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故事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黄 仁 廷 传 略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百战沙场碎铁衣,千年江山血染成。在一代开国将领中,少将黄仁廷虽算不上一代名将,但其受伤次数之多却是军中少有,其伤残后仍浴血奋战、顽强不息的精神更是令人赞叹,堪称佳话。

  烽火百战甲胄穿

  黄仁廷,六安县黄涧河(今属六安市裕安区石婆店乡)人,1911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务农。10岁时,他因在地主田边割牛草,小拇指被地主婆砍断。15岁,父母双亡,家里无田无地,破茅草棚中空空荡荡。他只好将三弟、四弟寄养在伯父家中,将五六个月大的小弟弟送给一个没有孩子的农民当儿子,自己和二弟为人打长工、抹短工,起早歇晚,终年辛劳也难得饱暖。

  风云涌,烽火起。1929年11月,独山起义后,六安三区红军游击队来到黄仁廷的家乡,他参加了游击队,随游击队和2300多名赤卫队员攻打麻埠,连攻四天,因霍山守敌一个团驰援麻埠,游击队和赤卫队才撤出战斗。1930年1月,他所在的安徽游击第一纵队编入红三十三师一零六团。2月,红三十三师在三十二师配合下,再次攻打麻埠,他自告奋勇当向导,带着部队从山间小路直插敌人后方要地梁山寨,一举击溃守敌张季荃部300余人,接着又随部攻打独山,恢复了赤区。5月,他被编入红一军第三师,在红军队伍中开始接受革命教育,很快就加入共青团。6月,在第三次攻打麻埠的战斗中,他第一次受伤。因刚刚组建的红一军医疗设施跟不上,他回到附近的黄涧河家中养伤。不久,六安七区(麻埠)革命委员会(苏维埃政府)、赤卫队和共青团、少先队等群团组织相继成立,他先后任七区七乡(黄涧河)苏维埃政府赤卫队教官、少先队队长,在家乡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

  1932年3月上旬,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在麻埠成立。已成为皖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心区的七区,积极动员群众参军参战,保卫苏维埃。黄仁廷再次参军,被编入红二二五团当班长,相继参加了第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和皖西北苏区保卫战。他工作积极苦干,打仗勇敢,是全营最出色的投弹能手,凡阻击敌人或攻击敌人碉堡,上级就多发手榴弹让他投,大量杀伤敌人。1933年春,在一次战斗中,部队伤亡很大,干部缺乏,全营干部战士推选他任第二连连长,并转为中共党员。

  1934年8月,红二十五军自罗山南部向皖西北转战,在六安三区郝家集附近遭敌十一路军独立旅的进攻。红军英勇反击,黄仁廷因熟悉地形,率第二连以敏捷的动作从后面偷袭,打得敌军猝不及防,拼命逃跑。红军转败为胜,一战毙伤敌一百多人,俘敌400余人,缴枪300多支及大批军用物资。战斗中,黄仁廷腹部被弹片划开一条长口,肠子流出来都不知道,仍旧猛追敌人,直到战斗结束时发觉腹痛,才忙把肠子塞回去,简单地进行包扎。11月上旬,红二十五军由皖西向鄂东转移。国民党军调集5个多师的兵力,在商城、麻城、潢川、光山交界地区,构成重重封锁线,阻止红军西进。黄仁廷连为尖兵连,为部队侦察开路。过潢麻公路封锁线时,他又担任警戒掩护。8日凌晨,部队还没过完,敌军先头部队分2路猛扑二连阵地。激战1小时,二连将敌先头团击退,掩护部队通过了潢麻公路。二连刚撤下来,又听到军部所在地枪声大作。他急忙率全连跑去保卫军部,攻下敌军抢占的一个山头,与兄弟部队打退了敌先头部队,保证了军部的安全转移。战斗中,他脚胫受伤,不能行走,被送到鄂东北的红军山林医院进行诊治。

