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安区施桥镇唐畈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精品水稻种植产业为主要抓手,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50多万元的历史突破,在施桥镇26个村(居)中位列第一。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该村创新乡村治理机制的大胆探索,也正是这种成功的探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唐畈村地处施桥镇西部,下辖16个村民组,总人口约2048人。在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后,该村将工作重心转向乡村振兴,全力聚焦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增收致富工作。然而村两委发现,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土地流转、环境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村干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不仅疏远了干群关系,弱化了党组织的凝聚力,还给乡村振兴的推进制造了障碍,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2020年7月,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唐畈村“明理堂”乡村治理理事机构正式成立,该机构以理事小组为中坚力量,由该村党员、村民代表、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乡贤或其他素质高、公信强的村民组成。小组推选1名组长暨理事长,负责“明理堂”日常工作;理事小组成员由村党支部推荐和群众举荐相结合,村委会发放聘书,任期3年。目前“明理堂”成员共有5名,其中村“两委”1人;党员代表3人;村民代表1人。
“其实自脱贫攻坚全面启动以来,村里的矛盾纠纷就变得越来越多,由于边缘户与贫困户无法享受同等政策,2014、2015年贫困户与2016年之后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享受政策上也有差别,造成很多村民群众思想上想不通,进而上升到群众之间、群众与村两委乃至镇党委、政府之间的矛盾。”“明理堂”理事长邓典敏是唐畈村老村医,也是拥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为人热心的他多年来在村里红白喜事上担任司仪,也经常充当群众纠纷的调解员。“明理堂”成立以后,他被大家推选为理事长,专职干起了调处矛盾纠纷的工作。
“我们的理念就是为村两委排忧,为农民群众办事。通过说法、讲理、办事,不仅有效化解了村里的矛盾纠纷,还帮助很多群众办成了困扰多年的急事、难事,大家都说‘明理堂’办得好!”邓典敏告诉记者,自“明理堂”成立以来,唐畈村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明理堂”处理协调村级大小事务39单,收获“接单证书”35张,群众知晓率、满意度进一步提高。而邓典敏本人也在去年建党100周年之际获得了六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得到组织和群众的一致肯定。
村支部书记胡绪勇告诉记者,如果不理顺人际关系,那么乡村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他向记者举了例子:2020年6月,“明理堂”成立后处理了第一个纠纷,该村邓圩和胜利两个村组因土地流转前的水渠、当家塘归属及修整等问题产生矛盾,土地流转进程一度陷入停滞,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明理堂”的介入下,邓典敏带领理事组成员反复到两个村民组村民家中做思想工作,通过多次的讲政策、说道理,最终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土地流转顺利推进。
“明理堂”的设立大大减轻了村班子以及联村干部的工作负担,使村干部腾出手来,腾出精力来打造村集体经济。胡绪勇告诉记者,2020年开始,唐畈村集体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527亩,专门从事精品水稻种植,同时积极打造有品质、有影响的乡土品牌“唐畈农品”,委托第三方加工企业进行真空包装,线上线下拓展销售渠道。2021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56.8万元,全村8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的模范村,真正实现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曹辰 崔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