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金寨县扎实做好党史学习教育服务工作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开栏的话 在2月20日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开展党史教育的重大意义,并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为展示全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本报今起开设《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栏目,及时全面地报道全市各地各部门的学习教育活动,展示皖西人民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锤炼坚定的信仰信念,永葆青春活力的昂扬姿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金寨讯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召开之后,金寨县史志室紧紧围绕“在金寨这样一个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县,怎样利用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资源、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史教育”这个课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形成了一致的认识、制订了得力措施。

  切实增强“主人翁”意识,突出“早”与“快”,迅速制订方案、做好各项准备。紧密结合金寨实际,立即研究制订党史学习教育方案,成立专项工作领导组,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精心撰写统一的《金寨革命史宣讲提纲》、认真分析金寨革命历史的显著特征和成功经验,统一制作宣讲课件,认真挑选精兵强将进行集中学习、集中备课、集中研讨,为即将到来的大宣传、大宣讲做好充分准备。为认真做好全县党史学习教育的服务工作,他们还专门制订了一个专项工作考评办法,决定将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纳入干部、职工2021年量化考评范围,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资金、加大投入,确保强力推进、有力开展。

  认真扮好“参谋长”角色,立足“专”与“特”,积极提出建议、全力支持配合。金寨县委史志室一班人认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史系统份内的事、该做的事,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全县的角度来考虑。为此,他们认真思考、积极主动地为全县党史学习教育提建议、献良策,并在人员抽调和红色书籍发放等多方面提供大力的支持。

  真正拿出“实干家”气魄,狠抓“实”与“细”,着力做好各项工作。全面履行岗位职责、努力突出行业特点,坚持做到早学一步、学深一步,努力在“充分发挥革命老区丰富红色资源优势、扎实做好党史学习教育”方面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一方面从眼前入手,迅速启动实施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四化”工程,即:红色资源书籍化、红色书籍数字化,红色史料故事化、红色故事屏幕化。将刚刚挖掘和可能挖掘到的红色资源进行系统整理、汲取有益养份,尽快撰文编书,加快开发利用进程。今年,他们将紧密结合隆重庆祝建党百年的这个主题,力争再编纂出版《将军县的党史百年》《将军县的党史人物》《将军县的战役战斗》《将军县的天堑通途》等几本红色书籍。

  将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金寨革命史》《金寨红军史》《军旗猎猎》《将军县的初心故事》《将军县的红色传承》等20多本红色文化书籍全部实行“数字化”,上传至县内重点网站和相关新兴媒体,努力让全县党员干部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习惯来自主地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县情知识。将已经掌握的史料资料,通过加工整理,尽可能地采用“编故事、写故事”的方式把它们展现出来、展示出去,切实增强展览展示工作的新鲜感、吸引力。将县域历史中的红色人物、开国将军、红色故事、精典战例、轶闻趣事等,通过专题片、微党课、短视频、微电影以及抖音等新手段、新方式,逐步将其搬上屏幕、“驻进”网络。另一方面从长远考虑,扎实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广泛征集、深入挖掘,千方百计地让红色资源“多起来”。二是潜心研究、科学利用,千方百计地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努力追求“领跑者”速度,兼顾“点”与“面”,真正做到想在前、学在前、思在前、干在前。为了扎实做好全县党史学习教育的协调服务工作,他们在自身积极努力的基础上,主动地与县融媒体中心牵手合作,近期即将推出一档以讲述金寨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诵读》栏目,力争让人们在悉心聆听娓娓动听的故事中受教育、得启发、增信心;4月上旬在《金寨政府网》《金寨史志档案网》《养心金寨》等媒体上推出《纪念建党100周年系列报道》。

  与此同时,将党史学习教育与隆重庆祝建党百年、党史和红色文化研究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积极配合支持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做好“第二届红色文化论坛暨大别山精神研讨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将党史学习教育与送红色基因“七进”活动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史教育的引领作用、不断扩大“七进”活动的覆盖范围、切实增强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效果;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单位的机关党建、文明创建、党史、地方志、档案业务研究及各项重点工作的推进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增强人们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力争通过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确保实现“学党史、抓宣传、增动力、做贡献”的美好愿望和奋斗目标,确保以实实在在的工作、真真切切的效果向党的百年华诞献上沉甸甸的厚礼。(胡遵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