  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后,10多万敌人对鄂豫皖根据地实行更残酷的“清剿”。黄仁廷在山林医院呆了3个月,就与敌人周旋了3个月, 天天转移,经常打仗。伤愈后,他到鄂东北独立团任指导员。1935年5月,鄂东北独立团再次编入红二十八军,黄仁廷任军部特务营营长,随军西进桐柏山,再返大别山,与围追堵截之敌周旋,不断歼灭小股敌人。6月,红二十八军在桐柏山东麓的桃花山、光山县的王园、赛山寨、罗田县滕家堡等地连挫尾追之敌独立第五旅,斩获颇多。一次,黄仁廷率特务营攻占敌军占领的制高点,消灭敌人1个营,缴枪200多支,掩护红二十八军部队顺利通过封锁区。激战中,黄仁廷左眼被打伤,眼球破碎,昏迷不醒。红军转移后,他和几名伤病员在便衣队的掩护下,在大山林里东躲西藏,避开敌军的多次“清剿”、搜山,经受了风霜雨雪的侵袭,直到伤势好转。不久,第3次组建的红军鄂东北独立团到达罗田山区的周家塘埂,黄仁廷返回部队,并于1936年2月担任独立团政委,在鄂豫边开展游击战争,其间又几度负伤,仍随军转战。1937年五六月间,鄂东北独立团在湖北黄安老君山、天台山和礼山(今大悟)县东高庙、沙河等地连遭敌人包围袭击,指战员大部壮烈牺牲。黄仁廷和少数指战员分散突围,继续斗争,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仗剑纵横摧虏骑

  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为了抗日救国,红二十八军和鄂豫皖边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黄仁廷任四支队九团二营营长,1938年春挺进到皖中皖东抗日前线。

  当时,皖东皖中重要城镇和交通线相继沦陷,日军烧杀抢掠,群众深陷水火,而国民党军队普遍患有恐日症,纷纷后退,并且蔑视装备简陋的新四军抗击日军的决心和能力。黄仁廷和指战员们决心狠狠打击侵略者,展示共产党军队的风采。

  5月11日下午,根据侦察到的敌情和团首长的决定,黄仁廷率团部侦察队和二营四连从巢南银屏山出发,向北直插巢城东南10余里处的蒋家河口,12日拂晓前悄悄进入阵地。上午8时许,日军第六师团坂井支队巢县守备队30多人分乘两艘汽艇沿裕溪河而来。汽艇一靠岸,敌官兵相继上岸,进入新四军健儿的伏击圈。黄仁廷一声喊“打!”霎时,机枪、步枪一齐怒吼起来。日军猝不及防,纷纷中弹倒地,活着的企图夺船而逃。黄仁廷令二排以猛烈火力封锁河口,阻敌退路;令侦察队集中手榴弹,将敌艇炸翻。剩下的敌人被逼下河,无处隐蔽,变成活靶子,一一被歼。战斗仅用20分钟,就全歼敌人,缴枪11支,军旗一面。蒋家河口战斗是新四军华中抗战第一仗,蒋介石也致电嘉奖,“希饬继续努力为要”。

  6月至10月,为配合武汉会战的正面战场,黄仁廷率部参加了安(庆)合(肥)路、六(安)合(肥)路、淮南路沿线一系列战斗,有效地迟滞了日军的西犯行动,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军民的抗战情绪,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

  1939年7月,黄仁廷调任四支队十四团二营营长,参加开辟和保卫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不断打击日伪军,也多次打退顽军的进攻。1940年6月,国民党桂系一三八师由全椒古河镇进犯驻扎在肥东古城镇、青龙厂等地的新四军。他率二营顽强阻击敌人,激战3天,击溃顽军。在追击顽军途中,他又身负重伤,被送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医院休养2个多月。

  皖南事变后,黄仁廷先后任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特务营营长、盱眙县独立团团长、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独立第五团团长、盱嘉支队副司令员、甘泉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等职,在皖东和苏皖边区抗日反顽,粉碎日伪军的一次次“扫荡”和顽军的多次进攻。1944年1月24日(农历除夕),黄仁廷率部夜袭盱眙县城,一举歼灭伪县政府、伪警察局及伪保安队一部共200余人,我无一伤亡,接着参加向西防御作战和局部攻势作战。1945年8月,淮南军区将路东军分区机关及所属部队组编成独立旅,黄仁廷任第三团团长,率部参加全面反攻,攻克许多据点,收复大片失地,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贡献。

