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字报道
裕安:六里冲村的扶贫“冲锋”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本网讯  满目葱绿茶园,山路蜿蜒曲折。6月26日一早,记者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邹家文的带领下,前往裕安区独山镇六里冲村采访,沿着茶谷路前行,在这片红色土地上,错落有致的村庄,鳞次栉比的茶园,连成了一条长长的绿色风景线。

  往独山镇东北部,距镇政府约6公里处,来到六里冲村,该村18个组,613户2328人,现有未脱贫户71户209人,耕地面积3886亩,山林面积7000亩,村里没有企业,种地靠天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和贫困村。然而,贫穷压不垮山里人,随着脱贫攻坚战役的全面打响,六里冲村悄然发生着变化。

  实施精准施策

  “我主动提出退出贫困户,因为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在马河湾村民组,刚从田里砍麻回来的村民李启景主动和前来走访的记者说。他家里五口人,之前因为妻子体弱多病,三个孩子读书上学,家里十分困难,村里将他家评为贫困户。随着当地经济发展,他们夫妻俩在三亩麻地和水田辛勤劳作外,李启景还在农闲时节跟着施工队打打零工,加上孩子们陆续毕业,成家或工作也有了收入,日子越过越好,村里走访时,李启景就主动提出退出贫困户行列。在新建的两上两下的楼房前,李启景在听说村里有意向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的时候,积极表示自己愿意带田入股。

  说话间,低保贫困户马贤宝也从田里赶回来,热情邀请记者到他家看看。他告诉记者之前自己住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每当雨天是屋外下大雨,屋内淋小雨,2014年底通过危房改造,一家人搬进了三间平房过了个幸福年。因为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孩子年幼,马贤宝一家生活十分困难。为了实现精准扶贫,村里帮助他家争取了光伏发电扶贫到户项目,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陪同走访的村主任张作平告诉记者,村里还准备引导和扶持马贤宝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竹林发展林下土鸡养殖项目,每只鸡苗可获补助15元,并且土鸡效益可观又不需要强劳力,从而帮助马贤宝家尽快脱贫。

  精准施策助贫困户脱贫,脱贫攻坚全村怎样顺利出列?村内基础设施滞后,通村水泥路仅5.3公里,特色产业规模偏小,支撑带动能力有限,如何破解这些制约六里冲村发展的问题。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村书记王运策告诉记者,目前该村的四条连接村组之间的循环路已经陆续开工建设,年底前就可完工通行。为解决产业薄弱问题,正积极争取财政部驻安徽专员办的支持,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动员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带地入股,建成蔬菜大棚。

  扶贫不养懒汉

  江大庄组村民闵行周和妻子李心兰是在册贫困户,如今精心饲养的500多只鹅苗一天天长大,预计年底前出栏,可获纯收入3万多元。“扶贫不扶懒,扶贫一定要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扶贫工作队队长邹家文在四月底驻村后,积极走访贫困户,了解群众意愿,并思考和寻找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好路径。六里冲村耕地面积少,但是山林面积大,沟塘渠坝较多。针对实际,扶贫队积极引导有意向的贫困户发展皖西白鹅养殖,并积极联系本地白鹅企业皖润鹅业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送鹅苗,送技术,订单回收,为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拓展了新路径。如今,村里不少贫困户纷纷找到扶贫工作队,积极要求发展白鹅养殖产业。

  来到闵行周家的鹅场时,闵行周正从外面割苦麻菜回来,看到扶贫工作队的同志远远迎上来。他告诉记者,扶贫工作队帮助对接白鹅养殖项目后,自己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但是他也透露了一个隐忧,就在几天前妻子被查出可能是乳腺癌。听了闵行周的担心,扶贫工作队队长邹家文告诉他现在有健康脱贫兜底“351”工程,像他这样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相关医疗费用纳入政府兜底保障范围,完全不用担心,并劝他早点带妻子去手术治疗。这让闵行周悬起的心放了下来。

  内生动力支撑

  “公司流转土地每亩每年地租625元,并在用工方面优先安排贫困户。”来到位于李小冲村民组的倪小冲水库,在当地颇有规模的恒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汪家喜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有年出栏三万头的养猪场,产生的沼液主要用来种有机田藕,还在规划延伸产业链,推进立体养殖,以荷花观赏为主线,带动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实现农旅融合发展,打造荷塘月色景观。目前,公司的发展也带动13户贫困户就业,让贫困户在获得地租收入的同时获得了可观的务工收入。

  走出去,引进来,让乡土人才“香”起来。在村口大路旁边有家“茶谷金程客栈”年后开业不久,生意十分红火。46岁的老板程正生早先开过饭店,跑过运输,看到家乡大力推进茶谷建设,茶谷沿线游客增多,人气上升,结合乡村旅游发展,他决定返乡开农家乐。现在程正生的农家乐占地700多平方米,有住房7间,可接待餐饮十几桌。程正生告诉记者,下一步准备提升停车、住宿和餐饮的接待能力和标准,积极打造和申报四星级农家乐,随着生意规模扩大,将优先采购本地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并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

  教室里学生正在进行期末考试,来到六里冲小学教学点,记者了解到这里只有两个老师和分布在四、五、六年级的五个学生,但是学校的校舍整洁,教学器具齐全。教学点负责人黄秀林从教近30年,曾获安徽省优秀乡村教师,他告诉记者,增强内生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的作用十分重要,虽然现在生源少,但是哪怕只要有一个学生在,自己就一定要尽到责任教好书。(记者 张世巧)

六安新闻网主办|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