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金根银杪织幸福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七版FE78B6.jpg


七版40836.jpg

杞柳生产基地

七版AB70B5.jpg

柳编筐篮

七版F2539.jpg


七版B4F935B.jpg

柳编制品交易市场

  “手拂青丝心向阳,沿淮三月柳条长。平川雨洗纤尘渍,大野风梳碧玉妆。春日暖,夏风凉,家家户户织琳琅。五洲四海天辽远,好梦今宵织满筐。”

  每每诵读六安诗友祝家明的这首《鹧鸪天 吟霍邱柳编》小令时,脑海里便浮现出杞柳随风摇曳的景象,情不自禁地联想到霍邱柳编的前世今生。

  阳春三月,在杞柳种植基地徜徉,满眼一望无垠的杞柳,沐浴着和煦春风,青翠欲滴,充满勃勃生机;数不胜数的万千枝条,宛若少女的秀发,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令人心旷神怡,陶醉不已!

  杞柳,又名柳条、绵柳、簸箕柳、笆斗柳、红皮柳,落叶丛生灌木,适宜河流两侧低洼易涝地和荒滩生长;主根少而深,侧根比较发达,耐涝、耐寒、耐碱、耐高温;在水淹长达两个半月的情况下仍能生长,在无雨季节可防风固沙,雨季到来时可防洪护堤。广置杞柳,不仅可以保护农田,发展观光农业,还可以调节气候,促进生态平衡。生长在淮河岸边的杞柳,枝条粗细匀称,无分叉,光泽度好,柔韧性强,是人们非常喜欢栽培的树种,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垂青与呵护,生生不息,旱涝不绝,彰显出无穷无尽的魅力与神韵。

  (一)

  霍邱县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西与河南固始接壤,东傍淠河与寿县交界,南与裕安、叶集区毗邻,北依淮河与阜南、颍上两县隔水相望。域内拥有城东湖、城西湖和大小水库几十座,由西往东,史河、泉河、沣河、汲河、淠河等大小河流穿境而过,大小塘堰,星罗棋布,水域面积高达1.42万公顷。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环境,造就了滩涂众多,其中82千米淮河大堤内外有滩湾洼地36万余亩,这里自古以来就生长着难以计数的杞柳、芦苇、荻柴等木本和草本植物,为黎民百姓生存繁衍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产生活资料,既是活命泉,也是摇钱树。

  据史料记载,早在6000年前,霍邱这块膏腴之地就有人类生活。春秋初中期为蓼国属地,公元前622年被楚公子燮所灭,设蓼邑,归楚国管辖。大约在春秋前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人们,利用随处可见的杞柳资源,制作一些简单的筐、篮、篓等生活用品,方便生活。做工原始粗糙,主要突出实用性,能储运东西即可。

  创造古蓼文明的先人们,在淮河南岸繁衍生息,传承着生产生活本领,其中柳编技艺也得到了继承与发扬光大。到明清时期,柳编比较兴盛,大多数农家都有人会编筐打篓,部分家庭将多余的柳编产品拿到街市上出售,赚取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掀起治淮热潮,并大力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不断提高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柳编工艺重获新生,再度得到兴盛与发展,产品由十几种增加到几十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人们赶集上店,都能够选购到中意的柳编产品,主要有抬篮、提篮、挂篮、洗衣篮、粪筐、笆斗、簸箕、笸箩、团簸、柳箱、渔篓等。这些日常的生产生活用具,工艺趋于细腻,款式趋于多样,比较敦实耐用,深受广大用户青睐。

  沿淮各地传统的庙会,渐渐演变成物质交流大会。每逢会期,大街小巷人头攒动,交易的物品堆积如山,种类齐全,多姿多彩,令人眼花缭乱,其中不乏款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柳编产品。许多农人肩挑、身背、手挎着选购的柳编制品,笑逐颜开地返回村庄,随时使用,发挥应有功用。一旦用坏,便寿终正寝,当作烧锅柴火,煮饭炒菜,丝毫都不浪费。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华夏大地,吹亮了沿淮人民的眼眸,吹醒了沿淮人民的心灵。他们瞄准家乡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丰富的杞柳等资源,结成团队,发展壮大柳编产业,大力提升利用效率,把昔日的烧锅燃料变成摇钱树和财神爷,变成脱贫摘帽、发家致富的金根银杪。