  男儿本自重横行

  经历多年内战和8年抗战,中国人民遭受惨重损失和灾难,迫切需要和平稳定,医治战争创伤。但国民党反动派却违反全国人民意愿,同敌后抗日军民争夺抗战果实,抢占各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战略要地,从八路军、新四军手里“收复失地”,挑起内战风云。1945年9月起,遵照上级指示,黄仁廷率部横扫津浦路南段两侧残余伪军,同时,参加自卫反击和破袭津浦铁路南段作战,采用打、炸、烧、挖等手段破坏了铁路,打退了反动武装的进攻、袭扰,迟滞了国民党军主力向北进犯,配合了新四军主力北撤的战略行动。

  国民党当局视淮南解放区为心腹之患,在国共停战协定生效之际,仍派8万“精锐之师”包围、进攻淮南军区。1946年7月中旬,国民党调集整编七十四师和第五军(皆为5大主力之一)4万人分两路进攻天长、盱眙。淮南我军2万人奋起迎战,激战2周,被迫向苏中和淮北转移。独立旅奉命阻击敌人,掩护军区机关和主力转移。黄仁廷率第三团节节抗击,顽强阻击敌重兵2天,在三河(沟通洪泽湖、高邮湖之河)边遭敌包围。河宽水深,却无渡船,敌人的炮火、枪弹越来越近。他紧急动员几名当地籍战士带路、探水,挑选几十名会水战士在深水处保护,命令部队手拉手排成人墙,摸水前进。他自己也不顾身体多处伤残,带头跳下水去。在他的指挥、激励下,部队很快就趟过了河,胜利突围。

  部队进入苏中后,黄仁廷调任华中野战军第六师十八旅副参谋长,参加了苏中战役、涟水保卫战和鲁南战役。1947年2月,任华东野战军六纵十八师副参谋长,先后参加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临朐战役、沙土集战役等,9月底跨过陇海路,南下进军豫皖苏边区,横扫民团、土匪等地方武装,年底参加陇海路破击战。1948年春,他调任新组建的淮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6月,他任江淮二分区司令员,积极发展武装,加强政权建设,同年冬率分区武装参加淮海战役。

  1949年3月,黄仁廷任皖北军区警备第一旅旅长,参加渡江作战后,率部在江淮之间和大别山地区开展剿匪反霸、建立和保卫政权、社会改革、生产救灾、镇压反革命等项斗争。数年间,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身体严重伤残的困难,南征北战,纵横驰骋,浴血奋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战功。

  一片冰心在玉壶

  捷报传,四海定,征程万里未有期。建国后,黄仁廷先后任二十四军七十一师师长、空军第二十九师师长、山东省军区昌潍军分区司令员、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红军时代,黄仁廷10多次受伤,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极差,有时连盐开水都没有,却几乎每天都要行军作战,不断转移,与敌人兜圈子、捉迷藏,一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和休养,导致他左眼失明、左小腿骨折,身上多处创伤时常作痛,严重损害了身体健康。但是他身残志坚不自哀,勉力为国戍轮台。建国后,他没有因职务升高而养尊处优,更没有因伤残而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在每个岗位上,他都以对党对人民的高度负责的精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他到空军二十九师时,人民空军还处在初创时期,自己更是门外汉。但是他不畏艰难,勤学苦练,很快掌握空军指挥业务。根据“稳步前进,完成计划,提高质量,保证安全”的训练方针,他带领部队开展高级复杂的训练,提高飞行日利用率和飞行技术,加强干部和机关的业务学习,进行条令教育、整顿编制、健全机关(定型、定员、定额)和实施四项制度等正规化建设,同时带领部队担任国土防空任务,积极进行解放台湾和沿海岛屿的准备工作。在军分区和山东省军区工作期间,他识大体、顾大局,善于团结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志,密切联系群众,淡泊名利,任劳任怨,狠抓部队建设,积极支持地方工作。“文革”时期,他无私无畏,坚决抵制林彪、“四人帮”爪牙和造反派的夺权与干扰、破坏,为保持部队稳定、维护安定团结局面做出了贡献。

  由于年高体弱,他主动要求让年轻有知识的同志接替自己的岗位。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退居二线,回安徽定居。1978年1月,他当选为安徽省第4届政协委员,仍然关心国事,参政议政,参与各项建设工作,真是“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1982年12月,黄仁廷将军病逝于合肥,享年71岁。

  (2006年11月 修改)

  (作者蒋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