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搬出蓄洪洼地 住进幸福高地——霍邱县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安置纪实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70多年,我一直住在城西湖上游沣河边,已经数不清家里被洪水淹了多少次。今年3月份,搬进政府帮忙建的新房,真是遇到了好政策,赶上了好时代。”8月5日上午,霍邱县白莲乡窑流村楼后村民组75岁的脱贫户李永和乐呵呵地说道。跟李永和一样,当前,霍邱县有4.5万村民搬出行蓄洪区洼地,住进幸福高地。

霍邱县境内有城西湖、城东湖、邱家湖和姜唐湖行洪区,面积和蓄洪量均占全省沿淮行蓄洪区三分之一,行蓄洪区涉及22个乡镇,按照《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三年(2019—2021年)分类推进方案》要求,采用直接建房外迁、新建保庄圩就地保护、新建保庄圩迁入3种安置方式,一批又一批备受水患的村民,住进了舒适的新居。

十年九淹,一朝搬迁

李永和所在的安置点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占地25亩,共有59户,多层楼房和一层房错落有致。他与老伴年纪偏大,不想爬楼,于是选了室内面积为40平方米的一层房,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新房地势高,不怕水,家里空调、冰箱、洗衣机、燃气热水器啥都有。”李永和心满意足地说:“以前交5000元保证金,原来3间旧房子拆除后复垦,政府补偿32000元,新房、家电和所有装修一起才花47000多元。”李永和算了一笔账:“老两口每年养老金3000多元,加上村里打扫卫生每年7200元,仅两项固定收入就超过万元。不能什么都依靠政府,自己勤劳一点,日子就会越来越好。”李永和高兴的不仅是住进新居,收入也还不错,在乡村振兴路上,他那股勤劳苦干的劲头丝毫不减。

据霍邱县行蓄洪区安全建设中心主任臧晓诗介绍,该县行蓄洪区居民安全建设工作涉及人数多、任务重、时间紧、责任大。在哪里选址、建多少套房、房子面积多大、设计成什么户型……面对一系列问题,霍邱县迅速成立高规格领导组,组建新机构,精准摸清底数,编制实施方案,制订具体安置政策。让群众广泛参与,按照专家和群众意见,合理规划选址。科学设计35、40平方米一层房,90、120、150、180平方米两层楼房,60、90、120平方米多层楼房,村民十分青睐这9种户型。在建房前,村民签订协议,交纳保证金。建房过程中,选出村民代表监督。房子建好后,邀请村民参与验收。

“沿岗河属于淮河支流,十年九淹,每次村里都来动员转移。今年5月20日搬进新房,7月份台风‘烟花’来袭,我们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在霍邱县冯井镇黄虎村双门组安置点,59岁的村民丁长林,住进一套四室两厅一厨一卫的新房,室内面积120平方米,装修风格时髦,用料也颇为讲究。丁长林说:“老楼房逢水就被淹,2019年,县里启动行蓄洪区迁建安置工程,自己和老伴、儿子和儿媳两户人家,选了两套120平方米的多层楼房。”

丁长林称,老楼房被拆后复垦,加上各项补偿,一共有20多万元。如今,120平方米的新房,每平方米850元,每套10万多元,两套也就20多万元。算来算去,政府的补偿款和支出的购房款基本能抵消。丁长林所在的安置点,占地21亩,入住85户村民,从小区出门大约500米远,就是济广高速公路冯井道口,出行极为便利。安置点内物业由镇村负责,村民目前无需交纳任何费用。

“你们快来看,要扎钢筋了,过些天要灌混凝土,你们觉得钢筋、混凝土可以,那么我们就开始施工……”丁长林说,安置房建设过程中,自己和另外几户村民作为代表,从打地基到封顶,施工方都主动邀请村民参与监督,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大家都看在眼里。“虽然有监理部门,但是让老百姓参与进来,住进去才更安心、更踏实。”不仅仅是在冯井镇,在霍邱县34个直接建房外迁安置点,都有群众全程参与监督。

告别水患,安居梦圆

“这比我以前住的四间小瓦房强多了,做梦也没有想到,都一把年纪,还能住进新楼房。”8月4日下午,在霍邱县宋店镇八里村汤台村民组,68岁的村民汤道中,刚干完手中农活,便跑到村部附近,瞧一瞧刚建好的安置房。“有一层的老人房,还有不同户型的多层楼房,哪怕是看一眼,心里也激动。”从汤道中的话语和眼光中,流露出想彻底告别水患,期待分新房、搬新居的迫切心情。

“老人家,别着急,这些新房都建好了,下个月就能分到手。”八里村党支部书记刘保阳跟汤道中聊起来。1953年出生的汤道中,一直居住在城西湖行蓄洪区低洼处,1991年大洪水冲垮了他家几间茅草房,随后,便建起四间砖瓦房。谁知,一遇洪水,还是顶不住,2020年7月洪水期间,孩子在外打工,房子被洪水围困,自己被镇村干部提前转移到了村部。一听说生活在行蓄洪区的村民要迁建安置,汤道中举双手赞成。2019年底,他带头签订协议,选一套120平方米的户型,并交纳15000元保证金。“加上拆老房子后复垦等各项补偿,选新房基本不要补钱。”汤道中乐呵呵地说。如今,宋店镇八里村8个处在低洼处的村民组,其中有205户统一迁建安置,另外的村民则选择异地自行安置(货币安置)。

在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安置过程中,刚开始有少数群众持怀疑态度。当看到周边的村干部、党员带头做表率,县、镇、村干部逐家逐户做工作,特别是看到安置点的新房位置好、质量可靠、交通便利,各项配套齐全,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到最后的全力支持,并迫不及待地想住进安置点新房。“1991年大水之后,就说要搬迁,到现在都20年了,是真搬吗?要交保证金,房子建在什么地方,建成什么样子呢?”高塘镇冀台村前圩组冀明才老人,今年73岁,2019年底,看到别人都在签协议,他却无动于衷,心里有疑虑。县、村干部揣着政策明白纸、房屋效果图,多次来到老人家中做思想工作。最后,老人心甘情愿地签下了安置协议。

“我住家的地方属于城西湖行蓄洪区,几间砖瓦房被泡许多次,毕竟在那生活70多年,开始不想搬迁。后来,终于想通了,老房子拆除复垦有补助,新房子不用额外拿钱,这么大好事怎么能不干。”今年四月份,在简单装修后,冀明才一家六口人,很快地搬进五里庄安置点,住进了带院子、室内面积180平方米的小“别墅”。如今,冀明才逢人便说党的政策好,老百姓福利多,自觉当起了行蓄洪区迁建安置“宣传员”。

高塘镇党委副书记李阳才说,五里庄安置点面积达538亩(含道路81.05亩),统建安置1561户4721人,是该县单体最大的安置点,冀台、龚浅两个行政村整体迁入,2020年11月建成并分房到户。安置点内配套齐全,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养老服务中心、镇中心小学、幼儿园、商业网点一应俱全,跟城市高档小区无任何差别。安置区管理由城管中队牵头负责,以村管理为主,配备协管员,利用20多个公益性岗位负责卫生保洁,让迁建居民住得舒心。另外,还争取项目资金,新建3000平方米的创业就业中心,解决有就业劳动能力人员就业,真正做到行蓄洪区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发展的目标。(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伟 储著坤 谢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