  地处淮河南岸的临水镇的潘同春和姜家湖乡的姜家辉等人,发扬敢于带头吃螃蟹的精神,分别在家乡小店村和姜台村,率先成立小型柳编厂,将长期分散的一家一户的编织艺人,集中到厂内编织,既可保证编织时间,又便于相互切磋编织技艺,提高编织质量,并初步形成有组织、有纪律的编织队伍,攥紧拳头,形成合力,主动奔赴市场,搏击风浪,大大增强了抗御风险的能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花独放不是春,众花齐绽春满园。在潘同春和姜家辉等人的启发和带动下,古蓼大地沿淮沿湖乡镇的编织农户,积极主动抱团取暖,雨后春笋般成立上百家大大小小的柳编企业,仿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芒,为成百上千的编织户寻到了脱贫之路,开启了致富之门。其中规模较大、经营范围较广的柳编企业主要有华安达、庆发湖、天华、绿缘、益佳等公司。经过20多年的滚动发展,霍邱柳编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覆盖临淮岗、临水、朱港、周集、范桥、王截流、城西湖、新店、宋店等近10个乡镇。截至2003年,杞柳种植面积由改革开放初的3000多亩发展到10余万亩,形成柳编专业村50多个,加工的能工巧匠3万多人,销售额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柳编企业达30余家,其中有出口创汇实绩的19家,产品销往欧美和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近2亿美元,成为霍邱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撑起了一片新天地。沿淮老百姓高兴地说:“柳编,编来了楼房,编来了新娘,编来了幸福,编来了小康!”

  (二)

  霍邱柳编产业在企业积极作为、政府鼎力推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呈现出快速发展、欣欣向荣的喜人态势,带动乡村发展的力量越来越强,在海内外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2002年,庆发柳编集团乘势而为,投入4000万元人民币,在临淮新镇兴建占地26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柳编大市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柳编产品集散中心。内设柳编技术研究部、培训学校、生产车间和样品展示厅,为人才培训、产品研发、样品选购和成品加工提供系列服务。一栋栋生产车间和产品仓库,造型别致的展示大厅以及研发中心办公大楼,鳞次栉比,高端大气。西依农民公园,北傍淮河主航道,面临新镇大街,水陆交通便捷,绿树成阴,渠水绕流,花香四溢,环境优美,别有洞天。柳编展示大厅内依次摆满形态各异的样品,有厚重大气的沙发、圆桌、坐床,有古色古香的花瓶、茶几、板凳,有小巧玲珑的花篮、果盒、提篓,还有造型新颖灵巧的插件、挂件和栩栩如生的鸡鸭兔等小动物,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

  柳编大市场的建成,吸引沿淮3万编织农民从事杞柳编织,柳编生产范围辐射沿淮湖近20个乡镇,在安徽、河南、山东等地建立28个直属分厂、56个生产点,在深圳、山东临沂建立了柳编出口分公司;销售市场拓展到欧美及东南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柳编工艺品还走进了美国白宫,创造了出口营销的奇迹。

  华安达集团旗下的淮美奇工艺品有限公司,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潘同利、省级非遗传承人潘勘、市级非遗传承人沈家明等带领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成立拥有20多人的柳编工艺品专业研发设计团队,他们始终瞄准市场需求,融入现代生活元素,依凭超前的时尚设计理念,每年在传统花艺篮、果蔬篮、园艺工艺品和装饰工艺品方面,迭代创新品种达5000个以上,牢牢占据市场先机,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柳编工艺品生产领域的常青树。

