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我虽说是一名教师,可我是从黄土地里发出来的一棵苗,祖祖辈辈都是生长在农村,对农村尤其是贫困群众情有独钟”。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是程千里说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和对贫困群众的满腔热情,博得全镇干群的一直称赞。
接受任务
程千里已年逾不惑之年,是叶集区姚李职高一名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2017年4月,由于他在学校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工作实绩突出,备受各级领导的信赖。叶集区教科局与姚李镇党政有关领导一行来到学校,及时地召开了选调扶贫干部座谈会,宣布了程千里到姚李镇看花村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当时,千里忧心忡忡,顾虑自己是搞教学管理的,好像与农村扶贫工作有一段距离,生怕辜负众望。看到他的心思后,校长周良山语重心长地向他说:“干任何工作,只要干一行爱一行,对贫困群众倾一片爱心,是金子放在哪里都发亮”。校长周良山的一席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的心结。他心里豁然开朗,当场表示,看花村的贫困户一天不脱贫,我决不打道回府。
融入角色
看花村地处镇区约10公里,由于远离镇区给群众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该村现有贫困户102户,程千里走马上任扶贫工作队队长伊始,首先召开了由村组干部参与的村两委扩大会,仔细了解全村各项工作开展以及扶贫攻坚任务完成情况,并多次召开全村贫困户代表座谈会,深入了解致贫原因。座谈会上,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各自讲述了致贫原因和面临的实际困难等。有的因病、因残致贫,有的因学致贫,种种致贫原因,他为这些贫困群众而揪心。
精准扶贫
座谈会开后,千里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召开“诸葛亮”会,大家集思广益,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做到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子。要使全村102户贫困群众都脱贫,非一句轻松的话语说说而已,要付诸每个扶贫干部的心血与汗水。千里把村里的贫困户进行认真地排排队,那些适合产业扶贫的,那些需要金融扶贫的,那些需要医疗、健康扶贫的,都认真地进行梳理。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扶贫。
在村里召开的座谈会上,其中村里重点贫困户丁西俊,在千里的脑海里记忆犹新。丁西俊三十而立,父母年迈体弱多病,妻子痴呆无生活自理能力,两个孩子都上小学,他本人残疾脚腿不便,多年来,一家人蜗居在20平米的土房里。为了帮助丁西俊一家走出困境,针对他一家窘况,千里与村两委商量,村里采取分两步实施办法促脱贫。一是利用危房改造资金,把他们家重新翻盖砖瓦结构的住房,逐步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二是国家奖补资金用一点,村干部集体与个人再捐一点的办法,并与今年5月份给他们家买了112只羊,兴建了羊圈,有了这100多只羊,丁西俊生活有了很大的勇气与力量。每天丁西俊拖着残疾的腿,杵着拐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羊群为伍。到了冬天,除去本钱要赚好几万元。“要不是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程队长和村干部的帮助,俺穷到死也爬不出头”。丁西俊深有感触地说。
作为一名教育事业上的领导干部,到深入农村扶贫工作,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通过短短的几个月的工作,千里对扶贫工作并不陌生,而且已经融入工作中,对全村贫困户已融入了情感。角色的转换,使他爱上了这份光荣而又艰巨的工作。正如校长周良山说的“只要对贫困群众心中有爱,是金子放到哪里都发亮”。“只要看花村102户贫困群众一户不脱贫,我决不回去”千里还是那么自信地说。(程度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