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之隔的幸福村村容村貌整齐有序(图右),河镇村却显得拥挤杂乱。
全村都在用井水
“村里集体账目上没有钱,我们还欠债10多万元呢?”第一次村两委会上,一位村干部的汇报让张鑫感到了巨大的压力。随后,他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跑遍了村里所有的贫困户、了解村里的方方面面。
“张书记来了,快进来坐坐,你看看水管已经安装好了。”6月26日上午,记者跟随着扶贫工作队来到了娘庙组贫困户徐应余家。
徐应余今年81岁,有着50多年的党龄,一直担任着村民组长,他老伴2014年因病去世,家中的51岁大儿子和48的小儿子也因病失去劳动力,至今仍单身与老父亲住在一起。记者发现,徐应余三间低矮的瓦房里,被病魔掏了一空,剩下的几个物件都是老古董。“这个床是我老太留下来的,箱子是我奶奶留下来的,都有上百年了。”徐应余领着记者穿过卧室来到了厨房。不远处,一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手轧井甚是显目。手轧井装在砖砌的墩子上,上面有一个长长的把柄,将把柄往下一按,一股清水顺势而出。
“很多城里的人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手轧井,即便在乡村,也基本上没有人再用了。”张鑫说,在河镇村,这样的手轧井不是贫困户独有,而是普遍存在,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个贫困村的名副其实。
河镇村离县城约有10公里,位于杭埠河中游北岸,河对岸是著名的幸福村。“村里有4000多人,平均每人只有0.4亩土地,大多以种植蔬菜为主。”张鑫说,由于人口密度大,整村房屋建设比较零乱,省道、国道虽在附近,但由于被邻村包围加之村内道路狭小,杭埠河阻隔,“地利”实为劣势。路不畅、水不来、人不富、村贫困是当时真实的写照。
找出了病因就要对症下药。一年多来,张鑫和村两委想办法跑部门、找项目筹资金,修路挖渠、发展光伏、改造危房、安装自来水。“目前我们已经还清了历史欠账,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从贫困村出列应该不成问题。”张鑫说。
张鑫与81岁的困难老党员徐应余交流,想方设法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产业有了销路咋办
“自来水马上就通了;这房子住着不安全,我们会通过危房改造项目帮你搞好;门前的石子路将会铺上3.5米宽的水泥。”张鑫离开时,将一个个好消息告诉了徐应余。激动的老队长久久地拉着张鑫的手,一路交谈一直送到马路边。
午后,张鑫和工作队又戴上草帽、骑上电动车,顶着烈日向下一个贫困户家驶去。路上,遇到的村民都热情地向他们打着招呼,经过一段小路、穿过一片树林,便是太平组贫困户王家兵家。
王家兵家里有个较大的后院,院子里满是飞奔的土鸡,周边还有几间圈舍,圈养着猪和羊。“今年村里帮忙贷款一万元,让我发展养殖业。现在有200多只鸡、50多个鸽子,还有猪和羊,今年的收入全靠它们了。”王家兵说,2005年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后,他丧失了劳动能力,花光了所有积蓄,现在只能在家里透析,每周要透析4次每次需要4个小时。
王家兵堆了半屋子的透析液,记者仔细的数一数,整整有70箱,“这些药够用3个月了,现在政策好,大部分都能报销。可我不能在这坐着等政府送钱来,只要能干我就一直干下去。”王家兵说:“现在就希望鸡和猪羊能卖的掉、卖上好价钱。”
“王家兵的担忧代表了很多贫困户的心声,他们大多愿意通过种养殖业脱贫致富,可就怕产品滞销。”张鑫说,他们走村入户进行产业脱贫政策宣导时,都遇到这样的问题。曾经也有养鸡贫困户因鸡和鸡蛋滞销而找上门来。为此,村里千方百计想办法、找出路,最后把目光锁定在能人大户身上……
依靠能人治“懒病”
对准目标,扶贫工作队在晚霞的映衬下向能人刘志飞的养殖场驶去。说起刘志飞,河镇村无人不晓,他从事养殖业已有15年,拥有丰富的养殖经验、专业的养殖厂地、固定的销售渠道,现在每年向合肥、淮南、阜阳等市场销售大概60万只鸡、10万只鹅。
工作队的到来主要是为了研究“能人大户代替贫困户养殖”事宜、细化相关合同。“按照约定,贫困户将鸡交给我们代养,技术、饲料、销售都由我来负责。”刘志飞说,国家给的补贴全归他们,如果贫困户们愿意可以到鸡场工作,每月有工资,这样他们既有了保障又不用担心销路。
“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行业走,行业跟着市场走。”今年4月28日从张鑫手中接过“扶贫队长”职责的市统计局副调研员胡国安说,虽然离退休不远了,但是扶贫工作和农村生活让他重新燃起了热情与激情。“脱贫不能只靠政府帮扶、能人带动,更重要的是扶志。精准扶贫不仅要精准到人,更要精准到人的志气、精神、骨头,真正对症下药,治好‘懒汉病’拒绝‘等靠要’,挖掘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才是长久之计。”胡国安说。
从刘志飞养殖场出来,夜幕开始降临,远处的活动广场聚满了跳舞的村民,喧嚣下工作队回到了宿舍——原来破旧的老村部。
掏出本子、打开电扇、拿出资料,张鑫开始认真的填写扶贫日志;7时,他的微信嘟嘟的响个不停,团聚的时刻到了,镜头那边两岁多的女儿欢快地喊着爸爸。
一年多来,张鑫由父母的宠儿变成了群众的依靠,习惯了自己洗衣做饭,代步工具由汽车变成电动车,讲接地气的百姓话,“最思念的莫过于孩子和家人。”张鑫说,如今充实了新力量,村容地貌也越变越好,但仍有许多事情需要去思考和解决。
记者 张少尉/文 田凯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