  随着霍邱柳编的声名鹊起,影响日隆,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紧抓机遇,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非遗项目和生产保护示范基地,同时申报霍邱柳编非遗项目传承人,均取得成功,让人刮目相看,为提升霍邱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出重要贡献。

  2008年12月31日,霍邱柳编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2020年7月27日,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2007年12月28日,入选六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录;2008年12月4日,入选安徽省第二批非遗项目目录;2011年5月23日,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批非遗项目目录。

  华安达集团(公司)总经理潘同利于2009年12月31日被批准为霍邱县第一批非遗项目(柳编工艺)传承人;2013年7月30日,被批准为六安市第三批非遗项目传承人;2015年3月2日,被批准为安徽省第五批非遗项目传承人;2018年5月8日,被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批非遗项目传承人。

  2024年3月20日,中国文化旅游部公布《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作为霍邱柳编项目依托单位的霍邱淮美奇工艺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霍邱柳编生产保护示范基地”。保护范围为临淮、临水、周集、城西湖、宋店、新店6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发展进步,霍邱柳编工艺水平日益提高,不再拘泥于农耕生活之所需,在继承古代柳条的削制、分捻、立编等工艺手法基础上,大胆开拓,不断创新,编织工艺日趋精湛,发展成精编、细编、透花编、套色编、染色编、混合编(柳竹混、柳麻混、柳木混、柳草混、柳草木混)等几十种编织技法,由农渔业领域延伸到家居、服饰、园艺、庙堂等多个领域,形成独树一帜的柳编新型工艺技术,发展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时尚和艺术表达方式,令人眼界洞开,叹为观止。呈现出以下特点:

  纤细柔韧。柳条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便于编织、折叠、结扎,柳编作品具备细腻和流畅的线条。

  色彩丰富。既可使用柳条的自然颜色,也可以进行染色,使作品的色彩更加丰富多样,光彩迷人。

  生动逼真。柳编作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各种动植物、人物和景致的生动形象,形神兼备,呼之欲出,给人以生动写实的感觉。

  实用性强。作品可以用作生产、装饰和馈赠的礼品,也可用于一些实用工艺品的制作,如桌、椅、床、茶几等,既美观大方,又经济实用,深受用户欢迎。

  霍邱柳编除了具备上述特点外,在质量技术要求方面也十分严格。其栽培品种必须是霍邱沿淮环湖洼地原生杞柳品种,即霍邱大白皮柳条。对杞柳生长的土壤和地块有明确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的湖滩地或低洼潮湿的淤土细沙湿地,PH值在5.2至5.66之间。在扦插、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收割等环节,都有具体明确要求,不可越雷池一步。用于编织的柳条选择粗细匀称、无分叉、光泽度好、韧性强的,否则被视为废品或次品,弃之不用。必须手工编织,选择经编、扭编、平编、立编、钉编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进行编织,杞柳条占成品表面积的80%以上。编织的成品手感光滑,其性柔韧,耐撞击、摔打、挤压,无霉变,无异味,无斑痕,无污染,透气性强,经久耐用,生态环保,质量上乘。

  柳编的加工流程也比较复杂,需要经过选料、浸泡、漂白、清洗、编织(或造型)、修理、熏蒸、染色(或喷漆或打蜡)、晒干(或烘干)、包装十道工序,方能装车装船托运,投放市场,供广大客户选购。

  为保证霍邱柳编符合生产标准,不发生质量问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于2019年11月,由国家文化旅游部对外公布,霍邱县淮美奇工艺品有限公司获得霍邱柳编项目保护单位资格。2023年10月31日,霍邱柳编项目保护单位评估合格,并公开发布。该公司始终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标准生产,不断创新产品,拓展销售渠道,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公司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营业额稳步上升,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5030万元人民币,纳税164万元人民币,受到地方政府表彰。

  (三)

  柳编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不仅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装饰领域,还被用于艺术创作和文化活动,富有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传承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智慧和审美观念,体现华夏民族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其次,其制作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艺,培养了人们的耐心和专注力,对提高人们的优良品质有着积极影响。再次,柳编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其柳条的韧性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其作品中的花鸟图案寓意着吉祥与美好。

