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和旅游局抢抓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机遇,着力打造全国红绿融合发展示范区、长三角高品质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目的地和上海、合肥的最美“后花园”,推进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带合作共建。
完善区域协同机制,扩大文旅合作朋友圈。在实施过程中,建立机制、招引项目、强化推介,成为三大抓手。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率队赴河南、上海等地共商区域文旅协同发展大计,先后签订《大别山区域文旅合作联盟框架协议》《六安黄冈协同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项目合作协议》《上海市、松江区文旅局与六安文旅合作框架协议》,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文旅宣传推广、文旅产业合作与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强化相融相合,以项目为牵引。河南景盛文旅集团投资的大别山滑雪旅游度假区、六万情峡景区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文旅产业“十佳落地项目”。上海携程、沁居投资的携程度假农庄金寨大湾店、少间·凡尘里、少间·素心谷等精品民宿正式营业。与驴妈妈集团合作打造“十万剧场”沉浸式演出剧目《立夏》入选安徽省文旅创新实践十佳案例;南山南·梦享村打造长三角文旅融合的田园新景,让游客眼前一亮。同时强化宣传推介,创新性推出“大别山牵手三山五岳”活动,共谱山水华章。市县联动赴上海等重要客源地城市举办文旅推介活动20场,开行“乐游长三角·六安号”红色专列17趟。出台了《长三角地区职工赴六安市疗休养优惠政策》。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擦亮红色文化新名片。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六安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提升红色资源保护法治意识,应保尽保。全市现有首批红色资源13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86处(340个点),包括国保单位4处(18个点),省保单位21处(49个点),市保单位33处(36个点)。全市馆藏革命文物586件。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编制实施《六安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打造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主轴,以“红四方面军主要发源地”和“红军故乡、将军摇篮”为“两翼”的“一轴两翼”红色旅游格局。成功创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9个、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5个、省级红色旅游小镇3个、3A级及以上红色主题旅游景区13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6个、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49个。“坚持保护利用并重 助力老区脱贫攻坚”案例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成功入选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红色基因库首批试点单位。
同时,精心打造旅游线路。构建“1+N”大别山风景道体系,推动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推出“挺进大别山红色之旅”等精品红色旅游线路3条,六安红色旅游学党史精品线路10条等等。
厚植绿色生态底色,拓展文旅新质生产力。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开发新模式,实现山岳型、亲水型产品业态升级。主要包括生态景区游、康养度假游、“大别·乡宿”游。打造天堂寨景区、万佛湖景区、大别山主峰、大别山石窟、佛子岭水库、临淮岗等52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遴选12个重点景区实施“一景一案”改造提升,加快旅游迭代升级;积极推动大别山中医药、森林、温泉为特色的康养旅游发展,获评养老服务业长三角康养基地2个、省级示范康养旅居项目6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5家、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9家;同时,将民宿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实施“生态原味·乡宿六安”旅游民宿“1289”工程,推出《“大别·乡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地方标准,制定《六安市加快“大别·乡宿”发展激励机制(试行)》。
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绘就区域合作新篇章。首先是共同唱响民歌。我市牵头与安庆市、河南信阳、湖北黄冈共同进行大别山民歌普查,历时两年编纂出版《大别山民歌精选》,收录大别山民歌458首,建立数字档案永久保存。在我市举办鄂豫皖三省四市大别山民歌邀请赛,展示保护传承成果。其次是共同讲好故事。市政府与安徽、湖北省、河南省三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红色大别山 同心庆华诞”——鄂豫皖大别山区革命文物讲述大赛,讲好故事,让革命文物“活”起来。三是共创阅读品牌。举办“星火石库门‘阅’进大别山”首届大别山红色阅读马拉松活动,鄂豫皖沪三省一市图书馆通过共办阅读赛事、共读红色书籍等多种形式,让更多读者在阅读中重温革命历史,追寻红色足迹,推动鄂豫皖沪四省市深化交流合作。(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