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创新服务“连环招” 奏响和谐劳动乐章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今年以来,舒城县坚持为企优环境为出发点,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突破口,打出创新服务“连环招”,着力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创新工作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在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人为本,打造仲裁调解“新模式”

  今年5月底,家住江西省瑞金市的杜某向舒城县仲裁院的仲裁员发来信息,“钱已入账,感谢帮忙,谢谢。”杜某夫妻在舒城县一家小型服装企业上班,春节前因工作原因与企业老板产生矛盾,企业尚欠两人工资1万多元没有支付,双方也未签订劳动合同。“杜某夫妻于3月份提起劳动仲裁申请,因疫情防控无法来舒城参加开庭,承办该案件的仲裁员便主动通过电话、添加微信等方式联系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合意,杜某夫妻的诉求得以妥善解决。”舒城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潘勇胜向记者介绍,受疫情防控区域政策影响,部门仲裁文书送达后,外地人员无法按时参加仲裁庭案件审理,县人社局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双方当事人,促成相互理解,达成调解合意,并通过拍照、邮寄方式确认调解协议。“电话煲”的方式既提高劳动者的仲裁满意度,也减少了企业诉累、降低了运行成本。

  据了解,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劳资纠纷就近就地处理好,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舒城县多次组织力量深入工业园区调研,主动对接,设立“舒城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派驻园区仲裁庭”。潘勇胜表示,派驻园区仲裁庭的设立,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咨询、劳动纠纷调处。通过日常案件的调解仲裁处理,也能及时掌握用工动态,排查争议隐患,纠正违规行为。

  截至目前,舒城县通过“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等便民便企方式累计调解劳动争议案件30余件。

  用管并重,构建根治欠薪“新格局”

  “不打卡,无考勤,没工资。”是舒城一中迁址工程项目中工人们对在建工程项目执法月专项行动中执法人员的普遍反映。为严格落实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舒城县积极开展在建工程项目执法月专项行动,执法人员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和对标查验材料等形式,对建设工程项目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系统的使用情况、标准化管理台账管理情况进行全面“体检”,现场开出问题清单,落实专人包保,将指标分配到人,限期跟踪整改,确保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落实到位。

  据舒城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大队长张兴存介绍,今年以来,舒城县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一个系统、两个平台、一个中心”的建设思路,快速建成了以数据管理为支撑、以业务办理为核心、以流程监管为手段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信息化体系。“做到以机制和体系根治欠薪。”张兴存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强化信息化平台使用、台账管理的培训和应用,充分发挥系统对每个在建项目的实时监管和欠薪预警作用,为建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等行业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奠定良好基础,让源头管控更有抓手。

  截至目前,舒城县已检查在建工程项目28家,严格对标对表,开具问题整改清单20余份,源头管控工作初效明显。

  服务前置,打开工伤认定“便利门”

  “感谢县人社局、镇司法所同志和村支书,为我这起矛盾多方奔走、协调。”家住贵州省水城县的工伤职工余某对参与这起工伤赔偿调解的干部诚恳地说。

  在舒城县某瓷厂工作的余某在作业过程中,右前臂不幸被机器压伤,造成右前臂及右手毁损性离断伤并截肢。余某申请工伤认定,舒城县人社局受理案件后,多方协调联动,积极搭建调解平台,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员的耐心劝说下,达成了调解协议:用人单位某瓷厂除商业保险赔偿外,分两次支付余某工伤赔偿款共计50万元。至此,这起工伤事故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从申请认定到圆满调解。

  调解前移“一小步”,为民服务“一大步”。舒城县人社局工伤保险股詹建军股长介绍,通过开通线上工伤备案实现了工伤认定由“申报后调查”转向“申报前预查”。“参保单位在发生工伤(工亡)事故后,可通过舒城工伤QQ群上传备案。接到报备后,调查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实地调查和证据保全,既保证工伤核查的及时、准确、客观,又极大地提高了工伤认定的效率。”詹建军说。( 郑婷婷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曦)