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字报道
答好脱贫卷 掀开振兴篇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66666539.JPG

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霍山县磨子潭段龙井冲段。 记者 田凯平摄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会上,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大湾村,从一个贫困的小村庄蝶变成令人神往的美丽乡村。

  芳菲四月,草长莺飞。日子被和煦的春风吹过,皖西大地一天天地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

  这一切,跟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走进大湾村与大家共商脱贫攻坚大计紧紧相连。

  五年来,六安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六安时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及省、市有关要求,截至2020年底,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历史性地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

66669998999.jpg

裕安区青山镇土门店村  记者 岳阳摄

  做好“必答题”,攻克贫困堡垒

  “啊,金寨山水秀,大湾村换新装。山高水长千万里,迎来百花香;啊,金寨山水秀,大湾村换新装。梦绕魂牵故乡美,最恋是我家乡……”中午时分,在金寨县大湾村都会响起这首由村民自己写词、作曲的村歌——《情怀大湾》。当前,正是六安瓜片上市时节。在大湾村茶场的茶叶炒制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来回不停地翻炒鲜叶,远远便能闻到浓浓的茶香。在鲜叶收购点,现场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前来交售茶叶的茶农络绎不绝,他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在数十公里之外的响洪甸水库中下游的麻埠镇,采茶员工们抢抓农时,每日天蒙蒙亮就到茶园“打卡”,山上山下处处可见采茶工的身影,他们穿梭在茶园中,双手上下翻飞,清香稚嫩的叶片落入竹篓中。

  据麻埠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该镇立足自然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科学规划,发展绿色有机茶园3万亩,形成了家家有茶园,户户制瓜片。同时,产茶的山区乡镇,还善于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扶贫产业相结合,延长了产业链条,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达到了以茶增收、以茶强镇的目的,探索出了一条茶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一大批群众除了可以获得茶园租金外,还可以到基地务工,开办茶谷小院,建起了民宿,吃上了“茶叶饭”,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记者从市扶贫局了解到,以麻埠镇为代表,近年来,六安着力实施以“培育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推进三种经营,打造八大产业集群,做好N种要素结合”为主要内容的“138+N”工程,以“六安茶谷、淠淮生态经济带、江淮果岭、西山药库”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平台为载体,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培育扶贫带动主体,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生产的能力,增加贫困人口经营性、资产性和工资性收入,拓展可持续的稳定的增收渠道。截至2020年底,四大平台覆盖全市7个县区103个乡镇,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已带动超过40万贫困群众增收。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市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和脱贫攻坚政策“百场宣讲”“举旗帜、送理论、助脱贫、创文明”宣讲等一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脱贫攻坚宣传舆论氛围,形成人人参与脱贫、人人关心脱贫的强大合力。在皖西大地上,各级扶贫组织和广大村民一道,以冲刺状态跑出决胜姿态,坚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领各项工作、以各项工作保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围绕高质量脱贫“一大目标”,融合红色和绿色“两大颜色”,打牢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基层组织“三大基础”,做实西山药库、六安茶谷、江淮果岭、淠淮生态经济带“四大平台”,实施特色产业增效、边缘边远均衡、防范返贫预警、内生动力激活、特殊群体关爱“五大举措”,坚决打赢打好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战。

  答好“加试题”,完成脱贫任务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当口,一个个挑战不期而至。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我市始终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尽锐出战,认真答好疫情汛情两道“加试题”,决胜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我市位于安徽省西部,2000年3月撤地建市,现辖霍邱、金寨、霍山、舒城4个县和金安、裕安、叶集3个区,总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90万。六安市是全省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扶贫任务重的地区之一,历来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全市所辖4县3区中,国家级贫困县4个,分别是霍邱县、金寨县、舒城县和裕安区,其中霍邱县、金寨县被列入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同时也是省级深度贫困县);省级贫困县1个,为金安区;叶集区比照享受省级贫困县待遇。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市贫困村总数442个,贫困人口总数70.96万人,贫困发生率13.84%。

  记者从市扶贫局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取得前所未有的增长。全市44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村均收入34.37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达97个。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从建档立卡时的2746元增长到2020年的13009元,年均增速29.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8393元增长到2020年的14449元,年均增速9.5%;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取得前所未有的改善。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覆盖,村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和合格村医,贫困人口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累计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5.5万户、易地搬迁33555人,贫困人口自来水普及率由32%提高到96%,所有贫困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及饮水安全均得到保障。同时,实现所有行政村通4.5米宽水泥路、城乡公交一体化、光纤到村和无线网络全覆盖,全市县域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分别达99.85%、99.99%,群众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乡村产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坚持“稳定脱贫奔小康、绿色减贫促振兴”,依托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平台,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着力推进产业规模发展、融合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特色产业扶贫园区450个,八大特色主导产业实现综合产值366亿元,累计带动超40万贫困人口增收。消费扶贫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已有2155个扶贫产品通过国家认定并发布,累计销售扶贫产品19.35亿元。累计建设扶贫车间163个,开发保洁、保绿、护林等10多种公益岗位,实现近4万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农村环境取得前所未有的提升。深入实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和“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累计完成48.6万户卫生厕所改造,实现所有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基本实现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8%以上;乡村治理水平取得前所未有的提高。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扶持创业,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扶贫政策,贫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高。通过脱贫攻坚的洗礼,一大批讲政治、善作为、敢担当、能攻坚的干部得到了锻炼提高和提拔使用,提升了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关山万千重,相与克时艰。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六安广大干部群众努力把疫情、灾情影响降到最低,越是艰险越向前,全力答好“加试题”。

  写好“思考题”,接续乡村振兴

  连日来,在金寨县铁冲乡的田间地头、村庄周边,各个村的公益岗位人员及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拿着长柄钳、扫把、水桶等工具,对乡镇街道、村组道路的垃圾进行清理清扫,并抢抓雏菊萌芽前的宝贵时机,给乡内的雏菊进行灌溉工作,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加快建设乡村振兴“添彩”。原来,这是该乡根据申请扶贫公益岗贫困户的自身特点和劳动能力,把公益性岗位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实行日常管理与重点时段集中行动的灵活管理方式,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了公益性岗位,做到因事定岗、以岗定人、按需定员,以扶贫公益岗位带动贫困户增收,为建设美丽乡村添砖加瓦。

  六安各地纷纷通过脱贫摘帽后的“接力跑”,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努力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先后出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统筹资源集中力量全力推进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打出了助力脱贫攻坚的政策组合拳,构建了覆盖全面、环环相扣的政策体系。

  脱贫防贫不松劲,乡村振兴抓得紧。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五年过渡期政策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成色更足更优、聚焦农业高质高效、聚焦乡村宜居宜业、聚焦农民富裕富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全面衔接、无缝衔接、平稳衔接、有效衔接,全面开启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征程。

  新起点 新征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金寨县大湾村地处大别山腹地,交通不便,曾是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山村。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湾村,与乡亲们共商脱贫攻坚大计,指出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经过几年的发展,大湾村已实现整村脱贫出列。截至2020年底,六安市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历史性地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扶贫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将使农民群众的收入更为稳定,助力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和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当下,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锤接着一锤敲,自觉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同时,要保持政策的稳定和可持续性,不断激发产业、市场、教育、文化的内生动力,从而更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写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不断迈进。(记者 张瑞)

六安新闻网主办|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