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春风起,巅峰雪未消。”雪后初霁,村子四周的山巅还有许多残雪未融,在阳光折射下一片耀眼。
三河村位于霍山县诸佛庵镇西南部,平均海拔450米左右。村子以茶闻名,全县第一家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在这里成立的。
早春二月,天气晴好,正是春耕备耕的大好时节。河对岸的高山茶园里,辛勤的茶农们都在忙着剪枝、挖沟、追施农家肥,迎接新一年的茶春季。
山坡下,两幢二层小楼并肩而立,门对竹海茶园,前后都有干净整洁的庭院,院门口挂着“美丽庭院”的铭牌。69岁的张德青老人正在大儿子张友发家的后院清扫残雪,妻子汪德云则在小儿子张友权的院子里收拾菜地。
“我家总共有10口人,大儿子在霍山县城打工,小儿子在东北吉林做家俱生意,孙子们都在父母身边,家里就我们老两口。不过儿子媳妇都孝顺,逢年过节都会带孩子回来团聚。现在村里的路修好了,漂流旅游发展起来了,就连像我这么大年纪的老年人也能在漂流公司找到活干,村里人的日子是越来越红火了。”初春的暖阳照在院子里,张老夫妻俩笑得很惬意。
“全县最早一条村村通公路就在我们三河村。现在全村水泥路27.1公里,基本上实现了组组通。通过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完善河堤护岸、实施民生工程、农网整改等工程,现在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观。通过美丽庭院的评比,各家各户都争着把自家的庭院整饬好,共建美丽三河、魅力三河。”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坐在张德青老人家的庭院里,村委会副主任杨瑞自豪地唠起村子近年来的巨大变化。
三河村总面积15.3平方公里,辖21个村民组,440余户,1780余人。一村有三河,江家河、帅家河、尹家河三条河流穿境而过,境内河流落差大,水量丰沛,水资源丰富。三河村建有高板岩水库,下游梯级开发有4座水电站。这些水利设施每年的水资源项目服务费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创收6万元左右。
2019年,三河村通过招商引资,投资1.2亿元,成立了霍山县亲水慢享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上马了“神仙谷”漂流项目,每年的漂流季有100天左右,日平均接待游客近1000人,每年的项目服务费也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元左右。
“这个神仙谷漂流有我们自己的特色,总里程2.1公里,它是由大大小小20多个山间溪潭连缀而成的,每个水潭我们都要安排一两个从当地村民中招聘的安全员,再加上景区秩序维护员、停车引导员、保洁员等等,在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当地村民的务工收入,帮助70多名群众实现了就近就业。附近村民还可以开办农家乐、卖漂流用品和茶叶等当地土特产,让更多山里人也能吃上旅游饭,发上旅游财。”杨瑞高兴地说,“下一步,我们还准备扩建停车场,建设彩虹滑道等,增开农家乐和民宿,让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
离张德青家不远的极石石斛产业基地里,回乡创业青年张超正在带着十几名村民给新扩建的70亩石斛园加装隔离钢丝网。32岁的张超一开始在上海做设计和销售,2016年在云南丽江种植天麻等中药材,2018年回到家乡三河村,加入了同村两位青年创办的极石石斛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当地丰富的石头资源,在省级非遗传承人何祥林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的基地已经由创业之初的几十亩发展到今天的300多亩。2021年,极石石斛创收500余万元,带动40余名村民年人均增收6000余元,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忙完石斛基地里的活,张超又开始摆弄起自家院子里的绿植和盆栽。“年轻人回乡创业,首先要找到适合家乡水土的好项目,还要能耐得住寂寞,放得下架子,扑得下身子,慢慢沉淀把它当成自己一辈子的事业来做,才有可能把它做好。”多年的摸爬滚打,张超对自己回乡创业的经历深有感触。
他指着自家的房前屋后说,“我们三河村别的不多,就是山上的竹林多。现在毛竹市场不好,卖不上价钱,但我们这里的海拔和气候却是林下石斛最好的种植环境。下一步,我们打算进一步流转附近村民的山场和竹园,发展霍山石斛特色种植,打造石斛观光体验园,在壮大企业自身实力的同时,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让我们三河村早日达成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梦想。”
一路青山绘美景,三弯绿水做文章。踏实勤劳的三河人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靠自己的双手,探索出极具三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开春后,我们就尽快落实阳排公路建设项目,那时候到我们这里来玩就更方便了。三河村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今年想冲刺百万元村。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把三河村环境变得靓靓的,产业变得棒棒的,人气变得旺旺的!”杨瑞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