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中院政治部副主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张红兵(左二)入户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
六安新闻网讯 要元村位于舒城县山七镇的西南角,是该镇最为偏远的一个山区村,虽然生态环境优美,但是由于道路十分不便,商品经济极其滞后,也是市直单位帮扶的全镇三个重点扶贫村之一。近日,记者跟随市中级人民法院驻要元村扶贫工作队的扶贫队员们一道,走近了这个民风淳朴但亟待发展的宁静山村。
从六安市市区出发,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了舒城县山七镇,“从镇上到村里还有40多分钟的山路呢,由于路况不熟且山路狭窄弯道又多,平时我们自己开车上去都十分小心,”市中院政治部副主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张红兵向记者介绍道。
进入进村的盘山路后,确实如此,道路狭窄,海拔很高,往下看去,有一种目眩的感觉。看到记者有些不适,要元村村委会主任陈白京和记者攀谈了起来并介绍说:“我们村子这里地处山区,海拔又高,以前有很多鹞子在山间盘旋,因此名为鹞子园,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谐音成了要元。”
图为贫困户江行柱的新旧房对比。
找准症结 把清病因
精准扶贫首先要找准症结。“正是由于区位偏远,交通不便,要元村这里没有宾馆超市,没有旅游业和农家乐,商品经济滞后,项目发展受限。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经营茶叶、油茶、毛竹等”。驻村工作开展之后,扶贫工作队首先了解掌握全县、山七镇扶贫工作情况和上级有关扶贫政策,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了解了方法。并通过调研,对要元村村情村貌作出详细的了解。
扎实开展精准识别(在册贫困户动态管理)是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开展的第一项工作。“根据相关规定,家庭成员购有5万元以上轿车或大型农用车的,在集镇和城市购有商品房的,有财政供养或大型企业工作等情形之一的我们都清理了出去,共计有26户,同时提名4户为贫困户候选对象,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我们还对上述家庭进行逐户上门核查情况,深入细致的开展思想工作,化解纠纷矛盾,维护和谐稳定。”张红兵告诉记者。
图为记者在养猪户董玉存的猪舍里实地采访。
理清思路 脱贫攻坚
找准症结后,扶贫工作队的成员们迅速理清了思路,并积极开展扶贫工作。
要元村村内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商品经济不发达,农业收入是全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茶叶收入占比较重。今年为了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完成“村出列”的目标,建设要元村集体经济成了扶贫工作队的重要方向。
“鉴于要元村地处山区、海拔较高、雨量充沛、植被茂盛、湿度大、雾大,适合茶叶生产,且品质较好,在周边区域很有名气。经村两委、镇包村干部、及我们市法院驻村工作队联席会议研究并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决定在要元村建设“速生丰产茶园”,打造要元茶叶品牌,发展要元村集体经济,预计3年后可增加5至7万元的集体收入,同时也可以解决要元村村民因茶叶销售渠道不畅、品牌不能打出导致的好茶贱卖问题。”张红兵告诉记者。
家住要元村松云组的刘传银是典型的因病残致贫,2015年由于骨结核总共花费了十几万元的治疗费用,家庭一度负债累累,后期经过手术治疗基本痊愈,仍需定期复查及药物长期治疗。由于生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刘传银的劳动能力,原先在外务工的生活显然变得不太现实了。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帮助刘传银居家就业,并争取了产业扶贫等奖扶政策来帮助他发展茶叶种植。
在刘传银的茶园里,刘传银告诉记者,其种植的茶叶种类为当地较为普遍的“舒茶早”,今年过年后新增了5亩茶园,产量会逐年增长,三年周期到后便可大范围采摘。说到这里,刘传银的眼中满是憧憬。
张红兵告诉记者,村里的茶叶合作社建成之后,像刘传银这样的种茶户都可以吸纳进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建立健全标准和销售渠道,共同发展,该项目在初始调研阶段就得到了绝大部分群众的支持与响应。
致富路上 遍地生机
在要元村要元组,还有一户成功脱贫的养猪大户董玉存,年轻时董玉存一直在苏州建筑工地上做工,当时一个月也就2、3000元钱的收入,孩子上中学后家属又要陪读,家里便陷入了困境。由于年龄增大,身体健康状况也不是很好,董玉村于2015年返回了家乡养猪,之前没有资金,发展很是困难。
“当时我们根据董玉存家的实际情况,为其争取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多项政策,仅县农商银行的政府贴息贷款就有3万元,为其解决了扩大规模但资金不足的难题。还安排其担任生态护林员的公益岗位,也可以适当的贴补家用”。 要元村村委会主任陈白京对记者说到。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董玉存新建了猪舍,规模也从最初的4头发展成为现在的19头,成功的脱离了贫困户的帽子,领取了脱贫光荣证。
通过两天的采访,记者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要元村方方面面呈现的变化及生机。离开时,雨后初晴的太阳正在温暖地普照着这个偏远的山庄,在返程下山的山路上,路边的野草在云雾缭绕的山间迎风摆动。这种生命不屈的暗示,相信预示着脱贫致富的好日子一定就在前方。(记者 杨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