍;秋季作物支付赔款4103.37万元,是农户自缴保费的13.47倍,第一时间减轻了农户的因灾损失,为农民扩大生产和恢复灾后生产提供了资金来源,增加了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承包生产的信心和积极性。
[数 说]
5年间,全市共实施省级民生工程项目43项,涉及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三农”及其他社会服务等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同时,2013年以来,我市从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利益出发,结合实际实施了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小街巷综合整治、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建设、城市“一卡通”、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整治工程、城区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等6项市级民生工程,5年间49项民生工程共计投入资金434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278.62亿元,市县级财政配套48.33亿元,民生工程资金每年以10%的比例在逐年递增。5年来,我市民生工程实施实现了从扶贫济困向保障民生转变,从局部救助向长效普惠转变,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向满足发展需求转变,从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共建转变,民生工程实施效果显著。
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据统计,我市民生工程财政资金投入从2011年4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83.5亿元,受益人口由660万人发展到现在680万人(含寿县),受益水平由2011年每人每年约700元增加到现在的每人每年约1200元。5年来,民生工程教育总投入39.19亿元,义务教育经费机制得到了保障,高校和职业教育不断完善;就业保障方面的投入由2011年的0.4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0.58亿元;医疗卫生投入由2011年的12.3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8.15亿元;社会养老等基本生活保障投入由2011年的23.8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6.52亿元;住房保障投入由2011年的3.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约50亿元,有效地缓解了人民群众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住房难、生活难、行路难等问题,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人民群众得到了真正实惠。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5年间,全市财政投入义务教育经费6.21亿元,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农村文化建设实现了全覆盖。5年间,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3604.18万人次,累计补偿资金89.6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偿66.13万人次,累计补偿资金10.63亿元;城乡医疗救助63.44万人次,累计救助资金4.72亿元。5年间,从完善就业补贴政策入手,支持零就业家庭就业和自主创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共开发各类就业岗位达7542个,组织实施各类就业技能培训达31.39万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5年间,社会保险日趋完善,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续保人数累计达367万人,参保率达到90%以上;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行提标扩面,开展了多种保险品种,有力地保障了农民稳定增收;扎实开展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工作,让农民住房有了一定的保障。5年间,我市工程建设、公共服务的重点向“三农”倾斜,向基层和困难群体倾斜,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69处;完成13313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农村五保供养机构新建扩建床位17010张;对396个美好乡村进行了奖补;完成了370座公路危桥加固改造任务等等,有力推动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5年来,民生工程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生活变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政府的公信力大大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记者 宋金婷)
记者点评
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首先应当是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幸福的程度并不取决于城市发展的绝对值,而是取决于城市发展的变化是否被百姓所感知。只有老百姓能够感受到幸福、体验到幸福、共享现代化的幸福成果,才是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
民生无小事,民生总关情。民生工程符合老百姓的利益,符合老百姓的意愿,切实有效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倾心、倾情、倾力实施民生工程,顺应了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不仅人民群众感到安心、舒心、暖心,也让人们对未来生活有了更多的盼头。
政之兴废,在乎民心。民生工程直接关系百姓的切身利益,百姓的期望值和社会关注度很高,只有真正把民生工程办实办好,确保惠民实事落到位,出良效,才能让老百姓生活更舒心,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