  各级政府认识到柳编的文化内涵和较强的带动力及影响力,持续加大对柳编产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组建研发团队,通过免费举办柳编手工艺培训班、组织传统工艺品设计大赛、举办柳编工艺品展示营销活动等途径,为柳编产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取得良好成效。华安达集团董事长潘同春感慨地说:“没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扶植,没有社会方方面面的热情支持,我们公司发展不到今天,取得不了这么多显著业绩与诸多荣誉。我什么时候都忘不了党的恩情,决心不负组织栽培与希望,继续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带领更多人走向富裕安康的生活!”

  为助力霍邱柳编等特色工艺品加速出口,六安海关一对一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溯源管理体系,完成出境的柳编制品生产企业注册登记,定期梳理辖区内需要对外推荐的注册企业,做到应推尽推,引导企业关注输入国家和地区最新政策。建立及时沟通反馈机制,解决通关疑难问题;推行预约申报、远程查验等便捷举措,落实证书自助打印、智慧审批等便利措施,让货物通关提速增效,倾心为柳编出口创汇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让受益企业感动万分,情不自禁地翘起大拇指。

  (四)

  多年来,霍邱柳编企业始终注重产品宣传与营销,积极参加旅游商品展销会和广州贸易交易会,不断提升知名度,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安徽庆辉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沙涛参加广交后高兴地说:“我们公司的产品不断创新改进,深受国外客户青睐,订单生产周期已经排到2025年。”

  霍邱首上柳编工艺品有限公司参加广交会,没有使用线上“连线展示”和“VR展位”功能,却以一段企业介绍词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古老的淮河,清澈的河水,一望无际的风吹柳低见牛羊的嫩绿的杞柳滩……就是我们美丽家园。这里的人们从小就在淮河边割草放牛、编筐打篓,练就一手柳编绝活。”这段话质朴无华,充满对家乡和家乡特色产业的热爱之情,读后让人心动不已,收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赢得了丰硕的订单,格外欣喜。

  随着霍邱柳编产业的崛起和对外影响力的提升,吸引省内外诸多高校学子前来研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受教育与启发。

  早在2014年,上海复旦大学就将临淮岗景区确定为研学基地,连续多年安排师生前来参观柳编大市场和柳编展示大厅,走访编织农户,调研柳编文化,了解沿淮人民群众今非昔比的幸福生活,开阔了眼界,增强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浓郁感情。2023年和2024年7月中旬,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分別组织几百名师生参加暑期实践团,先后来到霍邱城关、临淮、临水等乡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感受柳编工艺品“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见乾坤”的独特魅力,获取“一编一织皆心血,霍邱柳编传天下”以及“霍邱柳编编织的是生活,传承的是文化”等深刻认知,可谓满载而归、不虚此行。

  (五)

  如何将传统的文化技艺进行传承,深入地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技艺完美结合,推动乡村旅游经济稳步提升,让非遗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孕育出更好的新时代乡村文旅?针对这一问题,霍邱县文旅体中心主任张健表示:“我们将按照产业带动、示范引导、政策支持、融合发展的原则,持续推进我县非遗文化传承发展,依托淮河文化园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度融合‘非遗文化+文化旅游’共同发展,利用临淮岗风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柳编、泥塑、木刻等非遗产品生产链上下游的原料加工、仓储物流、产品包装、网页设计、录像摄影等行业发展,助推柳编文化等产业逐步集聚,倾力打造标准化、品牌化的非遗融旅经济产业新高地,为加快霍邱和美乡村建设步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怀着对霍邱柳编产业发展前景的展望,不禁心潮激荡,口占一首《霍邱柳编咏贊》,以抒心绪:葳蕤杞柳洼涂间,傲雪顶风不畏寒。喜沐春阳翻碧浪,笑接秋雨起白烟。脱胎换骨金银贵,打篓编筐宇宙宽。往日农家烧火棍,今朝越海雀成鸾。(庄有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