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挂面之乡美好“钱”景——裕安区韩摆渡镇手工挂面产业的品牌提升之路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我在抖音上发的基本都是挂面美景,不仅有很多人点赞,还有很多人在抖音上联系我下单购买!”日前,在裕安区韩摆渡镇手工挂面示范街区,居民卢士文高兴地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抖音作品。她告诉记者,若遇天气晴朗,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挂上千丝万缕、细若丝线的挂面,一根根细细长长的挂面在阳光下闪着银光,一条街望过去煞是好看。

  在韩摆渡镇的马家庵居委会,这里生产手工挂面历时已久,制作的手工挂面细如发丝、清如白玉、洁白光韧、耐存、耐煮、制作精细、工序复杂、绵软味香、易消化、营养价值很高,堪称洁、白、净、干、细五绝,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挂面采取传统生产工艺,18道工序把简单做到极致,每一份正宗手工挂面都要经历和面、开条、盘条、发酵、抻条、上竹、扑粉、晒面等18道纯手工工序,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韩摆渡手工挂面产业的发展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但长期以来,当地手工挂面产业一直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困扰,各项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产量还不够充足。”韩摆渡镇党委书记洪绍余介绍说,如何破解“瓶颈”,提升品牌效益,促进手工挂面产业做大做强呢?该镇立足实际,通过走访经营户和认真研究分析,决定推动建立手工挂面示范街区,沿街弱电入地、安装庭院灯、栽植绿化、改造路面以减少灰尘污染,对墙立面进行改造,形成特色街道、特色产业。同时,为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推动成立裕安区工商联韩摆渡手工挂面协会,从企业沟通、信息服务、产能升级和销售模式入手,使手工挂面产业走上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挂面美景更是致富“钱”景。看着自家的现代化挂面生产厂房,先友手工挂面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先友心里有着无限感慨,从最早的跟着父辈学制作挂面,到现在建起自家厂房,年产挂面10万斤,手工挂面致富路越走越宽。

  据统计,马家庵居委会现有60余户生产手工挂面,其中兴隆居民组达40余户,该居民组生产挂面平均每户每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高峰期每天生产挂面达1万斤,价格在5到6元每斤,年产出手工挂面140万斤,人均近4000斤,产生效益270万元。手工挂面产业带动就业100余人,并逐渐辐射带动镇内其他地区以及周边乡镇。

  “现在足不出户就有订单上门了,很多客户都主动来这,买我们的挂面。特别从去年开展了市级小作坊集中示范区创建后,销售模式改变了,销路更广了。”刘先友介绍说,韩摆渡镇手工挂面示范街区众多商户,都为现在的挂面产业发展感到由衷的高兴。如今,“干净、卫生、美味”是韩摆渡手工挂面的“新名片”,在这里,有许多诸如刘先友这样的手工挂面作坊实现着“华丽变身”。

  手工挂面是韩摆渡镇当地的传统工艺,几乎家家会做挂面。对当地居民来说,做挂面是“家传手艺”,也是祖辈传下来的“饭碗”。在镇政府和区市场监管部门的扶持和引导下,许多手工挂面作坊对生产环境进行了改善,并且办理了食品小作坊登记证,走上了统一规范发展的道路,也进一步打开了市场大门。说起这些变化,刘先友介绍说,去年当镇上和区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找上他,希望他带头开展标准化创建的时候,他信心不足,但是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趟趟地来指导和帮助,不仅解决了难题,也让更多同行积极要求提升自家的作坊。

  “对于特色食品小作坊,我们一方面规范准入,另一方面打造样板,希望好的示范以点带面,促进特色食品加工作坊在生产环境、加工流程、产品品质上进一步规范提升。”裕安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汪辉介绍说,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寓管理于服务,全力推动和督促手工挂面小作坊改造生产场所、改善生产设备、严格生产管理,积极做好规范提升工作,进一步打响传统特色产品的品牌,真正做优做特做强。(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世巧 康家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